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与启示

2010-02-16韩小寅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宁波经济

韩小寅

宁波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与启示

韩小寅

(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浙江宁波315000)

宁波能够成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最快的国内城市之一,是因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政策举措,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应对危机不畏难、转型升级不停步。宁波市应对危机的实践有很多启示。

金融危机;宁波;转型升级;启示

2008年下半年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不断扩散蔓延,对我国的经济的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宁波是国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间最早、程度最深、影响最广的地区之一,又是走出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实现V型反转,宁波现象值得解析。

一、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和判断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的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多,一批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城镇失业人员增加,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2008年11月份对外贸易出现了20年以来的首次下跌,当月进出口同比下降13.1%,其中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6.5%和1.0%;工业投资增幅9月后逐月下降,11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已达到2031家,亏损额增长了418.9%,利润总额下降44.9%;2009年一季度的全市经济增速从2008年的10.1%下跌至1%,临港工业受资源性、政策性的影响,影响GDP增速在3个点以上。市委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外向型经济和资源性、能源性的临港工业必然造成巨大冲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市委市政府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对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把握,在2008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形势作出了基本的判断:

一是世界经济进入下行时期,外部环境更严峻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仍存在。尽管危机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客观上,危机还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从利用外资看,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国际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新一轮调整的过程,这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层次,特别是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给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利用外资带来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从对外贸易看,多重压力下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多元国际市场。从“走出去”看,全球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降,境外企业资产估值锐减,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贬值,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低成本开展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带来难得有利时机。

二是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发展的困难明显增加但宏观环境将更趋宽松。中央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持续走低的贷款利率和建材价格,又大幅度降低了重大项目投资成本、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这对宁波来说是一个机遇,重大项目建设不仅体现在建设期间可以迅速产生即期效益,快速拉动需求增长,而且体现在建成之后的产能,可以持续扩大有效供给,为长远发展增添后劲。所以要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危机,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抢抓新一轮竞争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之举。

三是宁波经济进入转型期,继续较快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但经济升级的态势已经显现。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等方面已有了积极的进展。只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要抢抓机遇、抓机遇就要速度”的观念,坚定发展信心,优化发展举措,强化发展合力,一定能走出一条逆势增长的发展之路。

二、宁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策略与思路

有了对危机影响的及时、充分的认识和对宁波面临经济形势的准确、科学的判断,应对危机也有了正确策略和清晰思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促调”,牢牢把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主要任务,把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会战攻坚”、“创新服务”两大专项行动,努力在保增长和促升级上取得成效。

为实现目标,市委市政府强调,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关系。转型与增长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增长与速度、好与快的关系。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扎实基础。强调发展速度,不是走回粗放发展的老路,要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二是要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针对宁波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积极实施“以内补外”的思路,大力拓展内需增长空间,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的发展格局。三是要处理好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必须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既抓住时机推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改革措施,消除制约扩大社会需求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又通过政府投入和公共政策拉动全社会投资的增长,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三、宁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和成效

(一)宁波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

(1)以拓市场为重点保增长。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拓展国内市场16条”;5月,又出台了“优化外贸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发展30条”和“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10条”,通过开拓市场来促调整保增长,重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开展外贸出口“增订单、保市场”专项行动,财政安排外贸发展资金3亿,出口降幅从上半年的23%收窄到全年的16.6%。

(2)实施中央一揽子计划拉开全市发展大框架、大格局。抓住抓准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迅速启动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如轨道交道1号线一期工程、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宁波段、宁波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60个项目已开工。大力推进重大项目会战攻坚,召开重大投资项目现场会、重大工程项目督查会等,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促进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结构优化,投资规模和重点工程开工率都创历史新高,

(3)深化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应对危机。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市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推进综合性配套改革,8个区域9项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累计下放扩权事项310项。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通关机制创新、林权制度改革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市县协作招商行动,新设境外经贸联络处5个。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签定合作项目22个,总投资331亿元。深化与周边区域城市、中西部地区节点城市的战略合作,大通关、电子口岸、“无水港”和港口联盟建设有序推进。

