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的神话——与中学生谈诗是什么(课堂实录)

2010-02-17执教点评程红兵

中学语文 2010年10期
关键词:首诗诗歌

执教/文 勇 点评/程红兵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

存在的神话
——与中学生谈诗是什么(课堂实录)

执教/文 勇 点评/程红兵

时间:2009年9月

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13)班

程红兵点评:

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斯在《断片》中指出:“诗,是生活的外形。个体活在整体之中,整体活在个体之中。通过诗歌,最高的同情与活力,即有限与无限最紧密的统一,才得以形成。”古今中外,诗的世界莫不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而对中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诗意洗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勇的课堂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深刻的探索,他向中学生极力宣讲的是诗歌的浪漫精神、超越境界以及诗人用来抵抗污浊的现实世界所建立的精神坐标!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以及技术对人产生了致命的统治的时代,也许只有诗歌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的风,这种深入本质的诗歌教育才是我们今天课改所真正需要的。

师:上课!

师: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又是最高的形式。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在背诵诗歌,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学过如此多的诗歌,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写诗,大家对诗歌应该是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诗是什么?还有,诗对我们有何意义?我们为何要读诗,写诗?我觉得追问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既能丰富我们对诗歌的认识,也可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诗是什么?

师:诗究竟是什么呢?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见解,大家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非常愿意听到你们个性化的、独特的观点。

生:诗歌是一种有着固定格式的文学形式。

生: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很强。

生:诗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诗歌的语言很含蓄、很凝炼。

生:诗歌的语言有音乐美,很适合诵读。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发现了诗歌的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些外在的特点。那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读诗,鉴赏诗,背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学诗的目的仅仅是会读、会背、会写就行了吗?

生:不仅仅是,我们读诗、品味诗还是为丰富我们的心灵。

师:是的。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话告诉我们,诗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必需品。钟嵘曾说:“动天地,泣鬼神者,莫近乎诗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话,说:“只要善良、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便会欣喜地用神性度测自身。……神本是人的标尺。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想表达的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离不开神灵与诗意。海德格尔发展了荷尔德林的理论,进一步在他的论述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歌即生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有着“以诗赋事”的传统,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创作了四万二千二百五十多首诗歌,平均每天要写四首诗,上个厕所出来都有一首诗的。(笑)

师:刚才,同学们在解释诗的时候说出了诗歌很多的特点。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首诗歌来一起分析一下诗歌的特点。

屏幕显示:

小 诗

宗白华

生命的树上,

凋了一树花,

谢落在我的怀里,

我轻轻地压在心上。

她接触了心中的音乐,

化成小诗一朵。

师:请问,从这首诗中,你们能看出诗和什么联系最紧?

生:诗和生命的联系最紧,因为诗是心中的音乐。

师:非常好!所有的好诗都是来自诗人心中的歌,人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因此,我们更需要读诗,写诗。

屏幕显示:

你们问什么是诗

我把桃花说成夕阳

如果你们再问

到底诗是何物

我突然感到一阵寒颤

居然有人

把我呕吐出的血

说成了桃花

——洛夫(台湾)

师:这首诗至少说出了诗歌的两个本质特点,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

生:诗歌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诗歌要用意象暗示、隐喻、象征。诗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是诗人用心血凝成的,而真正的诗是用生命化成的。但是,诗从本质上说是呼唤,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理解,决不仅仅是意象。

屏幕显示:

诗是什么

是人类最想说

而又没有说过

而又非说不可

而又只好这么说的话

——绿原

师: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诗歌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关于人类内心的表达。

师:诗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创造,它是带有普泛意义,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艺术表达。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诗,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探讨一下诗的价值何在。

屏幕显示:

