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领域亟需开展“新五反”
2010-02-15郭士英
■ 郭士英
建国初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以及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当时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建国已经60周年,有必要针对当今经济领域的不良苗头,开展新的斗争,为迎接一个国强民富的新时代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改善情况实现了巨大超越;卖房族、炒房族近年也收获颇丰,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正在搬进越来越豪奢的住宅里;房地产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成为持续的暴利行业。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销售价格更是飙涨接近八成,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量价齐涨,一片红火。房地产价格确实一直在上涨,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当今货币政策等原因,我们甚至还有理由继续看涨。伴随着住房市场的不断升温,房地产投资与炒作日渐成风。以温州住房为例,居然有70%的购房人属于“投资型”,而真正用来居住的只有30%。新房开盘价2.6万元,顶级地段每平米均价已经达到了4.8万元。就连一些开发商都惊诧不已:年初1500元,现在青云直上2万元!这当然不是最高的,上海富豪追逐的豪宅,居然达到了10万元每平米的高价,简直让人瞠目。更加疯狂的是,有不少专家预测:本轮上海高端住宅的价格必将向着30万元每平米挺进,而北京也将出现每平米20万元的高价。频频出现的“地王”也正在印证着这样的猜测。看到这些,不得不说,房地产市场疯狂了!每平米20-30万元,对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呢?有谁知道,这样的高价届时又将预示着什么样的危机呢?
看来,当前我们很有必要对房地产行业保持警惕,对住房和炒房文化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必要的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倡导和告诫我们:奢侈生活是危险的,讲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举世公认,有理由相信,即使商业化高度发达、即便功利化无所不在,也不能彻底消除国人内心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和朴素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未来中国发展的大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其含义广泛而深远。不过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虽然不是“均贫富”这么蛮横和武断,但是逐步开始“新三反”是必要的、迟早的事情,具体包括:反暴利、反垄断、反投机。若再做相关扩展,还将包括反腐败和反奢靡,可称之为“新五反”。反腐败和反奢靡看似社会成分多于经济成分,但仔细揣摩,其实都是经济问题。
为什么开始“新五反”?首先,暴利行业多是制度、政策或市场畸形的产物,是对其他领域和全体居民经济资源和经济权利的公然掠夺或剥夺,长期来看,必须要坚决地反对;垄断是违背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更是产生垄断暴利的根源所在。全世界一直都在致力于反垄断,而中国经济领域的垄断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期来看,垄断必然产生低效的恶果,因此必须反垄断;反投机也是必须的,主要是打击炒作行为,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投机最终演化为严重不良的社会风气并危及我们立国之本的文化元素,避免不劳而获的虚拟经济走向极端失衡。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刚刚已经为基于虚拟经济反客为主的过度投机文化提供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中国不能不尽早警醒和防备。发展中的中国,人均指标还十分落后,可谓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要养活自己、取得世界竞争优势,只能靠勤奋的劳动,而万万不能舍本逐末、自伤国体。然而,目前愈演愈烈的炒房风、炒矿风、炒股风、炒金风、炒油风等等,已经开始后来居上,不得不说前景堪忧。如此下去,必然是人心浮躁、好逸恶劳成风,中国的生产制造业不可能不因此而没落,这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那么,究竟如何开展“新五反”呢?这就需要有的放矢,采取“政策为主、市场为辅”的双重手段,逐步推出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改革措施,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反暴利的首要目标是“让制度暴富阶层让利于民”。温和的举措就是引导这些资本回馈社会;否则就课以重税。目前最为突出的是要及时向股市原始股股东征收暴利税,至于具体税种名称和是否追溯以往,可以具体商议。机构和个人原始股股东上市后的股权价值暴增显然是股市制度使然。风险收益比严重不对称,如果一直免税,显然有悖国家税收原则。在国家支出不断扩大而未来税增收可能遭遇潜在困难的条件下,尤其是目前税收过分依赖土地和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情况下,股市“原始股股东资本利得税”的出台十分有必要。此外还应该向资源型企业征收暴利税、在清晰核算成本的情况下向部分房地产业征收暴利税。与此同时,政府应率先垂范,采取措施控制土地价格,至少应该废除土地拍卖制度——类似股市的竞价制度,是卖方暴利的根源所在。
