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整合的理论审视
2010-02-16童中贤
童中贤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城市群整合的理论审视
童中贤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城市群整合”就是把城市群中各个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城市及其发展元素整合起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凝结成一种体现其整体利益、整体价值、整体愿景的力量,从而实现城市群的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群整合的理论模型就是这种力量作用于城市及其发展元素并在时空演进中实现一体化的一种逻辑抽象。在对城市群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时,应注意把握空间等级合理分工组合原则,尊重既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原则,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向政府引导转变等主要原则以及处理好城市间竞争与合作、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对立统一的关系。
城市群;整合;经济一体化;城市文化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高级地域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在城市群发育、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对各个城市及其发展要素的“整合”,是城市群形成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人们开展城市群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那些处于“离散”状态的新兴城市群,更加需要依据城市群发展的规律,借鉴成熟城市群发展的经验,进行科学整合,使其尽快形成有整体竞争实力的城市集群体。
一、城市群整合的基本内涵
“整合”一词源自何处,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源于地质学,有的认为源于系统科学,还有的认为源于英文中的“integration”。但无论源自何处,“整合”的概念在社会、经济、文化等研究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其含义逐步口语化和通俗化。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试图对该词下定义,但至今尚无一致的表述(尤先迅,1999)。有代表性的提法为:整合应该是指不同的国家参加一个区域集团的过程或状态;整合可以指通过人员、资金及产品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广泛一致的现实存在;它表示一种事务的状态或一个进程,即包括一个分散的经济联合成为一个更大的自由贸易区域(Machlup,1977)。整合是至少在两个参加国之间除去所有的贸易障碍、干预、差别待遇以及在它们之间建立诸个因素的一定合作,后者完全依赖于整合所采取的实际形式;各国经济之间的贸易关系像在一个国家那样自由和有利可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不仅允许商品自由流动,而且还必须消除各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各种歧视,做出一定程度的政策协调,实现市场一体化和生产、发展一体化等(湛柏明,1999)。整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联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联合互动的一体化过程(侯学钢,2002)。整合是指在一个国家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将更小的发展地域单元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这个整体内部的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各项功能的优化组织及各种效益和效应的高度和谐(王发增,刘静玉,等,2007)。整合是一定区域内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选择为使区域经济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而采取的措施(聂华林,赵超,2008)。还有学者一言以蔽之,“整合,即保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以上这些关于整合的含义,都是从狭义上说的。实际上,整合在不同的领域,其含义是不同的。从广义上说,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不同的事物或物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使它们形成系统,从而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相关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从组织管理上说,整合就是把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组织要素或价值整合为一种凝结着组织共同愿景的力量,从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把城市化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城市群整合便是这种提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代世界,由于WTO成员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已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同区域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任何个别地域单元的实践行为都离不开所处历史时代的区域整体价值,受整个时代区域价值力量的统辖与制约。这种情形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一次空前的区域整合。这种“整合时代”的来临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特征。城市化发展的多样化之路,在这种“整合时代”来临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这是我们探讨当前背景下城市群整合发展的重要依据。
结合上述“整合”的定义,作者认为,“城市群整合”就是把城市群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城市及其发展元素整合起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凝结成一种体现其整体利益、整体价值、整体愿景的力量,从而实现城市群的又好又快发展。还必须强调的是:城市群整合作为对各个城市地域单元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价值力量的整合,应该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的结果所实现的那种可以“凝结着整体利益、整体价值、整体愿景的力量”的城市化新形态,不是城市群整合本身,而是城市价值融合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城市群整合只是城市价值实现融合的过程,作为结果的那种包含旧城市地域形态所不能包容的新城市地域形态即城市群,是城市价值融合的高级形态。所以,整合不仅包含“一体化”,也应该包含“多样化”。在城市群整合的进程之中,不同的城市地域形态在相互竞争中实现交流、互补与合作。
二、城市群整合的主要特征
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城市群整合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简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城市群整合是以城市竞争和合作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为城市地域单元的碰撞与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城市竞争和合作的深入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正是在这种不同城市地域单元形式之间的竞争和变化中,城市群整合逐渐得以实现。这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城市竞争,虽然也强调不同城市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强调不同城市地域形态的存在价值,但是都开始重视吸收和借鉴异质城市地域形态中的有用成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可以说,这种有借鉴的竞争,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这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整合的实现方式。
