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角色的转换: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

2010-02-17陈建祥江苏省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附设初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席慕蓉高级中学孩子

■陈建祥(江苏省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附设初中)

教学角色的转换: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

■陈建祥(江苏省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附设初中)

“在以前,玫瑰对我象征甜美的爱,而在今天,它代表危险,因为,它的刺会伤害我的孩子。”

“在以前,奔跑对我是一种享受。而在今天,我必须慢慢地走,因为我的孩子的脚太弱了。”

这是台湾作家席慕蓉《爱的絮语》里的一段话,其中充满着温馨与爱怜。我在感动之余,最具感触的是“我”角色的转换,那是多么值得深思啊。

母爱是高尚的,而那大多数是出于本能,更多的表现出生物特质;倘若要据此联想到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我们就应该由此推想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时的角色转换,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态度。

反思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种种做法吧:我们总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主角,从不反思自己打量学生的眼光是否太高,是否太挑剔,而一味地抱怨学生跟不上自己的点;我们总喜欢用最高的要求来衡量学生的作业,从不反思自己所定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对学情了解多少;我们总抱怨学生悟性不够,不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从不反思自己教学中是否急躁冒进、缺乏耐力……这些情形都是有悖于教学基本规律的,都应该对照那段母爱的温馨转变反省的。

造成这样的状况原因是什么呢?除去教师自身的性格脾气、业务修为、工作态度等个人因素外,恐怕我们所处的教学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的教学基本是追求功利的模式,应试教育的短期目标取代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必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评价、教学措施等发生相应的畸变,甚而至于出现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过激行为。我在这里无意于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状况指手画脚,只是想探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让学生跟在老师后面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让我们再回到席慕蓉的那段文字上,我们不难看出“我”这样的转变是把孩子当做游戏的主角,“我”是在为孩子服务;我们不难读出“我”这样的转变是出于对孩子真诚的爱怜与呵护,“我”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感受快乐、远离伤害。我想,这些不也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吗?教学的游戏主角理所当然的是学生,他们的感受、收获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杆,故而,我们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教师教学不是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而是这样的快乐应该是建立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那这样的所谓快乐有何意义?学生是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的,他们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提供帮助,教师就如同搀扶着孩子走路一般,不能抱怨孩子走得太慢,要耐下性子;在实际操作中真真切切地帮学生解决问题,把提高学生的技能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大追求。倘若一味自顾自地做事,只能是徒劳无益,只能是对学生造成伤害。

前不久,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把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环节评价为对学生的“智力谋杀”,我不知是否恰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必须做好教学中的角色转换,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责任。

猜你喜欢

席慕蓉高级中学孩子
青春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家有“名妻”席慕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