APP下载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

2010-02-17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业旅游

彭 澎

(中央财经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1)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业、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馆业等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以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在中国,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背景特征是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国内基础是经济现代化、社会城市化、服务体验化和休闲大众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过高速成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目前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实现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旅游业具有如下特征:

1.旅游资源开发的宽泛性与不均衡性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宽泛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地域宽泛,全国许多地方都将旅游业定位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是带头产业,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二是种类众多,开发中更注重挖掘当代各种资源,表现为依托整个现代城乡环境与科技,不断扩大旅游供给的品种和质量。三是开发主体多元,近年来各种社会投资增长很快,已经成为投资主体,而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依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项目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地区性不平衡。“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占全国的40.05%,西部地区为33.34%,中部地区为20.59%,东北地区为6.01%。但是近年来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增长相对迅速。[1]

2.旅游产品供给的基本适应性与多样性

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由各单项旅游产品组合而成,组合的状况对旅游者的吸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旅游产品供给的适应性是指旅游产品的价值体现于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带给旅游者不同寻常的体验感受。只有拥有广阔旅游市场、满足旅游者愿望、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旅游产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实现整体盈利,近年来财务效益明显好转,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度增长。[1]

旅游产品供给的多样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能多样。传统旅游业主要提供观光、度假和康体健身等休闲娱乐产品,通常被认定为生活性功能产品。现代旅游业进一步扩展,兼有生产性功能。二是服务多样。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对旅游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或多样化,顺应此潮流,旅游服务也在多样化。

3.旅游市场的巨大性与消费的普遍性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保持了较快增长,2008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接待入境游客仍达到13 002.74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4 584.4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3]2008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4.2%;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8元。[4]

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旅游消费具有普遍性。2008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 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3]

4.旅游要素配套的失衡性

目前中国从“吃、住、行、游、娱、购”旅游的六要素上看, 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协调、整体效益差的问题。当然各地区所表现的失衡程度与制约瓶颈存在差异。单拿旅游商品来说,在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而中国总体看,尚低于世界旅游购物平均水平。[1]

5.旅游新业态萌动的蓬勃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个性化趋势的增强,出现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旅游模式的新业态。比如,高尔夫旅游、自驾车旅游、游艇旅游、邮轮旅游等。这些新业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此外,旅游相关产业的优化组合使各相对离散的旅游资源得以连接,相对缩短时空距离,旅游者可以更加合理、便捷、舒适地移动并满足需求。[5]

6.旅游目的地产业的聚集性与发展的区域性

中国的旅游区就内部地域空间构成来说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旅游吸引物聚集体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最基本的拉动力,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其外围依次分布着次级和边缘旅游吸引物聚集体,它们是增加旅游区整体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劳动力就业、对外开放等,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快速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区域基础设施和供给水平的增强、生态环境的改善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7.政府旅游管理决策认识的科学性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开拓者,在旅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可利用行政体制动员经济资源,提供强大的物质供给和动力支持,使旅游业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而在部分有旅游资源优势但经济不甚发达地区,制定和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具有特别重要的带动意义;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规范者,政府努力利用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制定、颁布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加强宏观调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与制度支持;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协调者,政府还努力调动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宏观旅游发展规划,进行整体形象的宣传与促销,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强化

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能直接带动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商贸、基本建设、宾馆和餐饮等服务行业,也能通过拉动消费间接推动工业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业兴带来百业兴,对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基本思路,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 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 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

2.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1)旅游产品结构合理化。旅游是以游客最大满意度为服务的最高质量目标,因而必须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来调动、调整、抚慰旅游者的心情[6]。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旅游产品开发将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旅游产品将会更注重特色化、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发展,会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进行深层次开发。

(2)旅游市场结构完善化。中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水平正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政府将对出境旅游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而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

(3)旅游要素结构配套化。今后各地区为了提高本地区旅游综合效益, 将会针对本地区的薄弱环节增加投入,实现各业并举,六要素协调发展,旅游要素结构将逐步配套化。其中,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这两大要素在旅游经济结构调整中可提升的空间比较大。

(4)旅游合作广泛化、区域结构协调化。不同表现形式和层次的旅游产品因为它所指的范围不同,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结构[7]。根据旅游产品、旅游区域、旅游特色来整合旅游资源,实行双赢和多赢的策略,加强地区间、国家间的旅游经济合作,是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5)业态发展的高度化。旅游新业态发展广阔,中国旅游房地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市场会对旅游房地产产品和服务表现出良好的需求态势,而正在形成的旅游强国地位和强大的消费群体,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市场的拓展,为旅游房地产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3.旅游产业组织的集团化

旅游企业集团化是世界旅游企业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旅游企业集团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增强一国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旅游产业组织集团化也势在必行。一方面,旅游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外部压力,使旅游企业不得不选择集团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从内部动力看,旅游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应选择集团化。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大规模广泛布点,实行批量经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旅游业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为了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中国的旅游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将日趋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依法治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将根据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完善行业自律,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会逐渐消除,消费环境会让旅游者更加放心、舒心。

5.旅游业发展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化

现代旅游业将会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培育和优化,主张开发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经营,提倡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宣传,建立绿色旅游管理体制,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企业来讲,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经营指导思想,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根据不同时期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旅游需求,及时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改造和完善老的旅游产品。[8]对政府部门来讲,将会要求规划者用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旅游地,提高开发旅游资源的门槛,对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使环境质量下降的活动进行管制和处罚。

6.旅游业支撑的科技化

现代旅游业在以数字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旅游的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今后随着旅游地距离的不断扩大,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加,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特色化的发展,势必要求旅游企业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实施网络经营,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智能化的全天候旅游服务。

7.旅游业盈利模式的复合化

盈利模式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涉及旅游投资收益商业模式的所有经济关系和利益相关者运行机制的综合,是由各种旅游经营中盈利方式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个获取收益和利益分配的商业架构。今后中国旅游产品的盈利方式将会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通过旅游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整合,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获得收益;第二层次是基于出让伴随着旅游者到来的商业机会而获得收益;第三层次是基于对前期旅游开发中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溢出进行的辅助开发或者服务提供而获得收益。

三、结 语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风景秀美,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定要成为世界顶级旅游胜地和主要客源国。而目前来看,中国旅游业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已成为旅游大国,并开始向旅游强国迈进。当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表现为旅游产业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法规不健全等,但中国的旅游业毕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和提高。在此基础上,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1]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2007中国旅游投资报告[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吕 君.旅游产品组合的内涵分析与启示[J].前沿,2004,(10): 63-65.

[3]国家旅游局.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 http://www.cnta.gov.cn/html. 2008-09-10.

[4]国家旅游局. 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ta.gov.cn/html.2009-10-28.

[5]林 峰. 旅游商业模式设计技术[EB/OL]. http://www.lwcj.com/decipher/ideas_detail_08_04.2009-10-28.

[6]苟自钧. 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J]. 经济经纬, 2001,(5): 93.

[7]王 琳.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以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为例[D]. 东北林业大学, 2007.

[8]吕连琴. 谈旅游产品开发规划的理念和途径[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3): 28.

猜你喜欢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