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思考*
2010-02-16李建涛段文美
李建涛,段文美
(山西医科大学 人事处,山西 太原 030001)
关于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思考*
李建涛,段文美
(山西医科大学 人事处,山西 太原 030001)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思想观念和切实利益方面带给高校教职工以巨大冲击。而作为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履行好高校工会的职能,对于解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教职工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会职能,思考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获得顺利推进是直接关系到激发高校发展活力,持续提高高校自身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而随着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高校聘用机制、聘任制度以及内部分配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在兼顾学校发展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如何发挥高校工会职能作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所有高教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给广大教职工带来的冲击
随着国家整体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统治地位的确立,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既有竞争激励又有责任约束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所经历的津贴发放、量化考核、定编管理等历程来看,改革在不同阶段将解决的重点分别放在了教师队伍的数量、规模和效率问题上:第一阶段面对高校扩招以及教师待遇所导致的教师数量不足,改革重点放在了制定岗位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上;第二阶段面对教师任务与收入脱节问题,改革重点转移到通过量化考核教师工作量,实现收入与绩效挂钩,使分配向优秀教师倾斜的目标上;第三阶段面对教职工队伍出现的结构性过剩,通过定编管理达到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规模,适当控制其他类型人员数量,解决减员增效问题成为了改革的焦点[1]。从这种改革重点的不断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在沿着从开始的数量效益型逐渐向质量结构型目标过渡的。而且随着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建立由“能出能进,自主用人”的聘用机制、“能上能下,公平竞争”的聘任制度、“能高能低,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体制所构成的新型高校人事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已经成为公认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在实践中,其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逐渐加快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在给教职工带来工作主动性增强、收入增加等积极变化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切身利益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比如,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学校办社会”所遗留下的机构重叠、冗员沉重,而在以人事代理为主体的高校教职工聘用改革机制建立后,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代替了过去人员静态管理机制,一方面将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聘余人员,另一方面编制外教职工数量也会逐渐增加。那么如何处理好提高学校编制和经费使用效率与妥善安置聘余人员的矛盾,以及解决好编制外教职工数量增加与更好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问题,都被摆到了高校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2]。
二、工会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作为社会经济矛盾激化的产物,因其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地位,在调整劳动关系冲突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而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主要任务是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突出擅长做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密切学校与教职工之间关系的作用,通过桥梁纽带作用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3]。切实贯彻有关“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通过工会的联系、沟通和疏导,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目标与教职工合法权益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减轻改革给教职工带来的冲击[4]。
1.维护职能
面对以“减员增效为目标”的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对教职工根本利益的触动,必然带来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妥善安置聘余人员、代表和维护非编制人事代理人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工会必须更好地发挥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探索更加有效的维权方式和途径。特别是通过维权制度建设和维权手段创新,进一步做好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
2.建设职能
发挥工会深入基层的组织优势,积极吸引组织广大教职工参加到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中来。要利用高校教职工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优势,发挥其聪明才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上。特别是要利用好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努力实现教职工个人自身价值的同时,动员他们积极投身到为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和完善民主建设提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来,利用长远规划和团队建设解决好竞争激励机制带来的“过分关注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发展;过分突出个人作用,忽视团队作用”等负面问题,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助推加力。
3.参与职能
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代表和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治校,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人事制度改革当中,要通过教代会建设和落实上级组织关于工会负责人列席党政联席会议要求,将“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贯彻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调研、起草、讨论、审议、通过、实施和监督,将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体现在改革的具体方案中。
4.教育职能
工会除了要维护教职工权益,集中反映教职工意见,还担负着利用工会特殊身份和地位,发挥政策制度的解释教育功能。通过用广大教职工易于理解掌握的方式,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系统全面地传达给每一个教职工,并且利用“建家活动”和定期培训制度进行责任感和自觉性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理解人事制度改革给个人利益带来的冲击,认清人事制度改革给学校和个人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做好教职工对改革过高预期产生的落差心理和对公平片面理解的疏导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三、建议和措施
