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德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010-02-13何学军何志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德责任感医务人员

何学军,何志勤

(1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湖北十堰 442000;2 十堰市柳林中学医务室,湖北十堰 442000)

1 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

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人,职业责任重大。这种责任对于一个医务人员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医务人员职业的社会角色的定位,正是医务人员角色的社会期望所在,它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规范,它时刻约束和限制着医务人员的从业行为。就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日本著名医学家、爱知大学校长桥本义雄博士提出了“3H”要素,即 Head(学 )、Hand(术 )、Heart(道 ),[1]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学问、技术和德行。一个好的医务人员应该是集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优良品质于一身的人,这是社会的要求。按我国医学教育指针的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医学生应该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突出的社会所需的人才。在这些要求中,道德素质,应该是居于首要的地位,而责任感恰恰是道德素质的灵魂。

榜样的力量表明,术精必要德高。职业责任感是任何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个人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是医学生培养中的必修课程,是医学生完成学业,并自身走向成熟和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加强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使每个医学生自身品德修养得以提高,它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自身的健康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但是,职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导致了部分职业人的角色失败。医患冲突、医药过度商业化、事故率上升、服务质量下降、医疗欺骗等大多是由于相关人员职业责任感的缺失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所以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和医德教育。

2 引入医德实习机制,培养医学生职业责任感

职业责任感包括了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因此,培养一个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权威性地、强制性地引入实践机制,进行医德实习。医德实习应与专业实习一样,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医学生临床医德实习是医学生医德理论到医德实践的飞跃,对医学生未来的医德选择及医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只有通过医德实习,在这个能学以致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真实平台上才能探索和塑造医务人员的现代形象和应有的品质。

2.1 在医德实习中感同身受,与患者共情

医德实习是我们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对医德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掌握有关道德理论、原则,培养职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在真实场景下有助于人们解决现实医疗活动中的医德困惑,有助于在具体的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

白求恩曾说:“一个医护工作者,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个责任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3]医务人员为人看病,表面上看施展的是个人的技术和才能,而实质上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人类对自身痛楚的怜悯和关爱,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精神,这就是人文关怀。医德实习,可以培养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对受到病痛折磨的生命的同情和关心,对人在社会生活中平等权利的尊重这种人文情怀。

导医、陪护是医学生医德实习的基础,是医学生为患者服务的入口,是对患者责任感的初端体验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重要实践课堂环节。心理学理论表明,充分的互动可改善人际关系,去除偏见,角色互换可以改变人的社会态度。比如在门诊大厅为患者导医,心理学证明,置身现场,可以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进行角色置换,即医学生以患者的身份去排队挂号、门厅候诊,可以增强对患者的思想感情,将来更好地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同样,指导医学生正确参加医德实习,可使他们感知到医疗职业的特殊性,对人之健康与生命来不得半点的差池,对职业操守和对患者的职业责任感时刻牢记心中,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2.2 在医德实习中依据患者期望塑造理想特性

医务人员的理想特性是指医务人员个人在专业上的认知、技能以及情感包括仁爱、责任感等方面的特性。

现代医学模式表明,人的心理以及社会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医学实践中重视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以便从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来促进患者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在业务上应该是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素质都过得了关的知识分子。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个系统看待疾病和健康的视角。

医学转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医务人员能耐心地听取患者的种种诉说,能在更广泛的心理、社会方面给患者以帮助,就显得更为重要。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联盟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4]这些正是新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和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角色期望。

医务人员往往并不知道患者的期望所在,常常依据自己的所想,当作是患者的所要。事实上,这种假定的患者期望与现实的患者需求并不一致。因此,如果我们能事先了解患者所期望的医务人员的理想特性怎样,知道患者所期望的医疗活动是什么,然后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表现尽量符合患者的期望,则将可提高患者对医疗活动的满意度。相反,如果医务人员我行我素,实际的表现并不符合患者所期望的专业人员的理想特性,则将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认识大打折扣。

我们通过医德实习,让医学生明白患者心声,了解患者诉求,知道患者在想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以患者期望来塑造未来医务人员理想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了解了患者所期望的医务人员的理想特性后,他们才能配合患者,而做出最符合患者期望的表现,也才能提供最令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鉴于此,我们应该对医学生医德实习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医德实习计划,按照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安排医德实习时间,规定医德实习内容,实行医德实习科学的考核办法。并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使得医德实习能有序、有效进行,并最终能取得圆满效果。

[1] 何伦,施卫星.现代医学伦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2] 孙丽安.重视临床医德实践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卫生经济,1998,17(4):48-49.

[3] 南京铁道医学院德育教研室.医德资料汇编[Z].南京:南京铁道医学院,1984:275.

[4] 钟明华,吴素香.医学与人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医德责任感医务人员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