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脏臭,不怕传染,任劳任怨——当代医家的医德之二
2010-02-13孙溥泉孙健慧李恩昌
孙溥泉,孙健慧,李恩昌
(1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3;2 咸阳连星陶瓷脱水器材科技有限公司卫生所,陕西 咸阳 712000;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当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对当前医务人员医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其中一部分具体体现为不怕脏臭,不怕传染,任劳任怨的高尚品德。笔者搜集、整理了该方面的生动事例,阐述如下:
1 不怕脏臭,给饲养员实行口对口的呼吸: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护士长于春蛾同志,一贯热爱本职工作。1970年巡回医疗时,她刚刚 25岁,当她看到一位饲养员被牛踏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去时,护士的责任心驱使她不顾饲养员浑身的牛粪、污血和刺鼻的腥臭,毅然伏下身去给饲养员实行口对口的呼吸。1980年,她所在的病房中,有位体重达 180斤的糖尿病患者患了中风。身材矮小的于春娥同志为了防止病人发生褥疮,不顾自己腰肌劳损之痛,使尽力气帮助病人翻身。后来病人又发生腹泻,甚至一天几十次,她不嫌脏臭,不辞辛苦,每天为病人换尿布五十多块。她对待病人,真是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体现了护理工作者高尚的社会主义医德。[1]233
2 不怕传染,在“麻风村”工作 23年:湖南省石门县剩头医疗站党总支书记兼站长赵庆远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高山,献身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努力探索先进医疗技术,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由于传统偏见,人们谈“风”色变。赵庆远同志于 1962年从地区医院调到石门剩头医疗站这个与世隔绝的偏僻山沟,克服工作、生活条件差,自然环境险恶以及麻风病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但自己扎根“麻风村”,而且还动员爱人和岳父与自己一起扎根“麻风村”,献身麻风病防治事业。在“麻风村”工作的 23年中,虽然有多次机会可以去生活条件好的地方、部门,但赵风远同志为了早日消灭麻风病,毅然放弃了这些机会,甚至在父亲病故时也因工作不能离开而没有回家料理后事。赵庆远同志除了在思想上扎根“麻风村”外,还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神经鞘膜切开手术,攻破了治疗麻风反应的难关;后又刻苦钻研,成功地为痊愈的麻风病人植眉,解除了麻风病人痊愈后由于无眉而带来的精神痛苦,表现出了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2]136
3 不怕脏累,连续七天七夜精心护理:当时皖南山区棉溪公社社员胡香珠手术后引起肠瘘,久治未愈,胃肠分泌物和大便从右侧腹壁的瘘口淌出,腐蚀皮肤,腥臭难闻,使她痛苦不堪。经会诊后,急需手术治疗,但因皮肤溃烂,不能马上开刀,必须经过换药处理,防止分泌物和大便继续侵蚀皮肤,让瘘口周围的皮肤长好后,才可施行手术。医疗队的石莲娣等九位医务人员,不怕脏不怕累,连续七天七夜精心护理,终于控制了皮肤溃烂,为病人做手术创造了条件。[2]26
4 不顾腥臭细菌,口对口吸出痰液:河南禹县文殊乡卫生院内科医生慎周,一心为乡村人民服务,几十年如一日。在一次雨夜远诊中,一位“哮喘”老人因痰液阻塞咽喉,呼吸气急,危及生命。在当时无吸痰器的情况下,他不顾腥臭细菌,口对口吸出痰液,病人渐渐安定。但又因几日无大便,腹胀难受,病者体弱又不能导泻,他就用手指抠大便,守护病人一夜,待病情稳定后才离去。而当时的他也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2]7-8
5 不怕脏臭把手放在病人肛门处实验:张定中是当时陕西榆林地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工作 27年,始终将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有位老大娘术后肠功能恢复不好,酸胀难忍,张定中一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一方面走街串巷买大萝卜给病人服用。为了检查病人的排气感,他不怕脏臭把手放在病人肛门处实验。病人感动地说:“真是我们妇女的好大夫。”[2]43
6 任劳任怨,“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南京脑科医院是个精神病院,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伴有突发性妄想症,冲动起来会把护士当成假想敌,毫无前兆地动手,防不胜防,病区的护士几乎没有一个没挨过打。“有些精神病人发起病来,毫无理由地打人,最多的是搧耳光。”护士长徐柳柳无奈地说,“几乎每个护士身上都有病人留下的伤痕。”听说记者来采访,护士们七嘴八舌“诉起苦来”,“呵呵,你看,我脸上这个伤痕是病人抓的。”“我手上这十几道伤疤,是病人上个月用指甲抠的。”“我们曾有个护士,被病人用利器划破了脸,从嘴角一直划到耳根,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伤疤才逐渐淡下去。”但是,不管病人怎样打骂,“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是一条护理原则。新护士上岗,第一课就是上职业道德课,培养对病人的职业感情。”当然,长期以来,护士们也总结出了一套保护自己的方法。护士长告诉记者:“我们不会单独和病人共处一室,在走廊上我们会走在病人后面,或是挨墙站着看护,这样可有效防止袭击。若是感觉到病人不正常,会几个护士一起去护理,这样也有个照应。”[3]
