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物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010-02-16张西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棘球人兽绦虫

张西臣,赵 娜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饲养宠物的现象日见盛行,尤其是犬、猫等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家庭生活的良好伴侣。但是,宠物饲养直接导致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孳生和传播,给饲养者及其周围人群带来了健康隐患,已成为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养犬约2亿只,猫约1亿只[1]。因此犬和猫作为宠物所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犬和猫等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表1)作一概述。

1 吸虫病

1.1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犬、猫的胆管和胆囊而引起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在我国的流行也极为广泛,包括广东、重庆、湖北、山东、黑龙江等地区[2]。

华支睾吸虫的宿主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为家畜及野生动物,如猫、犬、猪、狐狸、野猫等。犬、猫由于吞食生鱼类而感染,人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类而感染。在流行区,犬猫活动范围大、嗜食生鱼使其感染率高达70%~80%。据调查,我国淡水产品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带虫率在60%左右,而且囊蚴极耐干燥及盐腌[1]。全球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人口高达3 500万,而中国大约有1 500万人感染[3]。

华支睾吸虫病的确诊仍以粪便虫卵检查结果为标准,此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粪便样品的收集也越来越困难,同时漏检率也很高。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胶扩散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及免疫胶体金检测等。

吡喹酮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Zhou等[3](2008)制备的华支睾吸虫TP22.3重组蛋白口服能对华支睾吸虫患畜产生保护作用。

1.2 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寄生在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组织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虫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诸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中南及西南等地区的18个省、市均有报道。

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犬、猫和人等感染并殖吸虫的主要方式是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及蝲蛄。我国河南省南阳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的感染率为16.3%[4]。

本病依靠检获虫卵或活检发现虫体确诊,但卫氏并殖吸虫常有异位寄生现象,粪便中虫卵检出率较低,故本病的病原学诊断非常困难。崔晶等[4]研究表明IFA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有三氯苯达唑、吡喹酮、硫氯及丙硫咪唑。许世锷等研究表明,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率为100%[5]。

2 绦虫病

2.1 棘球绦虫病

棘球绦虫病是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所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病,目前公认的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多见。

牛、羊及人等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后,卵内的六钩蚴脱壳而出逐渐发育成棘球蚴,引起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李伟等对放牧草场和农耕地区犬细粒棘球绦虫调查发现牧区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11.53%)高于农耕地区犬阳性率[1]。

该病生前诊断困难,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检测的传统方法是剖检,对小肠内容物和肠粘膜进行观察,检查有无虫体寄生。ELISA、PCR方法检测犬粪便中的细粒棘球绦虫卵的相关报道也层出不穷,并有可能应用于棘球蚴病的防制。

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以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为主。

2.2 犬复孔绦虫病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寄生于犬和猫的小肠中,是犬和猫常见的寄生虫,人体偶尔感染,特别是儿童。该病世界性分布,如安哥拉、阿根廷、肯尼亚等,我国的各地均有报道。

人体感染常因与犬、猫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对我国各地区该病的调查中,呼和浩特犬的感染率为1.05%,兰州为1.56%,湖南永州为2.34%,山东南海为33.33%,兰州市猫感染率为12.28%,湖南永州为24.56%[6,7,8,9]。对台湾地区的调查显示,在台湾南部和北部犬的感染率分别为63.3%和34%,中部和南部地区猫的感染率达74.7%[10]。

该病的诊断主要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目前较为有效的驱虫药为吡喹酮、氯硝柳胺、氢溴酸槟榔碱和磺苯咪唑等。

2.3 孟氏迭宫绦虫病

孟氏迭宫绦虫亦名孟氏裂头绦虫(Sparganum mansoni),寄生于犬、猫和一些食肉动物包括虎、狼、豹、狐狸、貉、狮、浣熊、鬣狗的小肠中,人偶能感染。其幼虫裂头蚴寄生于蛙、蛇、鸟类及人等的肌肉、皮下组织、胸腹腔等处。

本病世界性分布,欧洲、美洲、非洲及澳洲均有报道,但多见于东南亚诸国,我国的许多省、市均有记载,尤其多见于南方各省。流行于有生食或半生食鱼肉的地区。人感染裂头蚴多是由于误食了含有原尾蚴的水蚤,或以新鲜蛙肉敷治疮疖与眼病时,蛙肉内裂头蚴移行人体而感染。蔺西萌等[11]在河南省漯河市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犬孟氏迭宫绦虫感染率为19.4%。

该病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粪便检查查获虫卵的方法。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犬和猫应进行定期驱虫,防止病原散布。

