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黑河流域青海源头区治理的思考

2010-02-14任建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1期
关键词:沙化黑河草场

田 磊,任建华

(1.青海省水土保持局,青海西宁 810001;2.祁连县黑河源头保护工作站,青海祁连 810100)

黑河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属祁连山水系,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东北部的祁连山支脉走廊,分东西两个子水系,至莺落峡进入甘肃境内,在青海省境内干流长 235 km,流域面积 1.03万 km2,年径流量 18.02亿m3。黑河源头区是黑河水量调度的主要水源地,事关流域及其下游地区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区域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青海黑河源头区的生态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搞好黑河流域青海源头区的生态综合整治,解决好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1 治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 2001年实施黑河源头区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以来,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 885.3 km2,其中完成草地围栏 67 407 hm2、种草 10 786hm2、天然林封育 6 667 hm2、造林 3 673hm2,总投资10 456.47万元。该项工程的实施,虽对黑河上游源头区的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源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生长缓慢,目前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并且农与牧、牧与林的矛盾在现有的体制下很难解决好,使得管理体制不能落实,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淡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生态整治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受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源头区生态不断恶化,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严重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当地存在的水事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2 生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湿地缩小、雪线上升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影响,祁连黑河源头区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导致源头区的冰川退缩,源头湿地面积不断缩小。20世纪 50年代末,源头区高寒沼泽类草地面积达 8.56万 hm2,目前已缩小至 7.28万 hm2;雪线海拔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3800 m上升至目前的 3 950m以上;源头冰川消融加快,冰川面积仅存125.6 km2,储量仅为 33.7亿m3,而年冰川融水量达 2.21亿 m3,若按此速度消融,15年后黑河上游源头区的冰川将基本消失。经过近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其持续恶化的势头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湿地范围缩小、雪线上升是受气候和人类活动长期影响的结果,因此治理成效无法立即显现,且由于冰川退缩、湖泊萎缩,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草地、湿地还是呈现出持续退化的状态。这样,一方面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导致一些牧民定居点水资源出现危机,如源头区八一冰川下游黑河 60 km长的河道发生断流,流域内约 60户 300个牧民到了守着源头没水喝的境地;另一方面草场退化使可放牧草原资源减少,牧民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加大载畜量,加大载畜量又引起草原退化加剧,草原退化使峨堡地区 30户牧民迁徙进而演变为游牧,加上牧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防灾抗灾能力低,一旦遇上干旱或雪灾,将给牧民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

2.2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部分沟道干涸,源头区河流断流年年发生,加上草地脆弱的生态和重牧、滥牧,导致了源头区草地植被的迅速退化、沙化。黑河上游源头区原有各类草地面积约 66.67万 hm2,近些年因鼠害、虫害、毒草蔓延和过度放牧,导致区内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在全部草地中,鼠害、虫害、毒草危害面积达 28.8万hm2,其中在退化的草地上鼠害发生面积达 20.8万 hm2、危害面积达 7.33万 hm2、平均有效洞口达 250个/hm2,中重度退化草地平均有效洞口达 450个/hm2。由鼠害、毒草危害年损失的牧草约 2.2亿 kg,相当于15.07万只羊全年的饲草量。草地毒草不但与草地上可食性牧草争夺生存环境,而且不断引起采食牲畜中毒死亡,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一大隐患。另据调查统计,青海省黑河源头区退化草地面积 37.2万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 55.8%,其中:“黑土滩”型中度及严重退化草地达31.2万hm2,占源头区退化草地总面积的 84%;沙化草地面积 5.95万 hm2,占源头区退化草地总面积的 16%。退化草地主要分布在黑河东、西两岔中上游地区的野牛沟乡、峨堡乡和阿柔乡及托勒河地区,由于鼠害、毒草蔓延和过度放牧,天然草地单位面积年产草量已较 20世纪 60年代初下降了一半多。目前,退化草场逆向演替速度加快,中度退化草地面积已达 28.05万 hm2,其中冬春草场退化面积 13.33万 hm2,夏秋草场退化草地面积 14.71万 hm2,其余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2.3 草场超载放牧的现象仍未改变

综合治理提高了当地群众退牧还草还林意识,遏制了持续超载放牧趋势,但由于源头区大部分地区群众以放牧为生,近年来为追求经济效益,草场载畜量又迅速上升,大大超出了草场的承载能力,因此造成草场的严重破坏,加速了草场退化、沙化,破坏了其涵养水源的功能。据统计,黑河源头区包括西部水系的托勒河地区,现有各类牲畜 91.02万头(只),折合标准羊单位为 127.02万个,而现状情况下源头区年总产草量129 259万kg,适宜载畜量为 88.53万个羊单位,超载牲畜数量为 38.49万个羊单位。随着人口的增加,草场超载牲畜量还会进一步上升,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快生态整治,严格控制载畜量,给草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2.4 人为水土流失继续加剧