7 不怕传染:有一年白喉流行,有的病人气管切开后仍然不能呼吸,当时没有吸引器,人民的好医生周礼荣就用嘴将堵塞病人呼吸道的痰液吸出来,同志们怕他被传染,他只是微微一笑,“不要紧,我被传染了,你们再给我治。不给他吸,他一会儿就会憋死的!”正是良好的医德驱使他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的安危来抢救病人的生命。周礼荣说的好,“作为一个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必须要有美的心灵。如果关键时刻有半点私心杂念,病人就可能付出生命。”[4]155-15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 O二医院姜素椿教授,在抢救“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后又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胆做试验,注射“非典”患者康复后的血清,患病仅 23天就康复了。他说:“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姜素椿这种以生命挑战SARS的行动给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极大的鼓舞。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高尚医德、医术和救死扶伤精神给予高度评价。[5]
8 “本职工作不做好,会造成更多人家的痛苦”:当时湖北省汉阳县索河公社卫生院助产士李玉秀,到官桥卫生所做节育手术整整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回家刚坐下,一个男社员找上门,请她为自己爱人接生。等她接完生,已是深夜十二点钟了。谁知刚进家门,又一个难产病妇的家属请她,她二话没说,背起药箱,打着手电,一口气赶到产妇家里。当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时,天已经大亮了,她的婆婆心疼地说:“玉秀,你要当心自己的身体啊!”玉秀回答说:“自己有病一人痛苦,本职工作不做好,会造成更多人家的痛苦!”
9 “如果他能好受一点,我宁愿再摔几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零二厂职工医院传染科张护士长,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护理工作上,她常常不分白天黑夜、上班下班,吃在医院,住在病房工作室,工作挑重担。有一次,科里收治一位肝癌病人,已到晚期肝昏迷,哭笑无常,狂躁叫骂,打针时常常需要几个人压住才行。年轻护士都有点怕,她主动承担起护理工作。一次,她给该病人打针时,由于家属没有压好病人,病人忽然抬起了腿,正好蹬到了她的肚子上,人朝后摔倒,头碰到了墙上。她只觉得天旋地转,一阵昏眩。病人家属立即扶起了她,急忙搬来凳子让她坐下,向她道歉。坐了几分钟,她的脑子清楚了,笑笑说:“病人的痛苦比我更大,如果他能好受一点,我宁愿再摔几次。”病人的家属和在场的医护人员听了她的话,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2]83
10 “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2003年除夕晚上 9点钟,邓练贤在家接到医院电话,称由外院转入两位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当时人员配置相对紧张,要处理突发事件有相当大的难度。邓练贤认为:“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他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毫不犹豫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的担子。作为传染病科主任医师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个工作的风险性,但他没有推脱逃避,在每一个救治过程中,他都亲临第一线,全程参与。不幸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的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时,无一幸免地都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邓练贤在与病魔坚强战斗了两个多月后,于 2003年 4月 21日下午 5时40分不幸逝世,终年 53岁。他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5]
11 任劳任怨,不怕脏臭:1963年,有一名患者因右下肢脉管炎在西安市中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时值七月,病人右下肢皮肤变黑腐烂,脓血溢流,异常腥臭,主管大夫史金池同志,每天给病人换药两次,换药时病人痛苦难忍,大骂史大夫,在这种情况下,史大夫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任劳任怨,不怕脏臭,坚持给病人治疗,[5]40将那腥臭、混有癌细胞的脓血吸出来。
[1] 石大璞,孙溥泉.医学伦理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孙溥泉.医院各科室人员的职责、道德规范及医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J].陕西医药资料,1990,(2).
[3] 仲崇山﹑桑楚妍.守护着特别人群的天使们——护士节前访南京脑科医院病区[N].新华日报,2009-05-12(B06).
[4] 王振藩,李喜平.社会主义医德[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马小真.非常时期非常英雄[EB/OL].观察与思考.http://news.sina.com.cn/c/2003-06-15/13181172942.shtml,200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