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与落实"首要标准"的内在关系
2010-02-15吉林省敦化监狱监狱长吉林敦化133700
王 诚(吉林省敦化监狱监狱长 吉林敦化 133700)■文
浅谈"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与落实"首要标准"的内在关系
In fo rm a lD iscussion on the In terna l Rela tions betw een'B eing Stric tw ith Po lice Fo rce and M anaging Them w ith Preferen tia l T rea tm en t'and Im p lem en ting the'Prim a ry Standa rds'
王 诚(吉林省敦化监狱监狱长 吉林敦化 133700)■文
落实"首要标准"是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方针的核心内容,是衡量监狱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到监狱安全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深远课题,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并举则是落实"首要标准"的前提、保障和根本。
所谓从优待警,是指为民警创造安居乐业、发挥个性、激发潜能,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客观环境。具体指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上对干警的关心和爱护。
从严治警源于从优待警,主要是通过他律手段规范民警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操守,它的显著特征是杜绝感情的参与和作用,是一种理性约束。两者在内涵上同一,都属于从优待警范畴。从严治警是为了长远的、根本的、有保障的从优待警,是从优待警自身所包含的两个要素的对立统一;两者目的同一,都是以关心和爱护民警,加强民警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民警实现自我价值与行政主体实现目标的统一;两者作用同一,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提高民警素质的两种互相联系的方法。
所谓"首要标准",就是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 "首要标准"的提出,就是要求新时期监狱工作必须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将教育改造工作纳入监狱工作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的主导作用。
那么,怎样理解"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与落实"首要标准"的内在关系呢?
一、因与果的关系。根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木桶能否装满水,取决于整个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多装水,必须补齐短板。"短板"现象在监狱民警队伍中同样存在,少数民警的"短板"问题是监狱前进上的"不和谐音符"。"短板"问题看似个体问题,实则影响全局,一旦引发事故,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引用歌德的一句话: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有青蛙,有青蛙的地方一定有水",监狱安全工作完全可以这样说:有"短板"的地方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的地方一定有"短板"。总结本单位和省内外监管安全事故和执法案件,大都因为少数民警责任心不强,到岗不到位,在岗不尽职,当和尚不撞钟所致。只有从严治警,才能纯洁民警队伍,才能提高民警的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素质;只有从优待警,才能激发干警自律意识和工作热情;只有干警素质高,才能做到底数清,敌情明,目标准,敌动我知,敌变我变,确保监控工作的超前性和严密性;只有整体干警素质高,才能做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艺术性和系统性,才能使落实"首要标准"工作在内容上、方法上、机制上有所创新。
二、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结合并举,好比一台设备的主动轮,而落实"首要标准"好比从动轮,只有主动轮平稳高速,才有从动轮的高效率。就监狱工作而言,一方面,监狱民警在依法管理,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和决定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功效与水平,促进了"首要标准"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制约"首要标准"落实的不利因素:一是薄弱的监狱基础设施,制约了教育改造罪犯的教学。长期以来,监狱受"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等传统观念束缚,面对监管安全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对教育改造罪犯的资金投入相对过少,难以保证罪犯"三课"教育的课时和场所。二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陈旧的教育内容,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造的成效。集体教育内容简单粗放,照本宣科满堂灌,"百个犯人一本书","左耳进右耳出"难以触及罪犯的灵魂。三是分类教育基本没有形成气候,个别教育缺少方法、技巧,没有针对性,主要表现为少数民警个别教育前不调查摸底,不能观察发现问题,常常是问题暴露了,事故发生了,才找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根本谈不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上述问题,根本上还是滞后的民警素质不适应押犯结构的变化,不符合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标准,束缚了罪犯的教育改造。