2.城市群整合是以城市合作为主要的价值目标来进行的
可以说,城市价值的求同存异思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主要表现在,在各种不同城市地域单元的发展中,大家都开始对一些具有“普世性”的问题,诸如人本意识、区域发展、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文明消费、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城市文化等,予以更多关注,都在试图寻找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方式,以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这些问题。可以说,这种对共同价值目标的追求,就是城市群整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3.城市群整合是以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和媒介展开的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城市群整合的进程提供了迫切的需要,也提供了实现这种需要的现实条件和物质基础。以网络空间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进行更新。城市群整合就是在这种更新当中发挥自己作用的。可以说,经济一体化,既是城市群整合得以展开的舞台,又为城市群整合的“表演”提供了道具。正是在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之下,城市群整合才有机会和可能充分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一幕幕悲喜剧。
4.城市群整合的过程性决定了城市群的整合过程是贯穿经济一体化的长期过程
正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一样,城市群整合所体现的城市地域本身所包含的矛盾运动也不会停止。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群整合本身所包容的具体内容会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但城市群整合的过程本身是不会停止的。正是在城市发展的流变与整合之中,城市化形态不断发展,人的文明特质也逐渐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人类社会只要向前发展,就不可能抛弃城市群的整合过程。
总之,经济一体化是时代新特征,赋予了城市群整合以新的内容和特征。城市竞争的互不相让和城市合作的美好向往,在城市群整合的长河中不断纠合交错,形成了城市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不管是“惊涛拍岸”还是“婉转迂回”,城市地域发展从来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在这种过程中,人类本身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以新的面貌迎接全新的时代。
三、城市群整合的主要关系
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城市群整合,主要应该从一种比较的角度来展开,深入分析城市群整合中的几种主要关系。
1.城市群整合中城市竞争和城市合作的关系
城市竞争和城市合作的交错纠结,是城市群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建立在共同基础之上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城市的竞争是城市交流的表现方式,是城市合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异质城市地域单元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对立,城市才能在相互竞争中发现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并在取长补短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为城市合作的实现奠定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竞争的发展和深入程度,是衡量城市合作实现可能性的重要尺度。
城市合作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竞争最终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归宿。不同城市地域单元之间的相互争夺和激烈碰撞,可以激发各种城市地域形态自身的变化,使得城市价值不断升华,人类社会持续进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和城市化本身的特性要求来看,这种竞争的必然结果,就是导致城市合作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合作是城市竞争的必然归宿,是城市在竞争中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在城市竞争和合作的对立统一中,城市群整合得以实现。城市群整合的过程,就是在城市的相互竞争的表现形式与相互合作的发展趋势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富有张力的发展过程。在城市群整合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具有不同的表现,各自包含其特殊的含义。但是从城市发展的长河来看,这种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方式。
2.城市群整合中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群整合无疑要重视经济发展方面,这也是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必须对当前城市群整合中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在对二者关系的科学把握中实现我们对城市群整合过程的深入理解。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二者关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载体和媒介,实现自己的整合。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城市的竞争与合作都要通过经济发展的形式来充分展现。经济迅速的发展,为城市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舞台,成为城市文化进步的“背景”,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城市群整合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充分展开。
当前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趋势决定了城市群整合性质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实现城市群范围内的一体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自由流通与交流,在这种“自由”中实现城市地域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结果,不但不能消除不同城市文化之间的差别,反而唤醒了各个城市的自我意识,将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经济发展又对城市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设置了新的“关口”。如何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实现城市的特色化、多样性发展,成为新型城市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的这种相互冲突关系还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城市群整合的过程必将是漫长而又复杂的。在城市群整合的进程之中,必须重视和利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强调经济发展对城市群整合的突出重要性,同时,必须保持城市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这是对城市群整合进行研究分析的重要条件。
3.城市群整合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统一关系
由于长期的二元结构治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区别在我国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区别又使得城市和乡村在城市群整合的实现形式上具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和乡村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二者在城市群整合中作用的基础。
