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游侠”梦

2010-02-17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孝廉游侠宦官

于 涛

少年“游侠”梦

于 涛

本期读书:《走近曹操》

作者:于涛 出版社:中华书局

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碎片记忆中,当年的雒阳城,曾有着这么一帮公子哥,天天过着“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日子,少年曹操就混迹其间,他的伙伴之一就是袁绍。《三国志◦武帝纪》说: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这“不治行业”,是指思想道德水平不高,不注重这方面的修养。

我们梦想中的游侠,与曹操所扮演的游侠应该不一样。这里举三个曹操所谓“游侠”的例子:

例一:逞强好胜,率性而为。少年曹操曾在大宦官张让的庭院中,当着张让的面,舞了一通手戟,来了一次“才艺表演”,尽兴之后便翻墙而出,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擅闯私宅。

例二:劫持新娘,胆大包天。看着别人家正在举行的盛大婚礼,曹操竟心生“歹意”,等到夜幕降临,大喊一声“有贼”,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在大家寻贼之际,曹操抽刀在手,劫了新娘就走。

例三:游手好闲,耍小聪明。曹操的叔父对曹操游手好闲、惹事生非,大为不满,经常向曹嵩告状,说曹操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让他管束好自己的儿子。一次,曹操碰到叔父,假作中风,口眼歪斜。叔父慌了手脚,赶忙去告知曹嵩。做父亲的当然焦急万分,匆忙赶来时,曹操已恢复了常态,和没事儿人一样。父亲这也摸摸,那也摸摸,关切地问:“你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些了?”曹操却摆出一脸无辜的样子,“什么?什么?这也太过分了,他说我中风?太坏了,我压根儿就没事儿,他就是看我不顺眼”。控诉叔父的造谣中伤,起到了效果,父亲对叔父失去了信任,曹操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自由。

三个例子反映出曹操的游侠特征是:诡诈,顽劣,嬉闹成性。这似乎还很难与“言必信,行必果”的侠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公子哥所扮演的游侠,只不过是儿时的一场游戏,是要打上引号的。

生活常态下的少年曹操,和普通的少年人没有什么两样。陈琳先生笔下的“赘阉遗丑”并没有给少年曹操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老话儿说得好,三岁看老。少年曹操顽劣成性,给大人添堵,闹得慌,长大了会成个什么模样?

这早就有人做出了预测。在曹操还是一个调皮鬼、捣蛋包的时候,却有三位神人看好他。说是神人,是因为他们都对未来的曹操有着惊人的预测,这些预测后来都应验了。这三位神人是谁呢?他们分别对曹操做出了怎样的预测呢?

这三位神人是名士。有名在当时很重要。有名之人,可以成为芸芸众生学习的榜样,可以拥有权势,可以获取财富,可以影响舆论……名,可以带来一切,是在当时社会可以雍容生活的凭证。

看好曹操的三位神人,一位是太尉桥玄,一位是太学中的大名人、后在“党锢之祸”中受到全国通缉的要犯何颙,一位是名门之后的李瓒。

先说这太尉桥玄。

在桥玄眼中,小曹操调皮捣蛋,这不是毛病,谁家的孩子不皮、不闹啊!男孩子皮一点儿,闹一点儿,好!桥玄对曹操说:

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

我见过的名士多了去了,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你一定要好好的。桥玄说的“自持”,有心理暗示的意思,说曹操有超乎常人的潜质,这需要涵养,需要保持,千万别丢了。我是等不到你一飞冲天了,不过,我希望你照看好我的家小,愿以妻子为托。

桥玄认为曹操不一般,究竟是怎么个不一般呢?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不得了,曹操会成为一个拯救天下的大人物。而这天下将乱,不是桥玄自己个儿的认识,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曾经有人对“将乱”做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乱已不可避免,靠个把人儿的努力维持,不起作用了!东汉帝国没几天活头了。

想必是桥玄意识到自己这一通儿话,又是不一般,又是安天下,又是要照看自己的家小儿,怕把孩子给吓着,把那可贵的潜质丢到九霄云外去,那可就麻烦了。于是便同小曹操开起了玩笑。桥玄说,曹操你要立誓,在我过世之后,只要你路过我的墓地,“斗酒只鸡过相沃酹”,用简单的酒菜,家常便饭,为我祭扫一下就行。你要是不这样做,信不信,车过三步,你就会肚子疼,到那时,你可别怪我没提醒过你啊!

