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突破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2010-02-16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8期

■ 彭 成(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如何突破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 彭 成(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高三学生对现代文大阅读是既爱又恨,“爱”是现代文大阅读的材料都是些非常优美、富有哲思的美文;“恨”的是做起来却得不了多少分,啃了半天,二十多分的题也就拿到十二三分,感觉不顺时,甚至拿个个位数。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正确地对待文本。许多同学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练习阅读时,文本仅作为寻找答案的凭借。而要做好一篇现代文大阅读一般需要近30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似乎有点划不来。用来做数理化,可以做两三道大题目,很有成就感。这导致许多学生平时对现代文大阅读不够重视,考试时全凭感觉。但这二十几分放弃了又是那么不舍,那么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

一、转变思想,寻求突破

正确对待文本,文本不能仅仅用作解题的依据。现代文大阅读的文本都是命题专家精心挑选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结构精巧、表现形式独特,而且情感真切、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寓含哲理。练习一篇现代文大阅读,不仅仅是练习解题,更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文本中的“亮点”,诸如优美的文段、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思想,作为材料加以积累,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一举多得,对于惜时如金的高三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二、讲究方法,提高实效

思想观念转变了,做练习就会更有耐心地去“抠”题了。那么怎样做题才能使效益最大化呢?

第一是读文本。怎么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圈注,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专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阅读时,要做“评注”,即一边读,一边划出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段落,找出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有关的语句。这便于下面的具体解题。如果是平时阅读练习,还可以划出可用于积累的内容。这样才能把文章读透。

第二是审题目。如何审?审题是一门大学问。若题目没读全、没读准或没读懂,就随手答题,容易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把空填满谁都会;把题做对又有几人有十分的把握?对于考试,做得不对或表述不准确,就得不全分或得不了分。因此,做题首先要审题。审题时,讲究一个“抠”字,抠什么?也就是抠字眼,抠题眼。抠题干中的关键词,抠答题的方向,抠答案的信息区域,抠分值及得分点,抠答题要点。

如2010年江苏卷第11小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

2010年江苏卷11题相关文段文字: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阿城《溜索》)

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其表现特色”,首先,题干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要明确。通过“抠”题干我们知道是指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的 “文中画线部分”文字。再者,答题的角度,这是解题的关键。“抠”题干我们发现,“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描写了”这三个字在告诉我们,要从描写角度分析其表现特色。这样,我们得到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角度,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第三是找信息区。如何找?首先是就近寻找。找到文中对应信息区域。再就是“瞻前顾后”。看看相关文段文字前后的有关信息。有的题目近找无法找到所需信息,那么我们就要把眼光放远,到全段,全文去寻找所需信息。

如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 “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 分)。

2007年江苏卷第17题相关文段文字: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雷抒雁《麦天》)

分析:本文段信息量少,处于文章末尾,并且题干要求“联系全文”理解。属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类。由词语原意,“鲜亮”为鲜明,漂亮;“滋味”为味道,或某种感受。结合语境,联系全文,加以明确,鲜亮的农家的日子,有滋有味的农家的日子。所以,答案可概括为: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第四是规范表述。答案组织要有条理和针对性。“靠船下篙”,题干怎么问,你就怎么答;题目问什么,你就答什么。现代文大阅读的题型不外乎几大类,针对每种类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型。一个现代文大阅读题的解答,就像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分析;表达要有条理,尽可能分要点表述;书写要工整。只有注意了这些答题细节,才能使阅卷老师笔下留情,才能避免被扣小分。

高三时间很紧,我们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摆正心态,用心练习,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练习——订正错题——总结提高。练习时按照上文讲的方法操作;订正错题不是将答案抄到试卷上,而是在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之间找差距,“订正一道错题比再做百道新题更有价值”;最后一步也非常重要,总结解题思路,寻找解题规律,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