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古诗文默写复习

2010-02-17朱艳容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名句课标诗句

朱艳容(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学)

浅谈初中古诗文默写复习

朱艳容(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学)

担任了三届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每次考试,笔者均发现一个问题:古诗文默写半数学生得分均在 6分以下,甚至低至 2~0分,成绩较好的也仅是 8~9分,满分同学寥寥无几。而且,综合近几年中考语文卷,此部分得分率也不甚理想。可见,古诗文默写较薄弱,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古诗文默写虽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而,初中阶段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古诗文”,且《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倡导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诗文、诗词比重。与之相应,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确实给予了足够重视。反映在教材上(以人教版为例),每册书课后均附有背诵的 10首古诗词,而课内也按照不同学龄段特点设置背诵内容。其中,初一每单元各设置一课古诗文,和现代文间杂学习;初二开始,独立成单元,并且连续设置两个单元。可见,古诗文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默写,是对古诗文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从古诗文阅读评价上看,古诗文默写也不能忽视。《课标》古诗文阅读评价要求“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因此,体现在平时的考查评价上,以广东为例,初中古诗文默写分值为 10分,占总分的 8.33%,而高考也有 6分,其中,也有初中阶段的古诗文默写。这里以广东高考语文卷为例,比如:2008年的“ 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2009年的“后值倾覆,,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矣和峰峦如聚。”;2010年的“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中考、高考对古诗文默写的重视程度,体现了新《课标》的古诗文阅读评价理念。

再次,没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势必影响更深入地学习。根据学习规律,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能力,都要以识记能力为基础。识记能力薄弱,必定影响其他语文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古诗文默写考查的即是学生基本能力——识记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从新《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还是从古诗文阅读评价,亦或从语文学习规律看,古诗文默写都非常重要。

那么,究根结底,学生古诗文默写普遍得分不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和同行、学生一起探讨,经过深思,得出常见的原因有:

一、学生不明背诵范围,自行增加背诵内容。这势必加重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望“诗文”而却步,无疑中阻碍了学习动力。与学生聊天中,学生都说,初中 6册书,要背的古诗文那么多,才拿 10分,不如做好阅读理解。由此,我们可窥视学生内心世界:怕背书!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初中生不善于删繁就简,连背诵范围都不清楚,学习能力较差。到初三还人为扩大背诵范围,这确实加重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死记硬背,形式太呆板。目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背诵时,就只会说,没什么窍门,死记硬背是最好方法。可是,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他们注意力、自控力都较差,意志也薄弱,哪有定力专注于死记硬背?我曾有这样一位学生:理科成绩达到优秀等级,文科政治,英语,历史也不赖,接近良好等级,而唯独语文徘徊在 72分及格的边缘,拖了后腿。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他每次古诗文默写平均分均在 4分以下。和他谈心,他说,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死记硬背很枯燥,没意思,而且没有记忆窍门,很难记住。初中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针对古诗文默写复习,死记硬背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

三、背、默不一致,读写没结合,没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学生只诵读不动手写,或者只背不理解,囫囵吞枣,这样往往易写错别字,尤其是同音别字。如“荡胸生曾云”,把“曾”误作“层”;“衡阳雁去无留意”,把“雁”误作“燕”;“悠然见南山”,把“见”误作“现”;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一、明确背诵范围。首先,要定篇。依据《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逐渐缩小范围。《课标》规定要求背诵的古文有 16篇,而古诗词有 24首。当然,具体落实范围又以当年考纲为准,但这与《课标》规定也相差无几。这样,背诵范围缩小,也就减轻了毕业班学生的复习重担。其次,要定“句”。此“句”,专指名句。古文中一般是主旨句,绝妙的比喻句,哲理句和写景句。如《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师表》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醉翁亭记》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等等。古诗词中也要锁定名句,此名句为大家所公认的,可参看相关复习资料将其筛选出来。但是要强调一点,古诗词中的名句比古文中的范围要宽泛些。因为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默写考查分值约为 8分,占 80%,明显高于古文。而且古诗词的默写还要注意连续的 4句名句。之所以强调连续的名句,是因为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有要求 4句连默的。而这 4句连默又常是有名的绝句或律诗,且又以课内诗词背诵为主。通过明确背诵范围,学生发现内容减少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对学习也有了信心。

二、背诵形式要灵活。我们可以采用便于识记、诵读的方法。以下介绍几种:1.意象集合法。把意象相同的诗句放在一起背诵,如背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由“蓬”我们可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除了“蓬”,还有常见的“舟”“梧桐”“猿”“月”“柳”“子规”,等等。古诗文中的意象往往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类意象整合在一起,利于背诵,亦利于理解诗词含义。2.情感集合法。把情感相似的诗句归类,如:表现乐观精神,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表奉献精神,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我们还可以把思乡之情,朋友之情,忧国忧民情怀等作归类。诗言情,情是诗的精髓,表达情感的诗句往往要求默写。将同类情感诗句归类,能做到举一反三,便于诵记。3.诗文接龙法。先出句,接的学生背出和出句相关或相似的诗句,依此往下。这样可引导学生注重联想积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法积累名句,或由某一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句子,或由某个作家、作品联想到某一名句。此方法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课后学生自行背诵时采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无非为了便于学生识记、诵读,从而强化识记、诵读效果。

三、课堂定时抽查,调动学生主动性。背诵形式灵活确实能便于学生识记、诵读,但毕竟初中生学习是不够自觉的,要达到效果,还要调动学生主动性。笔者在课堂上采用此做法:定时抽查背诵情况,背不出来的同学可以选择站一节课,也可以选择向同学求助——请人代背。初三学生往往都爱面子,无论是背不出来站一节课,还是请人代背,那么短的文章背不出来,他们都会觉得脸上无光。因而,此种做法促使学生更主动乐意去背。但是这种做法并未伤及学生自尊,也并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都爱面子,即使背不出来,几乎都会选择请人代背!所以,往往某同学尴尬求助之际,会有很多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帮这名同学一把。这种暂时的救急方法,既维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劲头和爱心,而且还促进了同学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四、读写结合,在理解基础上进行默写。默写是以诵读为基础的,但是能背并不代表会写。所以,“写”这一环节显得也很重要。如何强化“写”呢?首先,常默错的字要学生在课本中用红笔圈起来,边读边写这个字,这样,学生读、记时不仅关注了这个易写错的字,而且加上动笔写,识记效果得以强化。其次,在理解基础上进行默写,可以极大避免写错别字。如:“荡胸生曾云”,为何写作“曾”?因为“曾”是“层”的通假字。 “衡阳雁去无留意”,很多学生把“雁”误作“燕”,而根据本词写塞外爱国、思乡之情,这必作“雁”,因为古人有“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情,但是“燕”并无此义。通过读写结合,理解,大大避免了默写的失误。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古诗文默写复习所作的探讨,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方家指正。

猜你喜欢

名句课标诗句
六一来了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