针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带给教职工利益的巨大冲击,以及发挥工会职能处理好人事制度改革与职工承受能力之间矛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认为,在党委行政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只有充分发挥工会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之中的组织优势,通过加强工会自身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围绕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借助准确定位、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三条主线,引导、保护、利用好教职工参与民主治校的积极性,才能舒缓、化解人事制度改革发展与教工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
1.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处理好党、政、工三者关系。认清工会作为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的组织特点,深入理解自觉加强党的领导,是工会工作开展和职能履行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校行政在民主治校中的决策权、指挥权和管理权,做到尽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要以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开展竞赛活动为推动力,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丰富工会工作形式和工作内涵,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各项制度,落实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要充分利用工会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吸引教职工参政议政,科学集中群众智慧,帮助党委、行政进行正确决策,特别是做好信息的沟通和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广大教职工更多更好地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2.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党群间长效沟通机制的构建,密切职工利益维护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联系。要积极推进教代会提案的规范化与教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制度化,完善重要提案建议的奖励激励机制,通过推动校务公开工作,构建教职工与学校党委行政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学校劳动人事争议的调解处理,利用工会特殊身份,在组织与教职工个人之间搭建利益冲突缓冲地带,营造缓解保证学校发展与维护教职工权益之间矛盾的双赢局面;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就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和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纳群言,集中民智,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事业心和主人翁意识。
3.加强工会干部素质建设,为更好履行工会职能促进学校发展提供队伍保证。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工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要适应改革形势和工会工作开展的需要,就必须实现工会干部从事务型、活动型、依靠型、被动型向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主动型的转变,必须在加大工会干部的选任和培养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选任那些有大局意识,遇事能站在学校发展大局上考虑问题的人;选任那些有职业精神,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人;选任那些有人格魅力,能凝聚人心的人。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工会干部理论素养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工会组织理论、人事劳动法规、沟通宣传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工会干部依法办事、参与民主管理、引导化解矛盾的能力,打造一支既有大局观念,又敢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有热情,有活力,能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精干高效的工会干部队伍,从而为实现工会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实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目标而努力。
[1]赵曙明,龚放,顾建平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之举——深化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4):18-24.
[2]汪达升 .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探讨 [J].中国电力教育,2001,(3):38-40.
[3]段文美 .履行四项职能,做好高校工会工作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103-104.
[4]江存丽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的角色定位问题 [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6(3):106-107.
Trade Un ion’s Functions in th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of Universities
L I J iantao,DUANW enmei
(ShanxiM 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1,Shanxi Province,China)
The personnel system refor m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a key factor which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reform brought tremendous impact on ideas and interests of facultymembers.Trade union can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 tween the reform and the tolerance ability of facultymembers,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of promoting reform.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of universities;trade union’s functions;ponder
D412.6
A
1673-2375(2010)01-0042-03
2009-12-15
李建涛 (1976—),男,河北曲阳人,在读博士,经济师,山西医科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段文美 (1964—),女,大学,教授,山西太谷人,山西医科大学工会主席。
又比如,“评聘合一”的教师职称聘任制度因其“能上不能下”的职务终身特点,使部分教职工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以岗位聘任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方法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增强了广大教师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了大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但岗位聘任的基础是以科学合理考核教师工作为前提的,而过分关注量化考核结果,就容易产生重数量轻质量,不能潜心钻研,滋生浮躁情绪,甚而出现学术欺诈腐败等不良现象。处理不好近期效率与长远发展、个人贡献与团队作用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
再比如,以强调“以岗定薪”为主要模式的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但随着分配向高学历、高职称 (职务)、重点岗位和重大贡献人员的倾斜,教职工待遇在得到了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急剧扩大。这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固然有利于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但差距拉得过大,则同样可能挫伤教职工积极性。而收入差距及心理压力的加大,则会导致对同事间竞争关系的强调超越对合作的需求,工作群体之间工作关系出现恶化倾向。心理失衡极易诱发各种攀比行为,从而阻碍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文 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