反垄断在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国有垄断,主要措施和目标应可概括为十八个字:“实施国退民进、逐步放开市场、实现自由竞争”。重点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能源、矿产、电信、交通、教育、医疗、媒体等。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们见仁见智,这里仅提一个想法:当政府强而有力的时候,我们看到国有垄断的经营与服务效率尚可,虽也因瑕疵而遭怨但不至于影响全局。然而,若情况不同,届时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又将如何呢?社会经济又将遭受何等影响呢?虽是退一万步的假设,但过分垄断的严重后果不得不防。值得注意的是: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指出,从2008年分析结果看,我国100强企业(大型国有及垄断型企业为主)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94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平均分为31.7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反投机的主要措施是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目的是保障市场秩序,鼓励实体经济和稳健经营。反投机的经济手段主要是税收调节,如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矿产税等。行政方面需要不断改善监管理念和立法理念,依法保护合规经营,持续而严厉地打击投机倒把、弄虚作假、欺行霸市和操纵市场行为。总之,今后数年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严厉教训投机分子,建立良好的市场和经济秩序,防止发展方向走偏和实体经济受到不应有的冲击。
反投机还要重点防止“一窝蜂”这个在我国表现十分顽固和突出的经济现象——说白了就是人口众多前提下的各地区和部门盲目逐利的短期投机,也反映了全局规划和长远利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如本来前景美妙的新能源行业,刚刚开始就出现了光伏产业以及风电设备等的重复建设和严重过剩。而同样远期看好的养老产业,却似乎还在沉睡之中,说明我国企业整体还处于缺乏远见和长远规划的阶段,亟须加以引导。
至于反腐败和反奢靡,与以上的“三反”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够相互补充。当然,他们各自之间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社会的奢靡之风源自暴利阶层和原有腐败阶层追求极致个人享受的带动效应,然后奢靡之风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强化新官员的利益诉求,导致腐败日益猖獗。三者之间恶性循环,整个社会文化就会唯利是图、日益堕败。最近两高确定的反腐新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果真严厉执法,将对社会经济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的污染指数将得到明显好转,社会空气会得到显著的净化,经济秩序也会因此而逐步趋于稳定。
说到奢侈和奢靡,我们注意到:经济危机后,全世界的奢侈品牌几乎都涌向了中国。不完全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我国奢侈品消费金额突破80亿美元,2010年有望突破120亿美元,基数不大,但增长很快,以至于全世界都在感叹中国对奢侈品的消费能力。这当然是事实,也有好的一面,说明少数中国人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提前进入了奢侈时代。不过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奢侈品牌一般都是国外的,而且暴利成分最为突出,导致中国的先富阶层实际上是在向国外做利益输出;同时,国内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可能因此而尖锐起来。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还以房地产为例,个人认为其未来的变迁方向将代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演进方向——主要是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经济格局。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28平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而部分发达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甚至超过了30平米。