2.4 多头带绦虫病

多头带绦虫病是寄生于犬、狼、狐等小肠内的多头带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幼虫脑多头蚴(Cenurus cerebralis)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及人等动物的脑和脊髓内,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多头带绦虫病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西地区,感染率分别为12.29%和7.3%[12]。许正林等[13]对青海省天峻县进行多头带绦虫感染情况调查表明犬感染率为6.38%。

该病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粪便检查查获节片或虫卵的方法。药物疗法吡喹酮、氢溴酸槟榔碱和丙硫咪唑治疗效果较好。

3 线虫病

3.1 弓首蛔虫病

弓首蛔虫病是寄生于犬和猫小肠内的弓首蛔虫(Toxocara)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常引起幼犬和猫发育不良,生活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一般情况下,其感染性幼虫可在人体内脏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严重者可导致失明,但不能发育为成虫。

世界范围调查显示,弓蛔虫对犬的感染率为5.5%~33.6%不等,对猫的感染率也很高,在25.2%~66.2%之间[14,15]。蒋成玉等[16]调查了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猫寄生蠕虫种类,共剖检了32只猫,其中猫弓首蛔虫感染率90.63%,湖南益阳犬弓首蛔虫感染率达58%[12]。

该病的诊断是取新鲜粪便作直接涂片或漂浮集卵法检查。此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幼虫孔穴沉淀试验检测第二期幼虫分泌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该病最适合的免疫学方法。

驱除犬、猫等动物体内的弓首蛔虫可选择伊维菌素、丙硫咪唑、左咪唑、甲苯咪唑等药物。McTier等(2000)[17]报道,用司拉克丁治疗犬弓首蛔虫,驱虫率可达95%以上。

3.2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猫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的钩虫(Ancylostome)引起的,感染动物表现为贫血、腹泻、出血性肠炎、呕吐、抑郁、体重减轻甚至死亡。很多钩虫幼虫能感染人,能在皮肤组织内移行,皮疹随着幼虫的移动而出现,所以有“匍行疹”之称。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包括美洲、欧洲、亚洲、澳洲及非洲[18],我国的内蒙古、湖南、甘肃、广东、黑龙江、江苏等均有本病流行。戴荣四等[12]统计湖南地区的犬钩虫感染率为7.3%。

诊断采用粪便直接镜检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3.3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宿主主要包括犬、猫、人、猪、鼠、狐、狼和貂等。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43个国家(21.9%)的家畜和66个国家(33.3%)的野生动物感染该寄生虫,旋毛虫对人的致死率大概为0.2%[19]。在我国的云南、河南、西藏、湖北等10个省均爆发过该病。犬通过吃动物尸体感染,由于犬活动范围广,吃到尸体机会较多,因此许多地区犬旋毛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人通过吃入生的或未煮熟的狗肉和其它肉制品而感染。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方法(肌肉压片镜检)和血清学方法(皮内实验、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法)。治疗旋毛虫有效的药物是丙硫咪唑及噻苯咪唑,杀灭人兽体内旋毛虫幼虫的效力高达100%。

3.4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是寄生于犬、猫、狐及人等肠道内的粪类圆线虫(Strogyloides stercoral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南亚以及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感染者约300万~1亿[20],我国以广西等地报道的病例较多。粪类圆线虫引起的高度传染症状的致死率为15%~87%[20]。

将新鲜粪便涂片,若能发现杆状蚴或丝状蚴即可诊断本病。免疫诊断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粪类圆线虫抗体的敏感性为83%~93%,特异性为95%~97.7%。此外,real-time PCR使得对粪类圆线虫的实验室诊断更加简便易行,并且检出率是常规方法的2倍。

伊维菌素是类圆线虫患畜(人)的首选用药,此外还可选用丙硫咪唑和噻苯咪唑。

3.5 犬心丝虫病

犬心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而引起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除犬外,猫和其他野生动物均可作其终末宿主。

本病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中东、非洲、南欧和美洲等蚊子生息较多的地区,在我国的黑龙江、辽宁、江苏、陕西、浙江、广东、云南、重庆等省市的犬只都有感染的报道,中西部感染率为20%~40%[21]。据资料报道,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台湾等犬心丝虫的感染率达40%~60%[22],并作为进出口的主要检疫项目。由于蚊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因此该病感染率在蚊子最活跃的季节最高。

心丝虫病的诊断可采用鲜血涂片法和溶血集虫法镜检查找微丝蚴。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已用于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杀虫药物包括驱杀微丝蚴和驱杀成虫2类药物。杀微丝蚴临床上常采用左旋咪唑驱杀成虫可采用硫胂酰胺钠或盐酸二氯苯胂。另有研究表明,6mg/kg司拉克丁对病犬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治愈率达100%[23]。