曹操没有忘记誓言,在公元 202年,四十八岁的曹操派人用太牢祭奠桥玄。何谓太牢?祭祀要用牲畜,盛牲畜的器具叫牢,大的盛具就叫太牢。后来指祭祀用的牛羊豕(也就是猪),这三牲叫太牢。再后来,太牢就专指牛。“斗酒只鸡”变成了太牢大礼,桥玄应该很欣慰。

再说第二位神人,要犯何颙,他曾是太学中的名人。

东汉的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位于雒阳城外东南方位,其建筑,南北长,东西短,有围墙,讲堂长 10丈,广 3丈,有 240幢房子,1850个房间。太学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东汉太学生的规模达到三万馀人。

在东汉后期,太学汇聚了一批青年才俊,何颙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对当时的政治腐败极为不满,史书中说:

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桓、灵,是东汉后期的两位皇帝,桓帝死后,灵帝即位。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光顾着享乐了,正经事儿没办几件,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宦官坐大,“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代天子发号施令。“国命委于阉寺”,这阉寺就是宦官。

一朝权在手,便将令来行。在记述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中专门为宦官设了专传,称作《宦者列传》,揭露了东汉宦官专权的真相。宦官专权导致了东汉帝国的政治腐败,宦官成为东汉帝国肌体上的一颗毒瘤。这帮生理有残疾的人,有报复社会的动力。东汉以后,唐朝、明朝,都是毁在宦官手里。

太学生对于宦官专权深恶痛绝。他们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他们呼吁社会正义的回归,“婞直之风,于斯行矣”,他们声援朝中的正直官僚。被太学生认可的正直官僚,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第三位神人李瓒的父亲李膺。太学生称李膺为“天下楷模”。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口含天宪的宦官,容不得太学生吵吵嚷嚷,他们以李膺与太学生相互勾结,“诽讪朝廷,疑乱风俗”的罪名,对李膺等人实施逮捕。这就是发生在公元 166年的“党锢之祸”,直到 18年后,这场灾祸才趋于平息。

在那次搜捕行动中,何颙幸免,他改名换姓,逃出雒阳,浪迹江湖,成为帝国缉捕的要犯。

公元 166年,曹操 12岁。何颙对他的评价,可能要早于这一年。与桥玄一样,何颙说: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

此人就是曹操。

最后说第三位神人,名门之后,李膺的儿子李瓒。

李瓒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儿子们叫到身边,说:

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

神人们认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天下将乱,汉家将亡。李瓒提到的张孟卓,名邈,是名士。袁本初,名绍,也是名士。他们都会在下面陆续登场,那时再作介绍。

李瓒说,张邈是自己的朋友,袁绍是自家的亲戚,朋友和亲戚,都不可信赖,儿子们啊,你们一定要去投奔曹操。为什么呢?因为天下英雄无过曹操,曹操是英雄。但曹操获得大众认可的英雄的头衔,还颇费了些周折。

前面讲名士时,说有名很重要。那么,名怎么才能获得呢?

一条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可以算是真名士;一条是炒作,骗得一个名,这是假名士。

在当时,得到社会认可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得到公认的人才学家的评语。一经这样的专家品题,立刻大名远播,身价倍增。专家很重要。

桥玄为了使曹操有名,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去找当时的著名人才学家许劭,让许劭给曹操下一个评语。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桥玄对曹操真够意思。

曹操还真动了心,给许劭送去厚礼,在许劭面前说恭维话。可曹操这个人,没有正行,史书称他“佻易无威重”,嘻嘻哈哈的,把挺严肃的事情,搞得和儿戏一样。许劭看不惯他的做派,就是不给他下评语。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曹操瞅准一次机会,就将许劭给劫持了。许劭吃硬不吃软,万般无奈,评一评吧: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神人们都说乱世将至,乱世出英雄,英雄是曹操。曹操有了这样的联想,高兴而去。

英雄就这样诞生了。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在 1927年,鲁迅先生在广州的一次学术演讲中,说: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时人说他是英雄,现代人也说他是英雄。不仅如此,为了他这个英雄的称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还专门展开过一次曹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目的是把文艺作品中“白脸”的曹操,翻成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他是一个历史上的英雄。

真的成为英雄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事,小曹操需要不断成长,将他的潜质发挥出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曹操长大了。长大之后的曹操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对曹操不抱幻想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二十岁的曹操,举孝廉为郎。

举孝廉为郎,这是东汉选官的正途。汉代的选官制度叫察举制,它延续了七八百年,后来发展成为科举制。察举制的特点是:举荐,重视人的整体素质。从操作的角度来讲,考察一个人是否德才兼备,确实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按考试成绩排序,定出人选的科举制来比,察举制的难度要大得多。察举制包括很多科目,孝廉是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主要途径。东汉重孝道,做官还要讲才干,能被举孝廉,就是德才兼备的认定,有了做官的资格。应该说,察举制的理想化色彩很浓重,它要求举荐人抱着公平、赤诚之心,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办到。《后汉书》中记载这么一则故事,说:

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歆谓之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

河南有六个孝廉名额,但递条子的太多,这些人都有背景,来头很大,惹不起,要对得起国家,就拿出一个名额,仔细地去寻找一位德才兼备的孝廉。田歆这么做,是特例。更多地方长官的做法,是唯上峰意志是从。

