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评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
2010-02-14
《时代》周刊评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9年12月9日报道,《时代》评选出了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最古老的原始人类骨骼化石“艾迪”名列榜首;2009年度备受关注的“月球发现有水”、“人类表观基因组破解”、“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 均跻身榜内;而2008年就曾入围的科学项目——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因重启对撞再次榜上有名。
1.“艾迪”,最古老的人类祖先
这具被命名为“艾迪”(Ardi)的女性骨骼将改写人类进化历史——她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直立行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地区出土的36具骨骼中发现一种名为“拉密达地猿”的前人类物种,其中一具就是“艾迪”,不过当时她还是100多个化石碎片。经过长达17年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蒂姆·怀特领导的小组于今年10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相关论文,公布了“艾迪”各方面数据,发现其生活在距今约440万年前的森林地区,但具备靠两足行走的能力;尽管按理论她应是人类与黑猩猩最后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但她并不与黑猩猩类似,这些发现已经令专家们重新修订人类谱系。
2.破解人类表观基因组
表观遗传学被称为基因、疾病和环境之间“迷失的桥梁”。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而在不改变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情况下,激活和关闭基因行为或使之低调发挥的机制,称作“表观遗传”。
据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10月14日,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新技术绘制了两种人类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图谱,分别为胚胎干细胞和肺部纤维原细胞,这是首张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通过将其与患病细胞表观基因组进行比较,科学家可发现表观基因组中的缺陷是如何导致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在了解先天和后天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道路上,这项成果是一个重大突破。
3.基因疗法治愈色盲
所谓基因疗法,即是通过基因水平的操作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眼科专家小组通过基因疗法治愈色盲让色盲患者看到了希望。他们将特殊的蛋白质基因注入两只患有色盲症的猴子眼中,让猴子第一次看到红色和绿色。研究人员、华盛顿大学的杰伊·内特兹表示,这曾是一项被认为“绝对不可能”的项目,但现在的成就说明基因也可以提高健康人的视觉,甚至让人类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变化。
4.能做科研的机器人
将约12个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扮演的角色一一确定出来,可能只是科研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但如果上演这一动作的并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个机器人,便是人类科技的一项重大突破了。机器人因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一直参与到各种实验中。但威尔士阿贝里斯特威兹大学设计的机器人亚当是第一个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情况下完成从假设到实验再到重新形成假设这一过程的机器人,展示出人工智能几乎拥有无限的科研潜力。4月,亚当不借助人类智慧进行实验的情况刊登在《科学》杂志上。
5.陆地上培育出金枪鱼
金枪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大多数栖息在100米到400米水深的海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培育具有较高迁徙性的南方蓝鳍金枪鱼的可能性已经骤降了90%。但在澳大利亚的净海金枪鱼公司,南方蓝鳍金枪鱼现在正在产卵并且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而它们的鱼肉可用于制作美味的生鱼片。将挑剔的南方蓝鳍金枪鱼圈到陆地上的水池中进行繁殖,净海公司实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将引领出金枪鱼水产业美好的未来。
6.撞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
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上午,美国宇航局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南极,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此行意图揭晓“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谜团,并为日后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作准备。11月1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科学家对LCROSS探测器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带里存在水冰,而这次撞击至少撞出了95升水。这一足以载入人类宇宙探索史的里程碑式发现,使月球这个前一阵被人类忽视的邻居,重新露出其神秘的一面。
7.证明“基本引理”
1979 年,美国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将数学中的两大分支数论和群论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推测和分析,发现了与涉及整数的公式有关的不可思议的对称性并以此提出“朗兰兹纲领”,而证明“基本引理”将是证明这项假设的合理跳板。就职于巴黎第十一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越南数学家吴宝珠(音)在过去5年中一直试图用公式表述有关基本引理的精巧证法,终于在2009年证明了其正确性。这项难度极高的工作,数学界整整历时30年才得以完成。
8.远距传物
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人们通过传送器可以实现瞬间传送。如今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了“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成功地实现了从一个原子到1米外的一个容器里的另一个原子的量子隐形传输。尽管在实验中是一个原子转变成另一个原子,由第二个原子扮演起第一个原子的角色,与“原物传送”的概念不同,但原子对原子的传输却对于研制超密超快的计算机仍具有重大意义。
9.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重启并完成首次对撞
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质量之源,而寻获它甚至证明超对称性理论的希望都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身上。11月20日,多灾多难的LHC重新启动;3天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首次成功地让两束质子束流在LHC内同时运行并进行了质子对撞,虽然质子少到不会出现新的物理现象,但正式迈出了这项巨大工程的第一步。截至12月1日,LHC内的两束质子流都被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10.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
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在内的科研团队12月发表公报,声称他们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颗绕类日恒星轨道运行的类行星天体照片:在太阳系外类日恒星GJ 758附近,有一颗围绕该恒星运行的神秘“伴侣星”,代号为GJ 75 8B。母星质量和温度与我们的太阳相当,“伴侣星”更类似于太阳系行星。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480万亿公里,大约相当于50光年。目前“伴侣星”真实身份估计可能是个巨大行星或轻量级褐矮星,但无论该类行星是什么,人们能够发现一颗温度如此之低、质量如此之小的天体与一颗恒星构成与我们太阳系类似的系统,都足够让天文界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