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发展的新内涵
2010-02-16杨文彪
文/杨文彪
后危机时期,金华区域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作为基本任务,将调结构促转型作为重中之重,重视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
产业发展层面:重点在工业、亮点在服务业。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集群、一批龙头带动企业、一批重点品牌产品。引导民营经济向外来“大树经济”——龙头“总部经济”——本土“小草经济”构成的产业集群转型,增强特色制造业比较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股权投资和兼并重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信贷担保合作机制,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突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产业引导等规划,研究财政、税费等扶持政策;完善金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提升中国小商品城、中国科技五金城等龙头市场,加快推进模具、汽配、建材等专业市场和新兴市场培育。加快浙中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构筑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金华仙桥——金三角枢纽转运型物流中心、永康五金城物流中心、兰溪港物流中心为主平台的物流网络体系。
需求拉动层面:难点在项目投资、薄弱点在外贸出口。努力扩大中央投资项目在浙中地区的份额;继续抓好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高度重视“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重大项目前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储备和衔接。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妥推进农房改造,激发农村投资潜能,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切实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抢抓订单,用足用好外贸专项基金,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出口品牌。发挥专业市场优势,打造义博会、五金博览会等会展品牌。积极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运用WTO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建设海外资源基地、研发基地、经贸合作园区,实现产能海外扩张。
机制保障层面:建四个平台、谋两个突破、抓两个规划。强化支撑点,推进平台建设。一是构建产业集聚新平台。做实《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重点区块开发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示范区规划引导,争取规划建设省级发展新平台。二是构建融资平台。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保2010年信贷投放不低于2009年贷款增加数的60%。培育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尽快启动村镇银行试点,发展金融租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三是构建区域合作平台。以专业市场和特色制造业为载体,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项目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浙闽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为平台,加强与海西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完善综合交通平台。加快台金、甬金、黄金等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强杭金衢城际铁路规划与浙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的衔接,加快金华铁路枢纽建设。完善以高速公路和农村联网公路、通景公路为重点的公路网建设;推进兰江航道改造,提升义乌机场保障能力,发展空港经济。
扩大突破点,增强发展协调性。深化扩权改革,推进小城市建设,抓好中心镇空间布局规划,增强中心镇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的农业发展模式,启动金华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基地和永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继续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和用水量,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水泥散装率,完善阶梯水电气价格、农业废弃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政策,着力构建有利于降低碳密度的生产生活方式。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目标。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全面评估“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当调低预期增长目标,使经济发展目标从“快人一点”(经济增长)向“先人一步”(结构调整)转变。建议新增“R&D占GDP的比率”、“文化产业比重”等指标,突出“创新强市”、“文化大市”、“生态立市”的目标导向作用。制定和实施《浙中城市群规划纲要》,努力把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省内与杭、宁、温、台并列的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