三、根本与目的的关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反映了监狱工作主要目的,惩罚属于方针的基础性内容,改造属于方针的重要性内容,而"首要标准"正是两者有机结合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要实现改造人的宗旨,就要借助于教育、管理和劳动三大手段,通过教育改造,使罪犯转化思想提高素质,遵纪守法;通过监管改造,使罪犯弃恶从善,行为养成,悔过自新;通过劳动改造,使罪犯矫治恶习,掌握技能,自食其力。而三大手段的正确实施,要靠人去实行,在人防、技防、物防三道防线中,人防是核心,是关键,是第一位的。人人清正廉洁公正执法,必然促使罪犯从内心折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改造。公平正义的良好执法环境能促进罪犯的认罪悔罪,促进罪犯遵守监规纪律,遵守法律法规,为出监后成为守法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规范有序的改造环境能够使罪犯安心改造、积极改造,达到民警公正执法、罪犯文明改造的良性互动。
监狱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民警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作为监狱工作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不断提高监狱民警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民警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必须始终坚持倾听警声、体察警情、尊重警心,为民警提供参与发展,表达意见和贡献智慧的机会,充分发挥监狱民警在监狱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国外敌对势力一直把罪犯人权问题作为攻击、诋毁我国政府的重要目标,我国目前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定时期,监狱内押犯数量持续上升,罪犯结构日趋复杂,危险系数增高、改造难度加大。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必须在严格文明执法、确保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时刻把提高罪犯改好率、减少重新犯罪率作为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和中心任务,只有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警察队伍,才能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因此,落实"首要标准"的根本在于人、在于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的结合并举、同频共振。
四、两个支撑点与"一个中心"的关系。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是两个支撑点,而落实"首要标准"是中心,只有加固两个支撑点,才能确保中心不偏离,到底是两个支撑点平行并用,还是有所侧重以及侧重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一个中心的需要,两个支撑点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两个支撑点犹如车之两轮、机之两翼,对中心位置的的主体机身起平衡稳定作用,这两个支撑点犹如风筝的两根绳,有一根松弛,则需进行调适,只有两根绳都紧紧的,才是状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之间要适时地调适,才能满足落实"首要标准"的需要。怎么调适,何时调适,依据什么调适?不妨可以从一则历史故事得到启发:刘备夺取西川后,诸葛亮依法治蜀,为此,蜀国的代表人物法正坚决反对,法正说道:"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但诸葛亮并没有因法正劝谏而"宽刑省法",他对法正说:"君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用法暴虐,子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诸葛亮这段话,将汉高祖治国的历史经验和当时西川的现实,分析得头头是道,法正听后,心服口服。由于依法治蜀,果然,使惨遭战争破坏的西川,在社会秩序逐步安定下来后,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诸葛亮治蜀,虽然时代不同,历史久远,却内涵深刻的思想理念和管理策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智慧。目前监狱少数民警,在思想上表现为安于现状、消极麻木、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在工作上表现为拈轻怕重,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作风上表现为粗疏懒散、马虎应付、心浮气躁、拖拉推诿。导致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是疏于管理缺乏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思想压力大、职业风险高而待遇跟不上的问题。
笔者认为,全面落实"首要标准"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并举。从严治警,可以使监狱民警面对各种诱惑不动心,面对各种困难不退缩,面对各种是非不迷茫,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法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永葆生机与朝气,永葆家庭幸福与事业顺利。只有从严治警,才能为从优待警提供前提和依据,强调优待而不从严,就失去了优待的目的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找准从严治警的切入点。所以,我们要在实事求是中坚持从优待警和从严治警,要在吸取教训中坚持从优待警从严治警,要在消除隐患中坚持从优待警从严治警,要在舆论监督的大环境下,落实从优待警从严治警。同样,只有从优待警,才能为从严治警打下精神和物质的坚实基础。强调严管而不优待,严管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和科学性,在保障权利,改善条件、人文关怀、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落实从优待警,充分保证民警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监狱发展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惠及每个监狱民警。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只严不优,难以持久;只优不严,姑息养奸。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之平衡协调发展,才能有效落实"首要标准"。
(责任编辑 鲁嘉微)
book=37,ebook=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