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注重经典理论凸现及特质延伸*——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为例

2010-02-16孟建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材高职

孟建国 郑 斌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注重经典理论凸现及特质延伸

——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为例

孟建国 郑 斌

本文就目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材中所面临的经典且实用理论较为匮乏、课程内容凝练不足、学科整合力度不够、实训环节较为薄弱等现状,提出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建设为例,在教材建设上要适度增加精辟理论指导,突出高职高专艺术类教材特质的实用性、操作性、先进性、整体性及创造性,并就建设中出现的相关注意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高职艺术;教材建设;理论实操并重

我国高职艺术专业教育虽然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非常快,使其来不及编写自己的教材,而不得不沿用或借鉴艺术专业本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比较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和演出一线的应用实例。显然,要真正实现高职高专教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好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已迫在眉睫。一门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没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便不会有深厚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学科,由于缺乏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集成,培养的多数只能是手艺人,甚至是不合格的手艺人,很难出才艺双全、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的艺术设计正面临新材料、新技术、新领域的种种挑战,能不能建立起一个源于艺术设计实践的理论体系,并反过来指导艺术设计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这对于学科的发展将有重大影响。要在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理论建设上发力,凸现其教育特质,教材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许多教师虽然能从事设计制作,但却不能准确地论述设计定位和理论思考,也很难为学生解读国内外的艺术设计作品,学生较难感受作品丰富的艺术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难形成其特点。相应地,有关学术刊物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学生有影响的作品也比较少见。

要做到长远和持续的发展,必须在高职高专艺术类的教材建设上注重以下的关联和突出。

一、关注国外现代艺术理论和发展,为学生提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精辟理论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以来,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需求迅猛增加,也促使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现代西方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极大促进了以现代设计业为代表的艺术整体的繁盛,影响了整个设计艺术飞速猛进变革与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目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1]。综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对于适合国情、具有国情特色、影响学生终身受益的经典理论指导教育不足。我国的艺术设计概论教材应该密切关注国外现代艺术的理论和发展,在对中外艺术设计历史的比较分析中,对各类艺术设计现状的关注中,逐渐完成我国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专业的经典和精辟的理论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对设计艺术产品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产品的美学内涵的感受与感悟,更能挣脱传统思维定式和浅浮粗俗理念的羁绊。[2]最为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未来进一步发展中,提供扎实丰厚的文化积淀、强大创新动力和智力资源。

二、整合专业学科和课程,凝练相应知识和文化内涵,培养综合文化艺术素质的设计人才

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多立足于所在地方的需求而创立和建设,专业的设置和分类紧跟市场、行业 (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业务范围特点,趋于细分化,越来越多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继产生。例如在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领域,一些学院根据市场特点,开设了家具设计、玩具设计、钟表设计等相关专业。专业细分以后,学校培养设计人才的针对性更强,实现毕业生与相关行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但同时,专业的细分也容易产生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普遍采用传统的“学院—系—专业”或“学院—专业”的竖向管理体制,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难以互为所用。细分后的专业,在进入专业教学阶段以后,势必将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所属行业内,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尽量简略或省去,容易形成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专业总量的增多,造成各个专业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在师资和设备上无法足量配备。在竖向管理体制下,艺术设计教育的硬、软件资源归属于各个专业,横向上难以形成资源的互补和融合,无法做到优化配置。长此以往,既影响教学效果,也给相关教学横向课题的展开带来了障碍。从以上的需求和问题可以看出,打破专业壁垒,在保持各专业特色的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 “工学结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各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资源整合将为多专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一个高效的合作思路。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资源整合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整合,它是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资源整合的桥梁,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工作过程教学的核心位置,是 “工学结合”基础上的专业资源整合。[3]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基于实践教学过程的整合,即某一课程或项目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整合进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在“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下,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学校的经验,采用项目 (Subject)或课题 (Progrmmer)模块代替课程教学,在课程中以某一实际设计或虚拟设计项目 (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4]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技能交叉的特点,造成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不同艺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专业教育资源整合在实践上主要针对这一需求而展开,在整合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知识内容和文化内涵的凝练与提炼。以最为有效的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这种整合尽可能地表现在教材中,并将整合精炼的教学内容反映在课堂上和实践中,并引导教师去适应整改后的教材体系与模式,使得学生尽早获益。

3.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又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整合,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碰到综合性的项目课题,或者遭遇专业知识以外的设计问题。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实施,将为上述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优化解决方案,有力促成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或有跨专业兴趣的学生来说,专业教育资源整合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技能提升平台。借助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以及学生实践过程中予以整合并支持,将会优化实践教学效果,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进一步推向深化。为强化整合,要建立定期的、跨专业的教学交流机制。针对创意产业对设计人才创造性能力的需求,必须加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补充专业相关联的多种知识。也可在学院 (系部)范围内构建定期的教学交流机制,各专业根据其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实践项目特点及学院 (系部)专业资源整体状况,由专业教师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教学交流。教学时间宜简短,内容应高度概括,宜采取讲座或短期实训指导等模式,教学过程计入教师课时工作量。教学交流活动应在学院 (系部)范围内统一展开,各专业间最好能交叉互派教师指导,加强教学资源的互动。

4.各类艺术设计概论教材应拓宽教学口径,加深专业基础,增加相关学科,诸如文史、哲学、宗教、民俗、经济、社会心理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相关内容的教学。由于现代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它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涉猎其他多种学科。并且,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是构建在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上的。教材要反映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和文化内涵的凝练与提炼,培养学生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生的人文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艺术设计艺术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个性化、多层次应用能力人才的重中之重,以期学生工作以后有更大发展潜力。

