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2010-02-16蒋亚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

蒋亚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蒋亚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人们都致力于有效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目的就是想找出一条“终山捷径”。而我则认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情感”这个支撑点绝对不能忽视。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作者的主观情思是贯穿于作品之中的,而且情感在审美欣赏的阅读活动中有着极其显要的作用。

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多是感到枯燥乏味,往往处在消极被动的状态下。细细推究原因,很快我们就可以知道,那是执教者只把语文当做工具来教了,过多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而忽视甚至是抹杀了它人文性的特征。

要摆脱这一窘境,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心声性去施教。德国著名学者斯普朗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唤醒。”尊重这一事实,用情感去引发学生的共鸣,唤醒他们混沌的心灵,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走进文学的殿堂,由衷热爱和灵活运用本国的文字语言,才有可能在良好的精神土壤上,于潜移默化中,培植健康健全的人格气质、胸襟境界。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让语文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活水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那就是“情感”!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策略呢?我对此做了一些点滴的尝试。

一、以文入情,奠定教学的基调

导语是课堂的突破口,有人把它称之为是“上弦”“定调”,很形象地概括了它的作用。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才产生的,教师登台上课,有的学生很快能进入状况,而有的孩子则不行,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个人的魅力,想办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我想“以文入情”无疑是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一年四季,最美的就要数春天了。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话春文字,透过几句富有优美意境的春意古诗的吟诵,学生还没有读文,似乎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早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本,体会了作者在文中所要抒发的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以境促情,渲染教学的氛围

清代学者况周颐说过一句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可以说,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幅耐人咀嚼的画!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通过再现文中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的,在学生的求知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电视散文《父亲》的阅读欣赏,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颇大,特别是抓主旨的时候,但学生对活动的画面内容很敏感。考虑到这一特点,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我启动了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了央视播放的一段视频影像。学生在视频绘声绘色的渲染下,视觉、听觉、感觉很快受到了冲击。再加上自身知识的储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解读人物形象之后很快提炼出了“关爱老人”“关爱父母”等有价值的主题。这一“以境促情”的教学方式,较好渲染了教学的氛围,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以读养情,催生教学的力量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而朗读就有把课文中的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无限魅力,它更是阅读者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情感不是标签,不会贴在作品的表面,而是蕴藏在作品中。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它是语文教学中登堂入室不可或缺的一步。例如教学宋学孟的《柳叶儿》时,我引导学生对几个重要的段落作了反复的诵读。随着一遍遍角色的演绎,学生慢慢沉浸在了那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里,看到了文中的“我”,听闻了“我”的笑,感知了“我”内心苦中作乐的哀愁。抑扬顿挫,情真意切的朗读让学生顿生求知的欲望,汲取更多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以乐生情,开启教学的窗口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诗、歌、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中学语文现行教材中多的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很多还是脍炙人口的适合演唱的诗词歌赋。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入音乐,以乐生情,可以快速开启教学的窗口,沟通师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学黄霑的《我的中国心》时,我则让学生学习张明敏的演唱。通过反复地吟唱,学生找到了理解歌词情感的切入点“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理解了海外游子渴盼回归,永远心向祖国的挚爱之情。一首歌唱响了一堂课,学生热情空前高涨,而且很快就将全文记忆下来了。如此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措施,何乐而不为呢?

五、以知育情,关注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上说,情感与认知存在着一定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知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知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知。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为我所用,能很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的道德和情感目标。例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时候,我就学生掌握的图文资料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认知情况,让他们开诚布公谈了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做了一定的想象:如果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你会如何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考间爆出了情感的火花,这就为教学的开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深刻体会作品主人公小弗朗士那时那刻的心境,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也在人物形象感知的同时得到了实现。事实证明,课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都比之前增强不少,教学的效果也相当不错。

综上所述,情感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课堂上情感的投入,是构成和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课堂效益“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语文老师如果能自我修炼,让自己的课变成一幅画,一首歌,一段曲,一个故事,那学生的发展势必是生生不息,突飞猛进,从而也能真正领悟生活,追求和实践真、善、美!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