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漫溯于学生的生活中
2010-02-16江苏刘国勇
江苏 刘国勇
人们都说文章是生活的馈赠,真正的好文章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最优秀的作家也是最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最感人的细节的人。要想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生首先应学会体会生活中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对于作文教学更应如此。根治作文现状中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感情单薄等诸多弊病的良方就蕴藏在生活之中。当然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作文要想实现大的转变必须能扬起生活之帆,荡起情感之浆,方能收获心灵之声。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懂得生活的酸与甜
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生活”这个大圈子中,正是由于无限的接近或者说融合,以至很多人忽略了他,无视他的存在。学生更是如此,眼前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灵性的天地,往往根本意识不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除了对自己有关的事关心,对身边的事几乎不关注。要想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把两者相融就是观察生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失落是和别人比较得到的。”同样,幸福也是在比较中体会的。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理解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调查家乡,感知生活的变化。我们组织师生一起动手编撰了校本教材《家乡六十年巨变》,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看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只想吃好,穿好,玩好。对五十年前的家乡人民艰苦生活毫无印象,更不相信那时农民缺吃少穿。那种走泥泞路,睡稻草铺的日子已离他们远去,住元宝屋,喝浑浆水,更是闻所未闻。至于火刀,纸赤点火,更是从未听过。过生日是大人生日一顿饭,小孩生日一只蛋。老人们叙述的亲身经历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让学生们大感兴趣,更直接地体会到了今天生活的不易。很多学生写下了《感激生活》《火的变迁》《珍惜时光》等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在比较中,学生学会了感激,学会了思考,纯纯的真情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历史是长期积淀的精神底蕴。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无限的历史能激发人的智慧。学生所处的地区,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访历史的足迹。那些辈出的名人,动人的传说,古老的文化,悠久的特产,无不让学生心中生起自豪与激动,激起了学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懂得生活才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会品味生活,写出动人的心声。
二、引导学生装扮生活 感受生活的情与趣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所谓“做”即包含了广泛意义的生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学校教育的周围还应有一块天地,让学生在其中劳动操作。只有让学生亲手实践了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生活的情与趣,从心底里愈加关注他,从思想上更为认同他。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看客,动手去装扮生活。
“家”是生活的起点,是人蹒跚学路、咿呀学语的地方,也应是开启人情智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做人的良知,要从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开始。”教师要将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成为情感的展示地,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验活动。如“我当一天家”、“我和爸爸妈妈换位子”、“我给妈妈洗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个感受,明白一个道理,抒发一种情感,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体会长辈的甘苦,了解生活的艰辛,让学生情动于衷,继而强烈地表达出来。
如果我们仅将学生圈在狭小的空间里,不接触不了解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学生,他们缺少对生动的社会现实的理解,缺少对成长中的善恶感知,因而无从谈起激发情感,锻炼意志。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实践证明,学生对活动充满情趣,积极性高。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会写出更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性的作文。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特别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情感与道德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在自然状态下激发感情,学会思考。李白坚老师提倡游戏作文即是此类代表。如学校组织学生“远足”活动,出发前斗志高昂,对自己充满信心;出发时,彩旗飘扬,歌声嘹亮;中途,渐渐安静下来,部分学生显出疲态强打精神;到最后谁也顾不上男子汉气概了,疲劳之形顿显。回来后学生生动地写出自己精神状态的变化。有的同学写到明明已经很累了,但要面子嘴上不服输,硬撑着。正是有了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学生才把内心的斗争写得惟妙惟肖,写得如此传神。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抛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去闭门造车无疑是空中楼阁。只有当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流淌出生活气息浓郁而又充满情感的佳作来。
三、教会学生记忆生活 体验生活的乐与悲
作文是生活的作文,更是个性的作文。我们要面对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火热生活,直面个性迥异,多彩多姿的鲜活个性。我们应力求让学生在习作中体现自己生命的律动,学会为生活而感动。应启发学生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反思反思已经逝去的日子,那样就会发现当时不以为然的一件事,会让你有另一番感触在心头,会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对待它。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不是匆匆的过客。教师应教会学生记录生活,发挥日记、周记的功效。记录生活中的小火花、能让人为之一动的小场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把生活中的事情,点滴感受记录下来。今天获奖了,记录自己的喜悦;挨批评了,记录自己的委屈;看书了,写一段读后感;看电影了,写一段观后记。让日记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己情感的记载簿。反映心中之喜,叙述心中之痛,描摹心中之怒,刻画心中之乐。要让记录成为一种习惯。
“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类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实践,更要教会学生思考体验。教师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要和学生一起用心去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耐心倾听,真心对话,用心品味。我们应把生活看成一杯酒,和学生一起分享它的酸甜苦辣。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将因生活而丰盈,作文将因生活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