诗的价值

席慕容

若你忽然问我

为什么要写诗

为什么 不去做些 别的有用的事

那么 我也不知道 该怎样回答

我如金匠 日夜捶击敲打

只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蝉翼的金饰

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

是不是 也有一种

美丽的价值

生:这首诗告诉我们:读诗,领略诗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师: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的价值在于美。所有的文学都是为了美化人生的。文学是人生的化妆品。别林斯基讲:“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事实上,人要生存下去,只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而要生活下去,则需要心灵的滋养。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最紧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开拓自己的物理空间,多走路,多观察;一是开拓自己的心灵空间,人不应该只活在当下,而要活在历史的长河与对未来的憧憬中。我们要在古代找到知音,到未来找到朋友,要联系古代,看见未来;要透过表象,窥见真实。什么是文学?德文里有一个词machtsichtbar说得很准确: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人活在世界上,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看见!周国平先生有篇短文叫《内在的眼睛》,他说:“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见意义。被外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大脑的储存;被内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心灵的财富。许多时候我们内在的眼睛是关闭的,于是我们只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得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得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灵却是空的!”他还说,最好的训练内在视力的方法就是写作。从总体上看哲学、文学、历史学都是训练内在法眼的智慧性学科。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有的人终生漂浮在自身之外,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眼力,这是真正的人生荒诞!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活在“非自我状态”。因此我们要把爱哲学、爱文学看成爱生命本身!因为亲近哲学、文学会使我们更容易看见!看见什么?看见美、灵魂的多样化的运动、笑语、同情的眼泪,还有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看清我们的生存本质,而美则是更贴近我们生存本质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本质;它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文学的意义大不大啊?大家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吧?这篇优秀的散文写出了天下父爱的可贵,让人看到了父爱的伟大,让人读完它之后会去重新审视自己时刻都在领受却并没有看见的父爱。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小诗。

屏幕显示:

你想说服我,得先说服你自己;

想感动我,得先感动你自己。

——梁宗岱先生论诗

师:读完这首诗,到这里我们可以给诗一个小结了,因为诗是不能下定义的。下面是一些作家给诗作的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诗是感动,诗是心中的音乐,诗是忧伤的来源。诗是在沉寂中生长出来的语言之花。它迎接着空空荡荡,沉寂如同锋利的岁月,它刻下疼痛而幸福的痕迹。

真正的诗,是用有节律的精炼语言,表现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经过沉静中的回味而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挚情感。

——龚仁贵《诗歌常谈》

诗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就是通过体验生活而获得生命价值超越的问题!

——狄尔泰

我国近代有个诗僧叫八指头陀寄禅和尚,他21岁时初登岳阳楼,凭栏远眺,忽然得了一句诗:

洞庭波送一僧来

这一句犹如白描,是无心体得,却占尽风流,当时寄禅和尚并未学诗,两年后,他努力学诗,重游洞庭补全了全篇:

危楼百尺临江渚,多少游人去不回;

今日扁舟谁更上?洞庭波送一僧来。

诗虽然好,却因有刻意作诗之嫌,被后人认为只有那一句才是经典!

俄国的曼德尔斯塔姆(Mandelstam),英国的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德国的特拉克尔(Georg Trakl)和鲍尔·策兰(Paul Celan),西班牙的洛尔迦(Garcia Lorca)和瓦耶霍(Cesar Vallejo)等,读这些大师的作品才知道诗的高度在哪里。我不认为诗歌总是在进步,某一时期它会产生巨大的倒退。

——北 岛

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在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在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意象;语言!

——周国平

师:同学们,我也给诗做了一个小结。

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诗是灵魂燃烧的火焰!诗是生命境界之呈现!诗属于天才,歌属于大众。诗属于灵魂有深度的人,歌属于情感有厚度的人。诗是最高的娱乐形式,歌是粗浅的娱乐形式。

师:下面让我们具体谈谈诗歌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第一,诗让我们脱离实用关系去欣赏生活:

我们来读下面这首诗: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皇树:橘树。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客:指屈原。不学荆州利木奴:不学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的做法。喷雪:形容柑树开花。垂珠:形容累累硕果。)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二句叙述自己亲手种植柑树,并且已经生长繁盛。三、四句通过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五、六句说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果。最后两句说,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柑橘长大成林,能以自己亲手种出的柑橘来养老,这是一种何等的乐趣!这首诗表面看诗人都在说种柑树,实际上是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抑郁心情。不过整首诗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同学们发没发现柳宗元在橘树身上寄予了独特的人格追求?决不学李衡种橘树只是为了获利,而是为了审美!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原则,就是人生要想获得美感,就必须脱离实用关系去欣赏生活,才能获得超越,获得美!

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书生,看见别人吟诗作赋,心生羡慕,有一天大雪漫漫,他也想写写诗歌,忽然灵感闪现,他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大家说这是不是诗歌啊?

生:不像诗歌!

师:为什么?

生:他只写了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大家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平!这就是著名的打油诗,他止于观察,没有心灵的参与!因而不是诗!

师:下面我们再看两首写观看打渔的诗:有个叫唐守之的人写了这样一首观看打渔的诗。“一网复一网,总有一网得。笑煞无网人,临渊空叹息!”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打油诗!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没有什么意义,写了跟没写差不多!