三、技能与适度的研究介绍紧密结合,加大动手能力培养,以凸显高职高专学生特质

各类概论教材应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不断增设新的理论知识,把艺术设计学科领域中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融入教材当中去;解决好学科综述与艺术设计分科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吸收、借鉴目前各类艺术设计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结合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实践经验较好地将其进行归纳总结,将艺术设计理论技能与研究介绍两者紧密结合,并加大其实操环节和实习岗位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资源整合,为多专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一个高效的合作思路。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资源整合是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资源整合的桥梁,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工作过程教学的核心位置,是“工学结合”基础上的专业资源整合。[5]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基于实践教学过程的整合,即某一课程或项目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整合进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在“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下,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已逐步开始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学校的经验,采用项目 (Project)或课题 (Programmer)模块代替课程教学,在课程中以某一实际设计或虚拟设计项目 (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技能交叉的特点,造成了在项目过程中需要不同艺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专业教育资源整合在实践上主要针对这一需求而实施展开。相关教师要把握利用这一契机,在培养时凸现其教育特质。

四、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教材编写工作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要进行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设,教师首先要进行课程的建设,这样教材建设的内容才能有依据,有支撑。课程开发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艺术设计类应用设计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教育教学论方法论为指导。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以实际设计项目的应用技能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为辅,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整合。课程内容还要以学习情景为表现形式,设计为“小型”的项目或任务,实施以设计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课程观。这是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中的重要依据。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应既具有高教教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鲜明特色。它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容易动手实操。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图表清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教材编写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要具有高职艺术专业动手实操特点 (应用性)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特别在教材中要体现设计艺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教学情景有效反映工作过程的工作情景,教学任务与分解的工作任务紧密挂钩;同时,编写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要突出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材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要考虑精辟的理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增加并充实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会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二)要具有时代特征 (先进性)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这些艺术设计专业岗位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必须在教材里得到充分反映。为此,编写教材要强调知识新颖原则,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要具有创新精神 (创造性)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需创新精神。把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片面地理解为 “执行者”是不全面的。他们在把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要体现 “工学结合”映射下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质性)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内容设计上要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段法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基础,课程开发的内容与步骤与教材建设的内容与步骤等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所揭示的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段法则,也必须反映体现在教材建设中,这样能使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到完成设计任务,都要经历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学生充分行使计划、决策、实施、工作评价权利,充分凸显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教学组织实施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每个内容模块要根据六个步骤设计具有专业与行业特色的教材内容。以 “三维动画”课程 “材质制作”章节为例,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为:任务目标 (资讯) ——任务分析 (决策、计划) ——任务知识点 (实施)——案例分析 (实施)——知识拓展 (实施)——实践训练 (实施)——任务评价 (检查、评价)。“任务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内容要达到的岗位技能目标,体现了六段法则的资讯环节;“任务分析”对材质制作技能在企业中的运用及行业或企业规范,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要求,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了六段法则的决策、计划环节;“任务知识点”列出掌握材质制作技能所需的知识点,体现了六段法则的实施环节为 “案例分析”,即通过三维动画案例学习企业常用的材质制作技能;“知识拓展”即讲述除了企业中常用的材质制作方法外其他的材质制作方法和 “实践训练”即布置实践作业练习;“任务评价”是对学生实施三维动画材质制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体现了六段法则的检查、评价环节。不同专业的教材内容设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一定要体现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核心步骤,这也是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实操能力的特质性的具体表现。

(五)要具有整体优化意识 (整体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艺术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且还是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

另外,为了强调整体优化原则,在编写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课程前后衔接。首先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教材的衔接。要综合研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对于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还要注意中、高职教材衔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人才规格不同,应防止脱节,避免重复。

目前问题的对策略:针对目前艺术设计教材建设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性改变的现状,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术指导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理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利用讲义、示范作品,以及通过考察、访问、讲演、电影、录像、音乐、戏曲等,提供相关的图像资料、影视课件的观摩,使学生获得知识性的提高。从这个信息可以了解到,我们对教材的改革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同时,还要有适应现代化手段的新要求,即今后的教材是能够提供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多媒体配套的立体化教材,使其成为提供各种真实语言和音乐的材料,弥补缺少语言与音乐环境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好的教材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

本文就目前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所面对理论匮乏的现状,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建设为例,提出在教材建设要适度增加精辟理论指导,突出高职高专艺术类教材的实用实操性、先进性、整体性、创造性,以凸显高职高专学生的特质,并对相关注意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29-333.

[2]黎卫 .关于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思考 [J].经济社会与发展,2009(3).

[3]秦虹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4]金海 .闵光培面向 ‘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思考 [J].职业与教育,2009(21).

[5]杨念,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9-191.

Teach ing M a ter ia ls for Voca tiona lCo lleges H igh ligh t C lassica l Theory and Character istics—Tak ing the Teach ingM a ter ia ls of A r tistic D esign M a jor asan Exam p le

M ENG Jian-guo,ZHENG B in

The paper focuses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teachingm aterialsof artistic designm ajor in vocational co lleges,inc lud ing the lack of c lassicaland p ractical theories,shortof training-based contents,even loose relations in inter-coursesandweak p re-careerp ractice and training sub ject.The paper exemp lif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m aterialsof artistic designm ajor and p rovidesp roposalsand strategies on how tom ake the teachingm aterialsmore p ractical,advanced,harmonious and creative.

artm ajor in vocational co lleges;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m aterials;com bination of theory and p ractice

G640

A

1672-2795(2010)03-0101-06

2009-10-21

孟建国 (1961— ),男,甘肃天水市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嘉兴314036) 郑斌 (1966— ),女,浙江温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杭州310053)

*本文系 2008年浙江省社科联立项课题 “我国发达地区高职高专教学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子项目。 (项目编号:08B130-G)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