4 原虫病

4.1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有核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已知有200余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人等。猫是弓形虫的唯一终宿主,人、各种动物食入猫粪中的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脏器都能引起感染。孕妇及怀孕的母畜感染弓形虫后,能够使其后代发生先天性感染,并极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胎儿的神经性疾病。于晋海等对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抗体调查显示,犬的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4.0%,猫为14.9%[24]。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几乎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证实有本病的存在,其人群感染率也极不一致,从不足1%~57.6%不等。弓形虫脑炎是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艾滋病患者感染率约为30%~40%[1]。

该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粪便涂片镜检和血涂片姬姆萨染色。血清学诊断有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等。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大多数磺胺类药物对于弓形虫病均有效。

4.2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病。隐孢子虫宿主范围极广,已知有40多种动物,如牛、羊、犬、猫等均可感染本虫。在世界各地均有犬隐孢子虫病流行,我国的安徽、山东、广东和河南等省市均有犬隐孢子虫感染的相关报道。

犬隐孢子虫感染率从0.23%~40%不等[25]。董和平等[26]调查显示,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犬隐孢子虫主要感染HIV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隐孢子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确切诊断只能依靠实验室技术检查虫体(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抗酸染色法)。免疫学技术检测包括ELISA、IFA、免疫印迹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PCR、Nested PCR、RAPD PCR等。

目前对隐孢子虫病的治疗和控制还没有经过批准的、持续有效的药品。硝唑尼特只能对人体早期的隐孢子虫病治疗具有一定的效用。

4.3 贾第虫病

贾第虫病是由贾第虫(Giardia)寄生于犬、猫及人的肠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欧美许多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但在我国极少报道。大多数犬感染贾第虫后症状不明显,但1岁以内的犬症状较为明显,会影响幼犬的生长发育,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猫贾第虫病高达80%[27]。贾第虫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约有2亿人感染,每年约有50万新感染病例[28]。张红卫等[29]调查结果显示,贾第虫在河南省人体肠道寄生原虫中感染率最高,为2.04%。

目前还没有建立检测贾第虫的标准方法。检查粪便中的滋养体或包囊是确诊本病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目前贾第虫的治疗药物有甲硝唑、阿苯哒哇、氯喹、替硝唑等。对感染试验犬灌服硝唑尼特进行治疗的研究中发现,试验犬在给药1d后粪检结果全部转为阴性,表明硝唑尼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0]。

4.4 利什曼原虫病

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内脏的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犬是人内脏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主要保虫宿主之一,尤其是无症状感染犬在白蛉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犬利什曼病在南部欧洲,拉丁美洲等国家以及中国的新疆、甘肃、四川地区流行。李国茹等对四川省黑水县进行的黑热病调查中,犬的阳性率达14.89%,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61.90%[31]。

目前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病原学检查主要是以骨髓、淋巴结穿刺及皮肤活体组织检查为主。免疫学方法包括直接凝集试(DAT)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Western blott、PCR法及巢式PCR。

本病的防制主要是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并应用菊酯类杀虫药定期喷洒畜舍消灭白蛉。葡萄糖酸锑钠、喷他脒、米替福新治疗本病有良效。

4.5 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是由等孢属的球虫(Isospora)寄生在犬、猫肠上皮细胞内引起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原虫病。据报道,等孢球虫呈世界性分布,幼犬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大,在环境卫生不良和饲养密度较大的养犬场常可发生严重流行。2002年彭建国等报道了云南犬群爆发犬等孢球虫病[32]。唐伟等[8]对湖南地区的犬、猫肠道寄生虫进行的调查中,犬等孢球虫的感染率为4.96%,猫等孢球虫的感染率为7.02%。

该病的诊断是粪便检查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新药硝唑尼特对治疗犬等孢球虫病有良效。齐萌等[33]应用地克珠利和联磺甲氧苄啶对自然感染病犬进行治疗试验,均具有良好疗效。

5 疥螨病

犬疥螨病,俗称“癞皮狗”,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犬疥螨(Sarcoptes canis)寄生于犬皮肤内引起的接触性高度传染性寄生虫病,猫疥螨病由疥螨科背肛螨属的猫背肛螨(Notoedres cati)寄生于猫皮肤内引起的慢性传染性寄生虫病。患畜表现为剧痒、结痂、脱毛、皮肤肥厚及消瘦。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春季。特别是在犬舍潮湿,卫生不良,皮肤表面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发生。

疥螨病的诊断是采取患部皮肤上的刮取物,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虫体。治疗药物则相对较多,如敌百虫、螨净、双甲脒、碘硝酚和伊维菌素等。该病的防制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犬舍、犬身的清洁干燥;发现患畜及时隔离治疗;定期做螨病检查。

表1 宠物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Tab.1 Some important pet-related parasitic zoonoses

[1]董和平,刘志伟,陈华等.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其治疗[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11):8-10.