师:很好!我们再看一个叫程鱼门的人写的《观打渔》云:“旁人束手休相怪,空网由来撒最多。”只两句我们就觉得有深广的人生况味在里面!人生就是这样,常常是追求付出很多,却得不到期望的回报!

第二,诗歌常常给我们提供心灵舒展的美丽空间。

大家喜不喜欢王维、孟浩然的诗?

生:喜欢!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然后,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处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大家想一想孟浩然获得的这种美感在紧张、焦虑的现代人中间还剩下多少?孟浩然的愉悦是不是给现代人的一剂药方?

第三,提供人生的警悟,升华心灵的境界。

下面是一首唐代的赠友诗:

此来风雨后,已觉减年华。

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管弦临夜急,榆柳向江斜。

且莫看归路,同须醉酒家。

——李昌符

诗人赠别朋友,也是提醒朋友:所有的世事,总不外乎求名求利,而赏花的兴致则超乎世俗的名利之外,如果要等到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才去赏花,花也应该很难还在开着啦!李昌符看到原先约定同游的朋友,推三阻四,总有忙不完的琐屑事,世上有多少摆不脱、放不下的事?但是俗世中人总把琐屑之事看得很大,而把心灵之事看得很小,轻率地耽误了花期!在李昌符看来,赏花是第一件大事,一个人时刻不可忘掉生命情调的培养!读这样的诗,可以警醒我们的人生!

第四,穿越时空,让我们与圣哲同在。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同化作用在中国人心中最为普遍,古诗的用典就是在古人那里寻找心灵依据的证明。发现圣哲的价值,穿越时空与圣哲同在,常常是诗歌的主题。大家知道东汉严子陵的故事吗?这是一个哺育了多少代文化人的经典故事。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少时曾与后来的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建立东汉后,思念严子陵的才华与贤能,再三盛礼相邀年轻时的同学严子陵出来做官,授谏议大夫,但严子陵坚决隐居不出,据《后汉书·严光传》记载,刘秀派人拿着画像到处寻找严光(子陵),“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使者拿画像同真人一对照,果然就是严子陵,但他死活不从,往返三次才把他接了去。刘秀对严子陵真是同学情深,苦苦劝他,甚至拉他同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严子陵故意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乱蹬乱打,刘秀还不敢动,害得夜观天象的官员见“客星犯御座甚急”,虚惊了一场。后来严子陵始终“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年八十。过了一千年,范仲淹在纪念严子陵的祠堂上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即指严子陵。陆游曾作一篇《鹊桥仙》来写钓台精神——“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夫。”李白也写诗大大地赞颂严子陵的人格精神:“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在写严子陵的诗歌中我最欣赏的还有一首黄庭坚的诗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平生久要刘文叔,

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

桐江波上一丝风。

“久要(yāo)”:老朋友。“一丝风”指钓竿。桐江就是富春江,江上有二台,即东台、西台,西台严子陵,这里说的就是西台。后汉光武帝刘秀,从前跟严子陵同学时,人称刘文叔。严子陵不巴结权势,有高贵的风骨,是东汉优美士风的代表。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曾高度赞叹历史上那些无所表现的人物,认为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优点。西方历史不表彰无建功者,而中国历史则表彰无实际功绩却有高风亮节的人物,这些人犹如重器宝鼎,犹如定海神针!黄庭坚觉得严子陵的一根钓鱼竿简直就比象征汉家国家政权的九鼎还重。能够使汉家的江山重若九鼎,那是富春江畔的高风美德啊!读了这首诗,我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专门跑到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去感受那种流传千古的纯洁精神,也写了一首:

过严子陵钓台并赠裴光勇彭公瑾兄

桐江波上水犹清,

钓竿长垂待知音。

可怜台下憔悴客,

污却狂奴万代名!

第五,同喜同忧,获得丰富人生的真实况味。

行 宫

元 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只寥寥数语,却写尽了宫女们悲凉的人生况味!大家想想那些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但一旦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读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间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从而增加我们对人生的认识!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美感。

师:好,关于诗歌的话题,一两节课是无法说清楚的,我们以后还要多多搞这样的讲座,来增加大家对诗歌的兴趣!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宗白华先生的《诗》作为结束语:

宗白华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下课!

(整理:黄 敏)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

猜你喜欢

首诗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黄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