(4)增加科技人才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推进调结构促升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组织实施节能投资项目210项,把完成当年节能减排目标当作硬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各地、各单位,并处理好节能减排与企业减负、扩内需之间的关系;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投运促实效为基点,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保障工程顺利投运见实效。

(5)形成政策举措“组合拳”创新服务全力帮扶企业。2008年停收了146种行政事业收费,2008年财政给企业减负60亿元,2009年取消或暂停行政事业收费220项,为企业和群众减负140亿元。并且,加大对企业金融信贷的支持,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7%和32.7%,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4家、村镇银行5家。

(6)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任务保增长促和谐。进一步抓好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六大工程”的实施。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2009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2万个,6.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施“四个一千”、“万名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大中专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8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以内。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落实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二)宁波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效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应对危机不畏难、转型升级不停步,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发展,各项指标总体好于预期。

1.经济的增速和规模好于预期。全年GDP达到4215亿元,同比增长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同比增长19.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标箱,同比减少3.9%,居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货物吞吐量达到3.84亿吨,同比增长6.07%,继续保持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4.5%;外贸出口逐月回升,开始恢复性增长。

2.发展的质量效益好于GDP增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加速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452.2亿元,增长98.9%,亏损企业亏损额约下降65%。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23.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超过12641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0.4%。

3.科技人才软件的投入产出优于硬件。全市科技支出约17亿元,同比增长14%;人才投入约4.1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年份;教育投资75.7亿元,增长15.8%。科技产出,获专利授权全年达到15824件,增长60.12%。注册商标首次突破5万件。宁波市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88个。软件产业实现产值达72亿元,同比增长约43%。新建留学生创业园3家、海外引才引智基地2家,新引进博士后27名、外国专家2111人次、外国专家项目74项。

4.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成效大于以前。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COD排放量下降5%,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加快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系统,新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设施60余座,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65个。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3.9%,全年服务业占GDP比重42.3%,同比提高1.9个点。

5.交通等投入的规模大于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增长16.0%,市财政用于交通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本金投入超过40亿元。甬台温铁路宁波段、北仑集装箱第二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等3个项目建成投运,象山港大桥及接线等8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80多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研发园区、南部商务区初具形象,东部新城、梅山保税港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约240亿元。

6.民生改善的投入增长大于正常年份。全市用于民生支出达306.7亿元。全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投入6.8亿元,其中市本级1.1亿元。城乡居民困难对象就业保障投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投入补贴5亿元。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投入5亿元,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4799户,启动非成套房改造13.9万平方米,海曙、江东、江北三区推出销售经济适用房4938套。中心城区内河整治投入3亿元。

四、宁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践的启示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是防经济衰退的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宁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虽应对危机的冲击还没有结束,还会面临诸多的困难,但应对危机的实践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彰显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执政能力。宁波的成功应对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是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也进一步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在未来的征程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旗帜不动摇。面对执政方位、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一定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的先进性、夯实党的执政资源和群众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发展。

2.在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和根本。宁波“快、重、准、实”地贯彻中央和省委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保增促调”的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强势推进会战攻坚、创新服务“两大专项行动”,特别是把应对危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遇,把保增长与促调整结合起来,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符合升级要求的变化。例如,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工业新品增长较快;投资增速创新高,消费市场稳定增长,需求结构有所改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就业保持稳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发展的效益明显提高;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发展信心持续恢复。这些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有所为。这次金融危机再次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自身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味依赖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然会出危险。因此,全球化的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必须要有作为。目前我国要素市场的培育还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工具还比较单一,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监控和预警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必须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对遇到各种困难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来解决,以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同时我国的企业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还是不深的,政府在对市场监管的同时,要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快速应对机制,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4.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时刻做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准备。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了危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还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国家和地方都要建立经济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

(责任编辑 杨仙丽)

C915

A

1008-4479(2010)03-0096-04

2010-03-09

韩小寅,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宁波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喜相迎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