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能原则与防汛应急抢险体系构建

2010-02-13帅移海

中国水利 2010年21期
关键词:险情防汛队伍

帅移海

(湖北省水利厅,430071,武汉)

防汛抢险是重要社会性、公益性行为,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的重要工作。我国现已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以政府指挥为主导、社会全员参与的防汛抢险格局。但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这种格局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和运作机制正在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向城镇汇聚,基层防汛抗洪的执行者和技术队伍正在弱化,必须调整和创新防汛抢险工作才能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本文以防汛大省湖北为考察对象,按照公共组织理论的要求,以效能原则为先导,探讨防汛应急抢险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防汛应急抢险体系建设必要性

防汛应急抢险体系是一个公共组织体系。建立公共组织体系必须有充分的现实必要性和法理依据。

1.现实条件下急需一支专门的、专业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

湖北作为防汛大省,历来重视防汛专业人才的培育,但成建制的专业队伍建设明显薄弱。现状与需求有落差,传统的防汛抢险格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现在技术、队伍、组织等问题上。

2.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

为规范防汛抢险行为,我国先后颁布了水法、防洪法,出台了防汛条例。2006年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把自然灾害的防御列为首要突发事件,制定了新的应对方式,引进了现代应急理念和组织方式,更加有利于发挥专业抢险救援组织的效能。国务院提出,要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3.民意的呼唤和客观需求

自然灾害是和谐社会建设最大的威胁和挑战,人民期盼安居乐业。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处置得当,政府威信大增,否则威信大减。湖北防汛战线长,任务重,曾经战胜了无数次险情,未来仍将有很多防汛险情需要面对。

4.应急行动方式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大范围合作

应急抢险队伍体系建设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制机制,虽然各国具体模式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各国都非常重视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例如,俄罗斯、意大利两国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建立了相对集中、多层次的应急抢险救援体系,以便统一指挥调度,实现资源共享。尽管我国的应急抢险体制和国外有很大区别,但是,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对开阔思路、明确方式、加强建设很有参考价值。

二、效能指标及建设内容

对于公共、公益职能的机构体系,其效能指标与企业的效能指标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难于量化,只能定性描述。对防汛应急抢险体系的效能,有一种传统而通俗的表达方式,叫做“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这个体系的时效、功效、成效。但这种表述对新形势下防汛抢险的指导性、针对性不强,必须与时俱进。

1.明确的体系职能

明确而完整的职能是公共组织体系的存在基础,公共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职能来展开。

防汛应急抢险体系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就是防汛抢险,对此要有完整而明确的表述。一要明确抢险区域,比如荆江抢险队负责长江干流荆江段突发险情抢护。二要明确抢险组织功能,险情发生时组织社会人力、物力实施抢险。三要明确内部应急功能,如平时的培训演练,对社会力量的培训,预案的演练与修订,器材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四要明确队伍建设的要求,打造拉得出、上得去、战得胜的抢险队伍。五要明确更大区域体系的联动功能,不仅在本区域内发挥作用,还要协助联动区域的应急响应。六要明确辅助职能,以确立抢险机构开展其他活动和经营行为的合法性,比如襄樊抢险队在非汛期和不抢险的时段,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抗旱服务等工作。

2.合理的效能指标

防汛应急抢险体系应以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快速机动”为标准,力求在时效、功效、成效上获得成功。时效——体现快速机动,及时到达。功效——体现处置有力、技术到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险情。成效——体现抢险救援成功,减小损失到最低限度。

3.科学的结构设计

考虑到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防汛指挥体系的结构,法律规定防汛为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应急抢险体系必须与这个体制相适应,所以要在省、市(州)、县(市、区)分别建立以专业抢险队伍为核心、非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配合的防汛抢险队伍体系,真正实现防汛抢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组建专业抢险队伍或机构,有4种方式:

①单独设立机构。在防汛指挥机构之下,设立专门的防汛应急抢险机构,独立法人,受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指挥调度。

②依托现有水利部门组建。在现有水利工作机构基础上组建,充实原有机构职能,充分利用原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运行条件。

③军民联办(或者警民联办)。由当地军事部门或者武警部队的人力资源和指挥系统,结合水利防汛部门技术力量,联合组建队伍。

④协议方式委托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代建。挑选本地域有实力讲信誉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以协议方式确定应急抢险的职能,由防汛指挥部门负责抢险调度并按协议支付费用。

按省市县三级分别组建机构队伍,机构名称可以借鉴消防系统和各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即省总队、市(州)支队、县大队(含重点流域、大型水利工程、有防汛任务的大型企业),县以下根据需求以乡镇或街道为单位建立临时性相关组织。

各级队伍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联系、合作关系,名称中的省市县只是辐射区域、活动范围的表示,各机构只对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负责。

4.完善的调度预案

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内水文气象和自然地理条件;二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洪水灾害及重要险情;三是防汛抢险机构和能力布局;四是本机构职能范围;五是接险启动运作程序;六是各种险情抢护方案;七是保障运行方式;八是通信联络手册;九是注意事项;十是相关附图,图示河流、湖泊、水库以及防洪工程、抢险物料位置,机动运行路线等。

5.有效的运作方式

作为一个体系,它的运作不是孤立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响应是这个体系最优化的运行格局。

①实行信息互通。充分利用防汛部门的信息通信平台,随时掌握水雨工情和险情动态,提前做好相应安排。各抢险队伍利用这个平台,充分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关系协调,为快速联动、有效抢险争取时间。