这个标准当然赶不上欧洲人均40-45平米、美国大概60平米的标准,主要原因是我国主要经济资源的人均指标只是这些国家的十几分之一。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美国的统计是把工棚都计算在内了,因为都是便于统计的私有财产。而我国的统计如果包含了公房和闲置住房等,实际人均值要高出很多。资料也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人多地少的香港和东京,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只有7.1平米和15.8平米。尽管如此,现在却没有人知足,大多数人还在倾其所有购置更加宽大的住房,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吸金业。据说在美国,普通人五年的收入就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而在中国,许多普通人一辈子的合法收入都买不到一套像样些的住房。然而有房族和豪宅族从来不去想象无房族和房奴们的日子和感受。这是很不应该的。三、五口人住数百平米豪宅或者别墅,这在中国已不乏其人,他们真的安乐吗?除了宽敞舒适的惬意享受,恐怕还有不少的寂寞和压力。高端商业化的人员雇佣和昂贵维持费用,不是什么人都能一直轻松支付下去的。即便从投资的角度看,房租收入也已经很不合理,甚至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更不足以弥补其他开支。如考虑个人经营风险、社会政策环境变迁以及后继是否有人等等因素,其中的多数人将会因此长期背负巨大的社会和生活压力,部分“暴发户”更有可能昙花一现。
在西方不少国家,人们把住房视为基本人权,而闲置住房甚至被视为对他人居住权的一种侵害,所以西方社会不少国家对此严加制裁。据说荷兰的法律规定:如果一套住房空置一年以上,政府会协调业主向住房困难户无偿提供这些住房;在瑞典,政府甚至直接将无人居住的住房推倒;法国一些城市的业主不得不为闲置一年的房屋缴纳房款10%的罚金,第二年为12.5%,第三年为15%,罚金逐年不断累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城镇住宅的闲置率却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国空置商品住宅同比增长32.3%。一线大城市的住房闲置情况更为突出,与那些因为价格过高而买不起住房的城市居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和改善。
值此经济企稳之际,顺风顺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确格外雄壮,不过一旦外需复苏,政府应该逐步对其进行直接调整(如贷款收紧、物业税和遗产税开征等)和间接打压——提供更多廉价住房。当那些炒房客、豪宅族发现商品楼的维持和传承代价十分高昂的时候,房价的牛头就会被牵制,人们对房地产的盲目审美情绪就有可能一朝突变。我想,那个时候,应该是中国不再需要房地产作为龙头的时候。可喜的是,也许最晚将在2010年下半年,就会具备这样的条件——经济回稳可导致外需逐渐复苏,随后美元加息和各国政府开始“退出”。这时候,中国政府只需象征性地开征哪怕0.5%的物业税就可以扼住房价迅猛上涨的势头。无论如何,一个理性的政府和社会不应该回避房价过高的事实,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地产价格失控。政府应该加大廉租房、限价房、经适房的供应,同时可以采取税收举措加大炒房族和囤房者的财务负担,而外资持续性流入中国资产也可能被境外复苏和美元加息所减缓。当境内外的炒房族退出市场以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购买力才会发挥作用,卖方市场有望终结,那些以为房地产牛市会伴随整个经济回升周期而持续上涨的看法,恐怕需要谨慎反思。而那些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总引擎的认识,也是片面的——持续以房地产为龙头的经济只能恶化产能过剩,而过高的房价实际上会压抑全民在其他领域的合理消费。
社会早已多元化,对于住房认识和追求的定位自然也千姿百态。不过住房正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其财富相关性,而其与个人身份、社会贡献甚至工作能力和幸福指数的相关性却正日益衰减。近期媒体已经爆料部分国企已经在为员工谋取住房福利,引起广泛关注。假使房价持续上涨,国企和部分政府机构变相向其从业人员提供福利房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而这很可能成为引爆民众对房改和住房问题强烈不满的导火索。未来除非中国出现整体的文化堕落、除非节俭传统失去了起码的生命力,则炫富行为和那些不体恤民生的政策应会逐渐失去市场和空间,我们的社会应该最终把房地产定位为民生行业而不是专门培育暴发户的所谓投资性行业。一个经济崛起并有望领导世界的文化大国、一个有气节、有智慧的民族,应该能给房地产和其他物质财富一个合理的定位,不会让暴利、投机、垄断、腐败、奢靡一直困扰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
住房市场只是现代经济的一个侧面,许多问题与此类似或相关。真切地觉得,放任下去会埋下社会和经济危机的种子。若要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及时采取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措施加以应对,现在开展“五反”为主题的经济社会改革,其现实意义也许并不亚于开国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