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起步教学情感引领案例谈
2010-02-16浙江胡淑君
浙江 胡淑君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看到小学低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但对于人生经历不那么丰富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胡编乱造”,开展自己无穷的想象……于是在他们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描写的事物,虽然看起来“有意义”,但往往是一些假话、大话、空话。写出了“意义”,却没有写出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真实的感动和感情。更多的时候,孩子在习作中,语言苍白,无动于衷。
想要让学生的写作达到“课标”要求的效果,写出“真情感受”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在课堂里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倾吐真情实感的一个环境,要让课堂的情感场引出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就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各种努力和尝试。那几堂习作课,也许会一直留在我和学生的记忆里。一想起它,我的心里就不由得涌上一股淡淡的甜蜜,伴随着丝丝欣慰,激起层层涟漪……
案例一: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节习作课,这一单元4篇课文《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叙述了一个个生动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感人的故事,一组课文下来,学生的视野停留在了这个主题上。习作训练时,我要求他们写一件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从教十几年来,我相信所有孩子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都倾注了无限的心血,父母与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或平实无华,或起伏跌宕。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无不凝聚着父母深沉的爱。但是孩子们能体会到吗?如何开启孩子们那颗懵懂的心,让他们讲出一两件感人的事并把它写下来?我该怎么做呢?我在思考着、设计着……
那天作文课开始了,我和学生在轻柔的音乐背景下聊了起来。用几句话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是学生最熟悉的人,聊得很投入。父母在他们的眼里,有些是爱唠叨的,有些是风趣幽默的,有些是有许多小缺点的,有很多是把子女的学习管得很紧的……当我抛出“你是怎么来的?”“你出生时是几斤?”这两个问题时,学生感到很新奇、有趣,纷纷说“我出生时是6斤”,“我出生时是7斤”,还有些说不清楚,我告诉他们如果不清楚回家可以问妈妈。紧接着我告诉他们,你们刚出生时一般是6-8斤,妈妈肚子里怀着你的时候非常辛苦。我让同学们在一曲抒情乐曲中,聆听一位怀孕妈妈的自述,让学生明白妈妈怀自己的时候有多么的劳累,但是她内心里却充满着欢喜。那么妈妈生下你以后就没事了吗?我在大屏上打出了发生在我们宁波的一位身患绝症的妈妈,在即将离开人间前留给3岁孩子的4封信。这感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学生,于是我马上在屏幕上又打出——
10年来,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的?
10年来,每当我的生日到了……
10年来,每当儿童节到了……
10年来,每当我生病时……
10年来,我需要帮助时,最先想到的是……
自我上学后,我考试失败时……
这一个又一个问题对学生的叩问,调起了学生的激情,唤醒了他们在心灵深处的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记忆。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同学们纷纷举手,深情述说。有深夜生病,父母送自己上医院的;有生日时,父母想着法子给自己送生日礼物的;有做错了事,父母打了他,自己却也流泪的……说着说着,当一位孩子讲述他爸爸受伤后,住进医院里,她看到爸爸脸上满是伤痕时,她难过地哭了。课堂上她的眼眶又湿润了,眼泪顺着脸颊落到了课桌上,全班同学瞬时安静了下来,教室里一片沉默。
我抓住了这一刻:“同学们,象这样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事情,56位同学就有56个故事,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同学们拿起了笔,低下了头,教室里只有笔尖在纸上发出的沙沙的响声,我想这是同学们与父母之间那条爱的河流在流淌的声音。
后来,发生了一件更令人意外的事情,后面有几位同学在小声地叫我:“胡老师,王梦洁哭了!”我走到她们身边,王梦洁哭得很厉害,头扑在桌上,肩膀一起一伏。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把她叫到教室后面,她满脸泪水,不停地抽泣,我轻声问她:“怎么啦!”她一时说不出话来,我拿过她的作文本,作文本上只写了个开头,“几年前,爸爸发生了车祸,因为去晚了医院,来不及抢救而离开了我和妈妈。”
我也被触动了,看来11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我不由得用手扶着她的肩,给她擦去泪水:“如果你难过,你就哭吧!你就用笔把你此时想的都写下来吧!”20分钟后,这位平时作业速度极慢的孩子竟写下了300来字,原文如下:
爸爸
几年前,爸爸发生了车祸,因为去晚了医院,来不及抢救而离开了我和妈妈。
那时我只有两岁,所以妈妈没有告诉我爸爸去世了,只是骗我爸爸去外国出差了,因为不想让我难过,所以我妈妈、爷爷和奶奶都没告诉我。直到我七岁那年,妈妈才告诉我爸爸去世了,我很伤心,妈妈不在的时候,我总是躲在房间里哭。晚上,我经常梦游,总是害怕妈妈也会离开我。九岁那年,奶奶也去世了,我就更难过了,夜夜都睡不好觉,总是想着,我所有的亲人会不会都离开了我。
在这里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来报答爸爸和奶奶的在天之灵。
不用我修改一个字,一篇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就出现了。要写点什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用笔来记录的一种需要,是人的情感宣泄,需要倾吐的一种外化形式。 半小时后,大部分的同学都完成了,读着一篇篇稚朴但情意盎然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颗纯朴的心,我的心里充满了欣喜。
案例二:无独有偶,那节作文课后不久的一天。刚上早读课,我班林枫同学由妈妈扶着进了教室。原来,林枫爱踢足球,不小心扭伤了脚。我抓住这个契机,让林枫说说脚扭伤后,生活上有哪些不便,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照顾你的,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又请了林枫的妈妈说说儿子的脚扭伤后,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当林枫的妈妈说“恨不得受伤的是自己的脚”时,我发现孩子们一脸敬重,我顺势说:“像这样的小事,我们的妈妈都会这样做,你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妈妈的心。细心的小朋友就可以把它记下来,长大了读读多有意思。”于是,林枫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12月10日 星期四 晴
这几天的生活很不方便,因为我的右脚扭伤了,不能下地走路。
做操了,同学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排队出了教室,和着广播操的音乐,轻快地做着韵律操,我只能默默地看着窗外。
上体育课了,同学们像一只只小鸟飞向操场,快活地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我只能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
下课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出教室玩起来,有的藏猫猫,有的跳绳,还有的踢毽子。我心里痒痒的,却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
上厕所,交作业,拿本子都要麻烦同学们。
因为我的脚,爸爸妈妈更辛苦了,上学、放学都要抱着我下楼梯,抱着我进教室。中午,妈妈还要为我送药,送好吃的。可忙坏了妈妈。
尝到甜头,课堂上,我让学生收获真实生活,引发习作的情感。如把观察的动物植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充分调动学生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感等多种感官来积累情感。还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 、续写、补白等读写结合,再造小学生作文情感。例如学了《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后,我启发大家:小男孩在乎小鱼生命,救回了一条条小鱼。小鱼回到大海后,会跟自己的妈妈怎么说自己的遭遇呢?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课外,我引领学生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变化;春、秋之时,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地的变化;引导孩子走进家庭,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爸爸妈妈的关系;看看身边的人,听听周围的事;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养殖虫鸟鱼兽,了解动物的习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收获真实的情感。在暑假里,我还结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活的活动,写写体验日记,结果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丰富——我当小老师;今天,我送报;今天我送奶……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总之,我指导学生不仅用眼睛,而且要用心灵去感知周围一切,在学生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罗曼·罗兰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教学自然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言:“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来。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让他们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如果情感浸润在我们的作文课堂中,我们的学生何愁会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