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临界点的经验与教训

2010-02-16浙江省发改委人均6000美元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比重浙江

文/浙江省发改委“人均6000美元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达到人均GDP6000美元的发展水平,国际上有两种发展现象,一种是顺利实现转型,平稳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另一种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转型期主要矛盾,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反而陷入一种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前者以东亚国家为典型,后者则以“拉美国家”为典型,两方面经验与教训都值得借鉴。

阶段性发展特征

在选择成功转型的参照国家或地区时,主要参照亚洲“四小龙”,重点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同时适当借鉴日本经验。主要考虑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先发。台湾地区1988年超过人均GDP6000美元,达到GDP6308美元;韩国1991年首超人均GDP6000美元;日本1978年超过人均GDP6000美元。二是同属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亚洲经济圈。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区域化背景下,具有较强的区域同质性,特别是随着东亚经济合作的加强,亚洲经济属于同一板块,产业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发展理念与文化观念比较接近。三是地理环境相近。陆域面积都较小,韩国10万平方公里、台湾岛3.58万平方公里,浙江10.2万平方公里,都濒临太平洋。四是经济发展模式相似,都是以出口导向型发展起来的。台湾地区和韩国此阶段出口依存度达到50%左右,浙江2008年出口依存度也在50%左右;中小企业比重都比较高,韩国上世纪90年代初中小企业的产值比重大致稳定在50%左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产值比重约为60%,浙江中小企业的产值比重高达80%。五是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土地资源紧张、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技术工人紧缺等方面问题。

选择以上比较对象后,需要确定比较区域的发展阶段,即浙江目前相当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什么历史阶段?主要从两个方面确定参照系时间:一是人均收入标准。即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达到人均6000美元相当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准。确定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过渡标准。二是韩国、我国台湾和其他国家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并进入此阶段时间。通过测算,台湾在1988年、韩国在1991年、日本在1978年,即浙江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间阶段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台湾、90年代初的韩国发展水平、70年代后期的日本。

分析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应发展阶段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共性发展特征:

——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平稳增长时期。进入此阶段后,多数国家告别了经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时期。韩国由1985-1989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由10%-12%降到1990-1995年间的6%-9%,我国台湾由1980-1985年间的9%-11%下降到1986-1990年间的4%-8%,日本由1960-197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10%-13%降到1978-1980年间的3%-5%,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普遍增强。进入此阶段后,经济增长动力转入消费为主驱动型,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韩国消费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左右,进入此阶段后达到65%左右;我国台湾地区在1986年储蓄率最高时一度达38.5%,此后开始下降,而消费比重不断攀升,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在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在55%以上;从1973年到1978年,日本个人消费在GNP中的比重由50.9%上升至53.6%。

——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规律表明,消费结构升级,必然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韩国第三产业比重由1980-1989年间的40%左右,进入1991年后达到50%左右,并持续提高;我国台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由1980-1986年间的47%左右,进入1991年后达到49%左右,并持续提高;日本第三产业比重由1970-1973年间的48%左右,进入1978年达到54%,并持续提高。

——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制造业外移趋势明显。韩国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对外投资迅速增大,到1996年对外投资达到约24亿美元,是1989年的2倍多。伴随着对外投资增多,韩国大型制造企业纷纷外移至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对外投资比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台湾对外投资1987年升至1.03亿美元,1988年再增一倍多,为2.19亿美元,1989年达9.31亿美元,1991年提高到16.56亿美元,呈逐年成倍增长的态势。1971-1975年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23.6亿美元,1976-1982年间累计投资金额达到372.1亿美元,日本的加工装配企业或是倒闭或是南迁至亚洲“四小龙”和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海岸等地。

——政府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培育新的战略产业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方面,政府起到了积极作用。韩国制定《战略部门技术开发计划》(1990年)、《科技创新特别法案》(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五年计划》,实施“科技创新五年计划(1997-2002年)”、执行“高级先进国家(NAH)研究与开发计划(1992年)”以及“创造性研究计划(1997年)”,设立风险基金、建立科学园区等。我国台湾地区制定《促进产业升级条例》(199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程计划(1986-1995)》等文件,设立策略性工业发展委员会,建立科学园区等。日本制定《70年代展望:产业结构知识集约型构想》、《70年代产业政策构想》等,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期。韩国从1960年(城市化率28%)开始城市化加速发展,到1990年,达到74.4%,年均递增1.7个百分点,此后进入平稳发展期,在1995年达到78.5%,1990-1995年间年均递增0.62个百分点;我国台湾地区城市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24%左右,加速提升到1978年的63.8%,到1988年达到77.8%,年均递增1.43百分点,此后平稳发展,1992年达到80%,1998-1992年间年均递增0.44百分点。

——居民追求生活质量及环境权益意识进一步增强。例如1986年,台湾发生了鹿港反杜邦运动和宜兰拒绝台塑集团投资建厂事件,促使台湾当局对产业投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韩国居民对在1990年Anmyon岛和Gulup岛的核电站建设项目和1991年Don-San产业集群对Nakdong河的苯酚污染等事件的强烈不满,韩国环境议题开始步入国家政策体系的中心,为之后的环境绩效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典型的是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在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过缓;城市化进程中暴露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例如南美好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资本项目过早全面开放造成金融风险和国家财富损失;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长期难以跨越的障碍等原因,造成拉美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突出表现在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2%,人均GDP则是负增长0.9%,被称为“失去的10年”。1990-2002年,拉美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4%,人均GDP年均增长1.5%,虽然略高于20世纪80年代,但远远低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成长奇迹”时期。因此,如何在转型过程中防止结构过度失衡、内部社会矛盾激化、金融开放过早失去自主能力等可能造成的风险冲击,值得引以为鉴。

比较中的差异因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比较中的差异因素值得重视。首先是时代背景已经变化。进入21世纪后,全球整体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之中。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浪潮已与对比国家与地区发展阶段的当时背景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导致的全球贸易收缩对中国的冲击前所未有,成功转型的对比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对经济拉动重要作用的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及体制机制,机遇与挑战已发生新变化。

其次,浙江是大国发展格局中的一个区域,而韩国和台湾地区都有独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统一的直接经济调控。浙江是全国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阶段发展战略需着眼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安排,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大格局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谋划。

第三,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只是世界银行对阶层水平的一个数量的参考,并不能涵盖和测量经济社会的全部内容,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特征还需从多个角度加以认真考究。一个省的人均GDP6000美元和一个国家的6000美元之时综合实力是不一样的,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浙江承担上交国家财政的任务较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浙江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加速时期,需要政府特别关注结构失衡的纠正,注重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政府、企业、社会须重点突破结构升级难题。鉴于目前发展环境已经变化,后起的浙江应立足适应新的环境,抓住阶段主要矛盾,找出破解之策,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趋势、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比重浙江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