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伦理学学科特性的双语教学考量*

2010-02-13梁立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伦理学医学院校双语

梁立智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已逐渐开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但是,公共课的双语教学则是凤毛麟角。作为医学伦理学教师,有责任衡量医学院校公共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含义

在我国,绝大多数双语教学所使用的外语是英语,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也应使用英语作为外语。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同于英语教学,双语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英语是教学语言或教学工具,医学伦理学的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应背离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因此,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不应以传授英语技能为目的,也不应以提供英语交流机会为目的,而应以教授医学伦理学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等教学内容为目的,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中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获得查阅英文版医学伦理学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维模式辨析伦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表达的交流能力。

2 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特性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医学伦理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力争 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可以对部分课程实行外语教材,双语授课,分步到位。”[1]2005年,教育部要求,“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2007年,教育部提到“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3]这些文件表明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部的要求,我国医学院校已部分地开展了基础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但是医学伦理学的双语教学屈指可数,大连医科大学自 2006年对七年制学生首次进行了医学伦理学的双语教学。[4]目前,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研究已从传统走向现代模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价值诉求,从本土化走向跨文化研究,这一切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演进。如今,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日益增加,国际上一些优秀的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开展医学伦理学的双语教学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国际化需求。

2.2 医学伦理学理论的整合性符合医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

作为一名医学生,其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医学科学,还应包括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作为医学人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伦理学,是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是基于医学知识基础上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学的应用,同时,医学伦理学又与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关联。这些学科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学伦理学中的价值判断与抉择,可见,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整合了多种社会科学知识。为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相关知识,有必要开展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以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实现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2.3 医学伦理学的应用价值满足医学实践的需求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属于应用伦理学,其应用价值应是一种认知,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更应是一种实践理性,即基于前三者的价值判断所做出的理性的实践抉择。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性服务于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和医学科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国际医疗公司、国际项目合作还是国际医疗服务,都包括人在公共领域中的行为,任何人在公共领域中相互交往的行为都离不开人的公共理性、商谈、博弈和价值判断,这些都与医学伦理学的实践应用直接相关,也不可避免地用到英语。因此,有必要开展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以培养满足医学实践需求的医学人才。

3 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直接相关的主体因素是教师和授课对象 (医学生),二者之间的互动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直接影响以及外在环境氛围的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直接关联因素进行考量,以衡量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3.1 师资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导因素和根本因素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医学伦理学专业知识,还要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由于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整合性,教师不仅要精通医学专业英语和伦理学专业英语,还要掌握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英语。可以说,这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的要求,然而,这却仅仅是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正是由于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师资的高要求,所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师资方面的困难。因此,医学院校若要开展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医学院校可以采用校内外培训加自我学习并重的策略,注重对医学伦理学教师英语能力的考察,选择专业功底好、英语能力强的教师,为他们提供进修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或出国进修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也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医学院校除了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特别在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使教师勇于、乐于克服双语教学备课与授课的困难。

3.2 学生是制约教学成败的必要因素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主体,更是教学评价主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接受力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评价。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听力和理解力提出挑战,还给学生的课业量增加负担。可以预见,一些学生会对医学伦理学英语授课表示反感,上课时不配合或不接受。此外,在医学生心目中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医学伦理学处于边缘地位,远不及医学专业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可能对医学伦理学英语授课的积极性不高。

上述医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也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作双语教学的对象,应对进入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进行条件限制或对医学生分层授课。医学生之间的英语能力差距自进入大学就已经存在,经过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这种差距依然会存在,因此,应把英语能力作为选择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授课对象的限制条件。考虑到医学生应享有平等的双语授课机会,所以不应划分绝对不进行英语授课和进行英语授课的班级,以免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感。可以考虑按照英语能力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也可以按照医学生的层次 (五年制 /七年制 /八年制),分别采用不同比重的英语教学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应阶段性地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课程要求,尽快做出相应调整,保证教学质量。

3.3 教材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重要客观载体因素

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除了要权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因素外,还应考量影响二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设计都不能脱离教材,特别是双语教学课程,教材更是至关重要的客观存在。

医学伦理学不同于医学专业知识,无法直接使用国外英文版的教材。不同的国家、地区,西医医学知识体系基本相同,因为人体的解剖和组织系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无论哪种语言的医学教材都会遵照公认的医学科学知识编写,而不会产生违背人类医学共识的误差。但是,医学伦理学包括客观事实描述和主观价值判断,医学伦理学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基于现实社会的道德现象和社会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医学生,他们更多的是使用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中国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并基于中国的国情分析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国外英文版的教材是基于国外道德现象和社会文化背景编写的,所以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但目前,尚未见到一本真正适于学生使用的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教材。为此,考虑到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应将国内的医学伦理学教材与英文原版教材整合,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教材,其语言可采用英文、全部或部分的英汉结合等形式。

3.4 教学环境与氛围是影响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

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语言介质,只是传递给医学生一种感性认识,要想达到理性认识、认知,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这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在双语教学课上积极练习,还要在课下实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依靠学生个人自觉外,还需依靠外在环境。因此,学校有责任为双语教学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以实现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医学院校应努力营造双语教学氛围,定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双语会议等,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和勇气;在临床教学中,可以定期开展双语伦理查房、伦理案例讨论等,增加学生实践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机会,使其学有所用、以用促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时,学校应将形式与效果结合并以效果为重进行活动措施的评价,避免形式多种多样却仅仅流于形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总之,各种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一切环境氛围都是为之服务的。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2001-08-28.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5]1号,2005-01-07.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2007-02-17.

[4] 张斌.对七年制医学伦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59-60.

猜你喜欢

伦理学医学院校双语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