曹操如何被举孝廉不得而知。举孝廉为郎,按惯例,这里的郎,是郎中的省称。东汉的郎官系统比较庞杂,它的总管是光禄勋。郎官主要负责宫殿门户的守卫,是皇帝的侍从。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郎官升迁的机会多,升迁也快。

不久,曹操被任命为雒阳北部尉。他在雒阳北部尉任上,造五色棒,棒杀灵帝亲信宦官蹇硕的叔父。宦官专权,使他们的亲朋故旧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大多数地方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惟恐避之不及,哪儿还有管的心?曹操却要管。

曹操棒杀蹇硕的叔父,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令京师治安为之一变。

曹操做得好,权贵(近习宠臣)很受伤。不避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曹操,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就联名推荐:曹操实在是太有才了,北部尉才是多大的官儿啊,曹操理应得到朝廷的重用,快快让他升官吧!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县令,曹操出京赴任了。京城又成了权贵逍遥的天堂。

明升暗降,遭遇排挤,经受历练,曹操却萌生了理想:要做好官,做一名称职的地方大员。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这一理想就唰地一下实现了。

三十岁的曹操出任济南相,成为他理想中的地方大员。这一年是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正是从这一年在帝国境内蔓延开来。曹操就是在与黄巾军作战的战场上,受命出任济南相。

济南所在的青州,是黄巾军的重要基地之一。黄巾之所以演成燎原之势,根本原因还在于汉末政治的腐败,民不聊生。百姓对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们将简单的生活、基本的生存寄托在符水咒语上。济南也是贪官丛生、恶势力密布、民怨沸腾的重灾区。曹操一经受命,立即着手打黑除恶,整顿吏治,禁断淫祀,济南的贪官污吏闻风丧胆,纷纷外逃,这时,还是保命要紧啊!史书中说:

闻太祖至,大小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按照正常的逻辑,也许在日后的道路上,曹操要做的,就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维护好自己的理想。可是,世事艰难,秽恶当道,坚守正义的结果,就是被宦官吞噬掉。宦官的后代,赘阉遗丑,没有站到宦官的一方,更没有去袒护宦官,而是站到了宦官的对立面。曹操的举动,受到了宦官的排斥、打击。面对官场的黑暗,曹操选择了退却,他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告归乡里。

回到了家乡沛国谯县,曹操在谯县以东五十里的地方,修筑了一处精舍,过上了隐居的生活,“秋夏读书,春冬射猎”,在家乡山光水色间,自娱自乐。那一年,曹操三十一岁。

三十岁时,理想唰地一下实现了;三十一岁时,理想唰地一下破灭了。理想就如同坐过山车似的,顶峰和低谷都来得那么迅速,这也是曹操始料未及的。但有理想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永远地消沉下去。

隐居的曹操重新受到了国家的召唤。起复之后的曹操,转入军界,后晋升为汉末新军西园军中的典军校尉。

当初西园军的组建,场面蔚为壮观。

西园,在灵帝朝可是大大的有名气。这座宫中的园林,是灵帝的最爱。他经常驾着四匹白驴,在园中游乐。上行下效,雒阳的达官贵人也对驴钟爱有加,一时间雒阳驴贵。西园还是贪官向往的圣地,在那里建有存放买官钱的金库,只要钱入西园,官就到手了。

以西园命名新军,足以显示灵帝对于这支军队的重视。西园军组建于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起因是望气者说京师会有兵革之灾,这望气者是风水先生一类的人物,大将军何进为了防患于未然,奏请灵帝同意,征调地方精锐入京。

黄巾起事以来,动乱连连,兵事不断。原有的中央军,其主体北军五营,已暴露出战斗力低下,难堪重任,这也是此次征兵的现实需要。为此,何进专门搞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典礼,地点设在雒阳城西的平乐观。为了这次典礼,何进也下了功夫,花了本钱,在那里修筑了一高一矮两座阅兵台,高台上立起高十丈的十二重五彩华盖,高台东北方向的矮台上,立起高九丈的九重华盖。

阅兵那一天,灵帝登上高台,驻于大华盖下;何进登上矮台,驻于小华盖下。台下,步骑数万人,结营列阵,威武雄壮。灵帝大为满意,高兴劲儿一上来,也不叫皇帝了,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军号,称“无上将军”,披挂在身,骑上介马(披甲的战马),而不是白驴,绕着军阵巡视三圈。他还下诏保留这支部队,并用自己的私房钱为这支新军提供给养。西园军设八校尉,典军校尉就是其中之一。

环境的改变,使曹操再度生成了新的理想,做一位称职的地方大员已成为过去,他想要为国家“讨贼立功”,希望能够封侯,做汉征西将军。希望在自己死后,墓道刻石上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生平足矣。

那么,曹操要讨的这贼,是谁呢?

猜你喜欢

孝廉游侠宦官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黑暗游侠 STEPHEN JACKSON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小米游侠记:看戏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