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日记训练”教改实验报告
2010-02-17赵守顺山东省胶南市胶河经济区中心中学
■赵守顺(山东省胶南市胶河经济区中心中学)
我手写我心
——“日记训练”教改实验报告
■赵守顺(山东省胶南市胶河经济区中心中学)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常是语文老师颇感棘手的事,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写。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培养,做到厚积薄发。笔者从 2005年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日记训练”的教改实验,经过四年多的不断探索,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做法。
一、“日记训练”的内涵诠释
有人曾评价说:“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是灵魂的密室,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这里所谓日记,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日记,它含有作文的性质,属课外写作练笔。每篇日记实际上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要求做到:选材具体充实,中心明确突出,结构条理严谨,语句恰当有力,体裁别具一格,表现手法注重发挥个人优势,或叙或议,或诗歌或散文。
这种“我手写我心”的“日记训练”,已拓宽了一般意义上的日记外延,对发展学生智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知道,勤于观察、博览群书、多写常练是写好文章的三大要素。而“多写常练”则是其中的关键。“文人妙来无过熟”,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的成功经验也一再表明:反复不懈的历练的确行之有效。而作为记录中学生“干的、玩的、想的”(叶圣陶语)的日记,外连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内接表情达意的作文训练,上勾课堂阅读教学,下通课外学生阅读,具有全面性和包容性,正是中学生进行课外练笔的终南捷径。全国特级老师魏书生就提倡学生写日记。写日记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是学生积累知识和素材的好方法;写日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学生通过“日记训练”这条途径不仅可以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在听话、说话、阅读、思维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进步。
二、“日记训练”的训练模式
“日记训练”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讲究有序性,做到写、改、评一体化;讲究整体性,做到听、说、读、写、思、德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具体地说:“日记训练”的做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体验生活,指导日记
学生感到作文难,无非是因为写作时常感到无话可写,即难以找到可供写作的材料。让学生写日记,自然也存在这一问题。在训练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出努力的。
(1)帮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掘材料。其实,能作为日记材料的事物随处可见,作为老师,责任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值得写的人、事、物,为学生日记找“米”下锅。
(2)帮助学生从对社会的关注中寻找材料。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每天该发生多少引起人们关注的事呢?每天上学的路变宽了,路旁的旧房子拆掉了,新房子又美丽又漂亮了;居住地出现了扬沙天气,原因何在;中国举办了奥运会,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哪怕是菜场上见到的买卖双方的一次讨价还价,无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留心观察,何愁日记训练中,学生会感到无话可写?
(3)帮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受到启发,捕捉灵感,寻找切入口,是解决日记训练中无话可写的又一条有益途径。
(4)帮助学生从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捕捉灵感,去寻找日记的“水源”,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例如,把自己听到的某条新闻介绍给大家;把看了动画片、看了“大风车”后得到的知识,受到的启发、引起的感想告诉给大家。
(5)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主动去说,主动去写。日记为心灵之声,学生的心里话,学生对世界,对周围人物的看法尽可写在日记之中。经过了选材训练,学生还能为感到无话可写而害怕日记吗?也可以从写作一句话到几句话、一段话,循序渐进,从而解决学生日记训练的材料问题。
“写作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写作。”根据学生平时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情形,把在生活中有所触动的人、事、物、景、情、理等,运用自己的想象、联想,加以文字表述,就成了一篇日记。这是一种“在生活上真正受用的写作训练”(叶圣陶语)。为此一定要让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使作品 “有真情,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语)。日记写作一举数得: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还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质在这种“道德长跑”(魏书生语)中不断得到检验、提高。
2.批阅日记,发现问题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学生学习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吸收、输出、反馈、评价四个阶段,而批阅则是对日记写作的一种反馈和评价。所以日记的批阅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日记的态度。
