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你不再是我们的难题

2010-02-16福建陈秀敏

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金铃子习作情感

福建 陈秀敏

学生作文难,老师教起作文更难。当我们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讲解作文要点,品评优美习作后,让学生开始动笔习作时,这一群孩子就习惯性地皱起眉头,似乎手中的笔有千斤重,犹豫半天,作文纸上还是孤零零躺着一个作文题目。每每这时,着急、伤心、无奈,甚至愤怒锁住我们的眉头,其实所有这些不良的情绪只会使结果更加糟糕。我们应该尽快地把心底的不快化为乌有。退一步想想,也许在我们的教学中隐藏着种种的问题,存在不少的缺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怎能要求孩子“憋”出那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呢?为了让作文不再成为老师与学生的难题,那就得静下心来,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做一番的探讨吧!

一、克服畏惧心理的相互影响 让学生愉悦作文

学生怕作文的情绪多多少少会让老师们的情感受到影响。教师在几次的作文指导后,没收到预期的效果时,不安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在积蓄了这些不良的情感后,肯定与学生一样,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了,甚至畏惧了。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都伴随教师强烈的情绪、情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务必要酝酿良好的心境,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学生本不安的心才会在我们的影响下,转化为习作的兴趣与动力。有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功课甚差,对作文更感头痛。有一次,同学将他藏在课桌里的“金铃子”交给了老师。老师见这学生对小动物很喜爱,便把“金铃子”发还给他,并引导他仔细观察,后要求他写一篇小作文《可爱的“金铃子”》。这位学生写起“金铃子”,忽然灵感顿来:“金铃铃,金铃铃……那是谁在弹琴和唱歌?……你看,那小小的圆脑袋上伸着两根触须,扫来扫去,多威风!身体那样小,却长着四只脚,还有两条长长的后腿,屁股后面拖着‘双枪’……”

(见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例》)。

可见,愉悦应该是一种氛围,一种情境,一种手段,一种模式。它是根据实际的年段,具体的班级,选中的教材,教师所营造的氛围,采用的手段,直接地引起学生的愉悦,激起表达的冲动,写作的热情。学生在轻松状态下,表述得更加流畅,更为新颖。我想,让学生乐于表达,这是成功的起点,而表达的完美,这则是胜利的终点。在这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实效性的愉悦,努力地让课堂丰满起来。这样,我们到达终点的路程就缩短了。

二、善于捕捉生活题材 让学生真情表达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也许会眉毛胡子一起抓,这样我们的训练就没有针对性,习作的水平也难以较快地提高。我想,命题应该要有引起师生情感的魔力,这样的主题训练,从效果来看才显得更有意义。

学生作文内容的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观察从现实生活中提供的直接素材;另一个是课本、书报、图画、音乐、影视提供的间接生活素材。这两方面的“材料”,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成为他们的心理积蓄,使表达变成为可能。指导学生的作文不但是课堂上的功夫,其实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地影响着学生。当你带这群孩子来到操场、公园、游乐场所等地,你的专注,你认识事物的方式都会成为学生的效仿。那么,回来后写出的作文一定比以前丰富,不论是在感官上,还是心里的感受上。比如,写写《家乡的变化》《我为3月28日做一件事》(每年的3月28日,我们这里举行“开漳圣王”文化节),还可以为这次的活动写写广告词……这样,同学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情感传递出来。学生在现实中不难感受到,作文是沟通表达的需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最好表现形式。

生活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应让学生随时捕捉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写随笔。即把直接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或者把间接阅读所得记录下来,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内容整理,如此进行对照,相互补充,可以使习作充满真实性,可以让习作情感丰满。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应适当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坚实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应理论联系实际,让读写结合的指导贯穿在我们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循序渐进,逐年提高。如在《可贵的沉默》一文,当教师问到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此时,特别有必要引导学生找回“珍贵的东西”。教材以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指什么?文章的末尾提示了学生: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编排拓宽了学生说与写的空间,拨动了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教师应利用这有利的时机让孩子倾诉,让学生写一写“爸(妈),我想对您说”的小练笔,表述自己当时最真实的感受,这也为写作开辟出一条更成功的道路。

三、发挥习惯养成的典范作用 让学生学会评改

首先,确定好了习作的主题后,学生急于动笔习作,在写作过程中又不断停笔思考,打断了写作思路,而作文达到一定的字数后,自然地成为“完稿”后的“杰作”,无需修改。我想,在“构思——表述——定稿——斟酌”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感到平时写作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学生须在积累、应用、修改等环节逐渐加以养成,教师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并严格要求自己能成为学生的典范。在一次作文课上,学生们的眼神让我意识到教师写范文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总是随手地拿优秀习作来当“范文”。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所选的优秀习作里头的文章显得更让我们放心。其实,我们带领学生习作,当孩子们听到自己老师写的作文,那种兴趣,那份专注会使得我们的作文课熠熠生辉。

其次,我们应该在平时督促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适时地应用在自己的作文里。写完作文,在反馈提高之前,我们应该带头改改自己的不尽完美的“范文”,同时让学生自己也能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比如,在完成《学写建议书》一课的教与学之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并在习作后修改。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适时地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用上好词佳句后效果发生了哪些变化。在与之链接的作文讲评课——《找金子》的教学中,学生写“突然间,我发现了花草树木被破坏得弯腰了,在愁眉不展地哭泣着。”这虽然是一句极为简单的拟人句,但对于这位后进生来说,是值得褒奖的。于是,在全班同学品读后,加以肯定,通过朗读来指导写作,掌握方法。在第三环节,学生朗读本次作文中完成得较完美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聆听中用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欠缺。在自悟自改中,学生树立了信心,开辟出一条更接近成功的道路。

第三,让学生养成修改的好习惯。我们常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我们应经常让学生进行评改的训练。如漳州实验小学林艺鸿老师执教的《场景描写“爆气球”》采用同桌互评的方法,给读者提供一个评价标准:认真读同桌的作文,达到下列要求的打“√”:是否写出气球的变化();是否既写“全体”又写“个别”();是否把最难忘的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语句是否通顺();哪些语句值得学习,我要在旁边画上气球。我想提个建议: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同桌的意见自己修改。当自改与互改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的作文课无疑显得更加完整,学生掌握得更加充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致愉快习作,怀着十足的信心抒写心情,睁开你我的慧眼把握精彩。让我们一起呼喊:“作文,你不再是我们的难题!”让我们与作文成为知心朋友,写下我们人生中最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我们成长中最难忘的点滴,独白自己心底里最秘密的心事吧!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例》

猜你喜欢

金铃子习作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情感
金铃子长出来啦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水鬼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