[2]张西臣,李建华,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M].科学出版社,2010.79-371

[3]Zhou ZW,Xia HM,Hu XC,et al.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Bacillus subtilis spore-based vaccine expressing Clonorchis sinensis tegumental protein 22.3 kDa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Clonorchis sinensis[J].Vaccine,2008,26:1817-1825.

[4]崔晶,王中全,毛福荣,等.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2,11(2):166-168.

[5]许世锷,陆秀君,金立群.三氯苯达唑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效果和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测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3):18-21.

[6]刘珍莲,杨晓野,杨莲茹,等.呼市地区犬寄生虫感染种类及感染情况的调查[J].当代畜牧,2005,04:39-41.

[7]卢旺银,哈利,曹丽萍.兰州市门诊宠物犬猫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18(1):72-74.

[8]唐伟.湖南永州地区家养犬、猫胃肠道寄生虫病原学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071-9072.

[9]赵海全,李翠娥,谢绍辉,等.南海市沙皮犬肠道寄生虫的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01,20(1):23-25.

[10]Shin JW,Liao WT.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Dipylidium caninum infection of stray dogs in Taiwan[J].Vet Parasitol,2002,104:351-356.

[11]蔺西萌,刘长军,张红卫,等.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杂志,2010,28(02):132-134.

[12]戴荣四.湖南省犬蠕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带绦虫分子遗传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13-108.

[13]许正林,李福寿.犬多头带绦虫感染情况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39(03):28.

[14]Rubel D,ZuninoG,SantillánG,etal.Epidemiologyof Toxocara canis in the dog population from two area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Greater Buenos Aires,Argentina[J].Vet Parasitol,2003,115:275-286.

[15]Labarthe N,Serräo M L,Ferreira A M R et al.A survey of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s in cats of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Rio de Janeiro,Brazil[J].Vet Parasitol,2004,123:133-139.

[16]蒋成玉,孙善华.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猫寄生蠕虫的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17(4):122.

[17]McTier T L,Siedek E M,Clemence R G et al.Efficacy of selamectin against experimentally induced and naturally acquired ascarid(Toxocara canis and Toxascaris leonina)infections in dogs[J].Vet Parasitol,2000,91:333-345.

[18]Bowman DD,Montgomery SP,Zajac AM,et al.Hookworms of dogs and cats as agents of cutaneous larva migrans[J].Trends Parasitol,2010,26(4):162-167.

[19]Pozio E.World distribution of Trichinella spp.infections in animals and humans[J].Vet Parasitol,2007,149:3-21.

[20]Marcos LA,Terashima A,DuPont HL,et al.Strongyloides hyperinfection syndrome:an emerging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2008,102:314-318.

[21]范俊娟.犬心丝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9,41(3):86-87.

[22]董君艳,谢伟东,娄红军,等.犬心丝虫病的临床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4,36(7):9-11.

[23]Clemence RG,sarasola P,GenchiC,etal.Eföcacy of selamec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adult heartworm(Diroölaria immitis)infection in dogs in northern Italy[J].Vet Parasitol,2000,91:251-258.

[24]于晋海,刘群,夏兆飞,等.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的血清抗体调查[C].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343-346.

[25]董和平,菅复春,张龙现,等.犬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99-102.

[26]董和平,张龙现,宁长申,等.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J].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0):854-858.

[27]Tzannes S,Batchelor DJ,Graham PA,et al.Prevalence of Cryptosporidium,Giardia and Isospora species infections in pet cats with clinical sign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J].J Feline Med Surg,2008,10:1-8.

[28]王荣军,齐萌,赵勇峰,等.河南省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0):1184-1187.

[29]张红卫,许汴利,赵旭东,等.河南省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社会经济因素调查[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4):174-176.

[30]梁晓英,李凌丹,陈昆,等.硝唑尼特治疗犬贾第虫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09,29(7):882-884.

[31]李国茹,张文华,唐忠林,等.四川省黑水县黑热病流行现状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18-19.

[32]彭建国,郭斌,陈方良,等.犬群暴发犬等孢球虫病[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1):39.

[33]齐萌,董和平,周春香,等.两种药物对犬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J].河南畜牧兽医,2008,29(4):6-7.

猜你喜欢

棘球人兽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间充质干细胞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活性的影响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美国《Emeeging Infectious Disease》2019年第8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微信素材征集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人兽表演
体内出现绦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