每周我定期把学生的日记本收上来,为避免出现写作“真空”,让学生互相批阅,目的在于,在写作上能互相取长补短,有所借鉴。通过参与批阅,除去罩在写作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体验一下个中滋味,以增强其日后写作的责任感。让学生批阅日记,并非仅仅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智能的培养,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那种“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具体做法是由两名学生参与,轮流进行,这样一学期下来,全班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批阅日记的机会,学生在看的过程中选出两篇好的、两篇书写不认真的,提供给老师。教师之所以要看,一是把握学生总的写作趋势,发现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可与面批相结合);三是师生共同确定优秀日记(8篇)、热点日记。书写不认真的,批阅时应加上恰当的批评。这种批评可以指正日记的优劣得失,也可以和学生交流思想、纸上谈心,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
3.读评日记,及时反馈
读评其实是对日记进行信息反馈评价的另一种方式,而反馈评价的最好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轮流读日记(可自选本周定的比较满意的一篇,热点日记指定),每次读 8人,先读热点日记(每次 2篇),其他的按学号或桌次来决定人员及次序。读后师生共同评析。在整个读评过程中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l)读。学生到讲台是读自己的日记,在读的过程中规定如下:声音洪亮,语速缓慢,吐字清晰,语言自然,说普通话,语音要有抑扬顿挫。并据此量化打分,展开竞赛,再穿插以适当的文艺节目,使读评活动绘声绘色,情趣盎然,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读日记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锻炼了他们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又提高了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对部分学生而言,后者尤为重要)。
(2)听。台上的学生仔细读,其他人在下面认真听,并边听边记边想。在听的过程中,既开阔了视野,得以对他人的好日记学习借鉴,又养成了尊重别人的好习惯,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当然学生的听话能力也潜滋暗长了,并为下面的议、评日记提供了依据。
(3)议。每听完一篇日记,都拿出一到二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时学生的话语最自然、最真切,让彼此的认识、看法互相碰撞,这样便会产生火花,有时学生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正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教师也可深入其间,参加讨论,并给学生以释疑、点拨。
(4)评。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通过谈写作体会和对教师批评的看法,使作者对本人的日记能有个正确的认识,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然后用抽签的方式指定另外几人加以评论:或自己的总体认识,或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既是对“听”的信息反馈,也是对所思所议的反馈,其中,教师要授之以渔,示之以范,指导学生会发言,会评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不要怕学生出错,别担心学生偏激,要积极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本着对文不对人的原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引导他们对不同的观点、意见,展开必要的争鸣。
(5)导。在读评中,教师适当的点拨、启发、讲解、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这种作用一是在读之前,概括评述一下本次所阅日记总的情况,主要包括写作的倾向性,哪些人哪些日记有什么长处,存在的问题等。二是每读完一篇日记后进行评析,评析时要结合具体作品(特别是热点日记)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端正他们认识上的某些偏差,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写作方法;给学生排疑解难,畅通思路,对所读日记提些问题,对同学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采访”,借以强化他们听、议日记的信息反馈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三是读日记后,谈一下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布两个名单,一个是优秀日记名单,一个是书写不认真者名单,最后收交日记。
4.争做“小作家”,举办“培训班”
根据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为了利用学生强烈的发表欲来激发其写日记的热情,学校板报上开辟日记专栏,学生自办或小组合办日记手抄报,把学生的优秀日记推荐给有关报刊,指导学生投稿,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记创作比赛等,以激起更大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的作品出现在我镇自办的镇级刊物上,他们心情该是多么地高兴,稚嫩的心被震撼了,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们的日记写作热情,兴趣与习惯也随之形成。
受不良教育影响,有些学生写字极不规范,书写龙飞凤舞,课后将那些书写不认真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规范化写字培训。在培训活动中,让学生认清写好字的重要意义,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写字技巧上进行具体指导,最后在练字本上写上两张小字强化培训。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成效及努力方向
素质教育正在为人们所普遍重视。实验证明“以日记为主,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与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本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自觉地观察事物、关心国家大事和快速成文的能力等,都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他方面的提高,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了活泼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几年来,我班学生共有 26篇习作发表于校、镇级刊物上。学生的写作水平显著提高,整体语言素质全面发展。
今后笔者要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其操作规程,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进行探索,并与课堂作文的改进措施相配合,以期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