由于近期治理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非常有限,因此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并无明显改观。同时,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采矿、放牧、开发建设等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祁连黑河源头区水土流失面积 0.49万 km2,占流域面积的 47.6%,区内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部分冻融侵蚀;雨季河流平均含沙量达 10.8 kg/m3,年均输沙量达 700多万t。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既损失了当地土壤、恶化了环境,又给下游的河道和水利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2.5 工程防洪标准低,河道冲刷严重

源头区的防洪工程主要修建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八宝河上,虽然近几年进行了局部的整治与维护,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工程建设标准(多为 10年一遇)低,无法抵御较大洪水;八宝河两岸均有居民区、水源涵养林和耕地分布,这些地段因管理不善,沿岸堤防工程人为破坏严重,倾倒垃圾、挖取河道沙石料、破坏堤防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堤防形成众多洼坑,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正常泄洪;八宝河右岸堤防大部分为土堤,防洪标准在 5~10年一遇之间,而在黑河干流上基本没有修建标准较高的防洪设施。

目前,黑河上游的河道仍处于自然演变状态,而八宝河、黑河现有的险工险段均位于河道弯道段,且由于河道自然坡降较大、水流流速较急、水流挟沙能力较强,对沙砾土质河岸淘刷严重,致使河岸弯道段大多被淘空造成崩塌,河道不断向凹岸侵蚀。据实测险工断面,崩岸处坡比大于 1∶0.3,基本上处于直立状态,险工段岸坡坍塌和河道改道致使大部分岸边水源涵养林遭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关于加强治理的思考

3.1 加强河沟道综合整治

遵循有利于修复、改善草原和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在基本解决超载放牧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考虑可能的经济投入、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分期实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如首先加快进行县城区域及周边河沟道的综合整治,提高城镇防洪标准,配套建立起一定的污水处理系统,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实现水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好转,达到“通畅、水清、堤固、面洁、岸绿”的目标。

3.2 大力实施退耕禁牧

通过对 2 600 m高程以下农区实施退耕、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料基地、实行舍饲和半舍饲养殖,为部分地区的禁牧休牧和生态移民创造条件;对沙化严重地区实行全面禁牧,将3 400m高程以上的夏秋草场全部退出,对退出的夏秋草场实施灭鼠、防除毒草、补种优质牧草等措施;对禁牧区草地进行治理,主要对“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沙化草地实施人工补种和草地改良(施肥、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对受鼠害、毒草危害的草地进行专项治理,确保草地植被尽快恢复,提高草地覆盖度和水源涵养能力,使草地沙化、退化程度严重的趋势得到遏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当地牧民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形成全新的产养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使草场利用科学化、有序化,最终达到保护和涵养黑河水源的目的。

3.3 推进封育圈养建设

根据当地条件建设一定规模的高产饲草料基地,发展舍饲育肥,在高海拔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减少天然草场的牲畜承载量,在基本实现草畜平衡的条件下,发展当地牧业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态建设工程应重点布设在干流源头及各主要支流地区,以利于发挥涵养水源作用;禁牧育草工程主要布设在干流和支流源头区高程较高的草地;在已实施的黑河流域近期 3年围栏封育草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围栏封育草场规模,并优先安排退化、沙化较严重的草场和不易管理的过牧草场;草地治理重点布设在退化严重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或沙化草地,做到治理一片、成活一片、保护一片。

3.4 实施生态移民

保护生态涉及诸多方面,从既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实施生态移民是直接有效地保护生态的好办法。随着上游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牲畜数量的不断增加,草地载畜能力明显在下降,上游地区的草畜矛盾和林牧矛盾以及超载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了保证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限制牲畜数量的同时,对超载严重并具备移民条件的地区应实施移民移畜。黑河流域源头区生态移民应重点安排在源头区的野牛沟乡和西部的央隆乡,配合中央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重点向县城地区或当地乡(镇)政府所在地移民,并结合一定的配套措施,保证移民生产生活稳定,避免回迁。

3.5 加大防灾减灾力度

针对黑河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山洪灾害,要有重点地开展一定规模的山洪灾害及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黑河上游野牛沟地区、八宝河上游地区、黑河汇合处、托勒河地区沟道护岸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修建适量的石谷坊,以减少洪水对沟道护岸工程和两岸居民点的威胁,保证城镇、村庄和公路等安全。

猜你喜欢

沙化黑河草场
祁连草场
2.82亿亩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雪峰下的草场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