从区别的角度来看,在城市群整合过程中,城市和乡村表现为相互对立的发展方式。城市表现为一种“扩张式”的发展形式。由于城市在社会舞台上占据中心和主流地位,其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对异己文化形式的渗透和改造。处于强势地位的城市,在主观意识上有这种愿望;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地位,也使之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的可能。与之相反,乡村在城市群整合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发展形式。乡村在城市群整合中的首要任务,不是影响别人,而是保持和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介乎闭关和开放之间的选择,以多样的形式在世界各地不断地重复上演”。这种选择对于乡村而言更加重要,也更加艰难。
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城市和乡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是城市群整合得以实现的现实根据。城市和乡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别性的存在,城市化才能在流动中实现整合。同时,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性又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群整合的深入发展,原来的城市可能丧失自己的优势地位,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已证明了这一点。而某个富有发展活力的乡村,会在自身的成长壮大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成为新兴的城市地域形态。可以说,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就是在这种转化中实现的。
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永恒主题,也是城市群整合的存在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是城市群整合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为寻求达到平衡而进行的努力,就是城市群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城市群整合的重要原则
对于城市群整合而言,由于涉及的因素很多,很难给出一个线性方程或方程组以求解极值,也没有有关城市群空间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准理论和标准结构,笔者也只能对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空间等级合理分工组合原则
由于各种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结构、水平、规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在城市群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并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它们按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等级序列方式组合,互相促进和制约,通过分工协作,在城市群系统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空间等级分工组合原则要求从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高度对城市群节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必须做出限制,有意识地将封闭性的经济发展引导为开放性的合作,形成个体之间有序竞争的整体空间体系。
同时,在合理劳动地域分工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整合,可以指导各种经济客体在城市群整合过程中进行空间再定位抉择。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整合过程。因此,在合理劳动地域分工指导下进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整合,可以较好地解释城市群整合的动力结构,也可以准确地把握城市群整合的机制。
等级高低是城市群空间分工的重要依据,高等级的城市地域节点配置高等级的资源和高级产业,形成高效率的输出,是形成强大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保证。高等级城市地域节点是城市群空间发展状态的调控者,也是稳定器。城市群空间节点的等级高低、网络权力大小、合理分工与否三者必须协调,这是城市群整合的重要原则之一。
2.尊重既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原则
城市群整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新型、有序的经济活动空间系统。首先,城市群整合,要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空间组合,以及原有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现有的城市地域经济节点、轴线和网络为出发点和依托点,逐步进行空间拓展。利用客观存在的城市地域经济发展条件,选择重点开发区域和轴线,推动城市群整合。其次,城市地域在发挥内力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外力,实现两者的链接与耦合。因此要大力加强交通干线、现代信息设施、区域性电力网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区域性基础设施是城市群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及实现空间结构调整的先决条件。
3.发挥中心城市区域带动作用原则
城市群发展理论认为,城市群网络中的中心城市一般占据优越的地理区位,在城市地域系统中位于核心地位,对周围地区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城市群系统发展的火车头,也是城市群对外界的联系中心。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群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群区域的增长极,靠其内聚力与辐射力把周围地区联结为一个整体,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多功能的推动和带动作用。走城市群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众多成熟城市群发展的成功模式,能否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是衡量城市群整合质量的重要定性指标之一。
4.实现政府管理向政府引导转变原则
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来自多方面,有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文化的,这些机制在作用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往往相互之间并不能够自动地协调,因此应当在空间的自组织的过程中,使用组织手段去平衡各种机制,当然,这种手段只能是政府引导,而非一味的政府管理。可以在引导与规范、协商与民主、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等关系中把握、调控城市空间发展节奏与方向;可以依靠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公平与福利,进而影响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变,以提高城市群整合的质量;可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使区域空间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法可依,减少随意性和软约束;可以通过合理空间规划,整合行政区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确需政府履行职责领域的规划,形成一个统一、协调、可操作、高效率的城市群发展规划。
[1]王发曾,刘静玉,等.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侯学钢.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3]聂华林,赵 超.区域空间结构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戈银庆.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2010-08-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BJY061)
童中贤,男,湖南汉寿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群、城市战略。
F426
A
1007-9734(2010)05-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