②实现资源共享。各专业队伍之间实现人员、设备及物料的共享,实战抢险时能够做到无条件统一调配和使用,实现抢险资源效能的最大合理化配置。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和地域特点,目前防汛抢险物料分布和配备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抢险队伍的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也有很大差异,全部实行等量配置,也是一种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减少浪费,充分发挥物料最大使用的效果。

③做到优势互补。各专业抢险队伍在抢险能力及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充分整合各专业队伍之间的人才、设备优势,发挥最大抢险能力。

④实施联动响应。通过各相关专业抢险队伍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出险地点就近出击,快速联动,实现险情的有效抢护,通过联动解决抢险时效问题。

三、体系的制度构建

1.驻防布局网络化

机构队伍虽然按行政区域组建,但布防地点不一定和指挥机构重叠,一般驻防地点应设在交通方便,靠近江河、堤防、水库的地方,便于快速反应。

2.培训演练经常化

抢险队伍个人岗位变化和自然更替,以及不经常进行实战抢险活动,都会影响抢险技术的熟练掌握,要靠培训、演练巩固和传承抢险技术。这种培训演练要制度化,不能随意变更,要有明确的时间、时段、内容、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志愿者征召正规化

志愿者是抢险队伍的辅助力量,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性力量。抢险行为多数情况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志愿者是主要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要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操作,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为他们参与抢险提供优待条件、保障条件、社会条件,按照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4.社会资源利用制度化

防汛应急抢险需要大量的设备机械,抢险队伍本身不可能完全配备,必须依靠社会资源的临时征用,虽然法律对此有规定,但具体操作也要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用得有效、有力。要与大型抢险设备的所有者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确保关键时刻随时调用,用后的善后事宜也能有所保障。

四、效能保障条件

1.体制保障

防汛应急抢险体系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职能体系,受政府或其协调机构直接指挥运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必须按常设机构来建立。政府设立的机构,有很大的公众信任感,有利于职能的行使。至于有防汛任务的大型单位、企业,由其根据需求来确定体制。

2.经费保障

由于防汛应急抢险体系具备公益性政府职能,其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应由财政预算负担,列入部门预算或者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主要是保障与抢险职能相关的部分,包括人员经费、设备经费、培训演练经费、抢险工作经费、劳务费、机械设备租金等方面。

3.机制保障

自然灾害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特点,洪水灾害还有周期性特点。抢险行为的偶然性对机构的持续运作有不利影响,所以,抢险队伍要实行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即在不进行防汛应急抢险时,要有正常工作职能。

4.队伍保障

专业抢险队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技术、重大险情抢护上。专业队伍中要有三类人员:一是管理人员,承担队伍自身管理;二是技术人员,掌握各种抢险技术,有判断、处置各种险情的能力;三是技能人员,会操作使用专用或特殊的抢险设备。同时,防汛抢险还需要大量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来自志愿者和社会力量。

5.技术保障

防汛抢险涉及抢险技术、施救技术、高科技应用能力、设备驾驭能力。目前的防汛抢险技术,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工经验。要解决抢险技术和人才断档问题,一靠持续培训演练;二靠抢险模式的转变,由依赖人工转化为依赖科技。

6.手段保障

现代抢险必须配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基本设备,提高抢险效率和成功率。如高性能多功能的通信、导航、定位设备,全天候的搜寻搜救设备,快速急救设备,水上高速船艇,水下探险、整险设备,便携式供电设备,水陆两用或者水陆空三用交通工具等等。

五、效能的发挥

1.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队伍要做到应急反应高速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全体队伍在主汛期必须始终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出发。各项设备整理维护得当,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可以使用。

②及时掌握各种防汛动态信息,包括中长期气象信息、实时水情信息、水利工情信息。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网、防汛专网获得这些信息。

③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接受险情报告,保持所有通信设备畅通。

④建立专用报警系统。通过公布报警电话、报警电子信箱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使发生在基层的洪水险情能及时传递到应急抢险队伍驻地,避免中转环节过多导致信息失真和迟滞。

2.淹没区生命救援能力

当洪水意外进入保护区域时,救援受灾人群是应急抢险队伍的第一职能。一要快速搜索找到人群,二要快速输送到安全地点,三要救护受伤人员,四要驱避有害生物,五要避免污水侵害,六要及时抢修设备故障。

3.重大险情抢护攻坚能力

洪水给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造成的险情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几大类:一是漫溢类险情,二是溃口性险情,三是工程性险情,四是山洪险情,五是城市应急排渍。

4.抢险技术的指导能力

应急抢险在使用技术手段的同时,离不开大量人力资源,有效组织抢险行动,是抢险成功的重要保证。应急抢险的组织,要实行准军事化行动,令行禁止,抢险方案确定的技术内容,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实施到位。

5.社会资源的组织调度能力

抢险队伍在征用抢险设备时需坚持三个原则:时间最短,路径最短,最为安全。抢险队伍必须掌握全省各地交通路况,准确定位抢险地段的地理位置。

6.与军队、群众抢险队伍关系的协调能力

在处理大面积重大险情时,在人力资源上必须依赖人民解放军和群众抢险队伍。必须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处理好不同群体、团队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内耗和资源浪费,发挥各路人马的整体最大效力。

[1]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陈烨兴,周伟彬.浙江省农村水电站防汛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0(12).

[3]苏忠林.公共组织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险情防汛队伍
夏季防洪防汛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防汛当前莫添乱
可爱的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