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市生态水城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0-02-13苏冠鲁朱逢春郝桂文

中国水利 2010年21期
关键词:青河跨河沂河

苏冠鲁,朱逢春,郝桂文

(1.淮委沂沭泗局沂沭河水利管理局,276004,临沂;2.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76001,临沂;3.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工程处,276004,临沂)

山东省临沂市主城区面积156 km2,城市人口152万人,是鲁南苏北区域性最大的中心城市。为塑造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临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生态水城建设整体思路,以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水与城市的和谐发展、重塑山水新沂蒙为目标,努力打造以水为魂的最佳宜居城市,促进临沂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临沂生态水城建设概述

临沂因濒临沂河而得名,是一座美丽的滨水生态城。临沂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城区内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等7条河流纵横贯通。从1997年开始,以沂河城区段建成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小埠东橡胶坝为标志,拉开了建设临沂大水城的序幕。目前,已在沂河、祊河、小涑河、柳青河等主要河道上建成拦河蓄水闸坝17座,一次蓄水约1.6亿m3,水面面积 48.5 km2,平均水深3 m,水面长度88.5 km,对大水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临沂城下游沂河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治淮重点工程,2009年工程竣工后可回水至小埠东橡胶坝坝下,小埠东橡胶坝与沂河上游的桃园橡胶坝、柳杭橡胶坝和祊河上游的角沂橡胶坝、花园橡胶坝、小葛庄橡胶坝形成的水面连为一体,构筑了临沂大水城的骨干框架。穿城而过的小涑河通过节节拦蓄,主槽水面也已相互衔接。沂河、祊河、小涑河三大河流的拦蓄工程,使三大河流形成大水面、大水体的同时,也为临沂大水城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3年以来,临沂市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修建了长106 km的沂河、祊河城区段防洪堤工程,规划建设了9个广场、18个特色园区和36处景点,绿地面积达18km2。整个滨河城区段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风光带。环城水系的治理改造工程,使大水城建设在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水面保证的基础上,形成沂河补充柳青河、北城新区水系,祊河补充小涑河,小涑河补充南涑河、陷泥河、青龙河、鹰沟河,从而基本形成“船在水中游,水在城中流”的环城水系。滨河城区段跻身于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是水利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7年2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滨河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临沂大水城建设美化了城市生态环境,通过48.5 km2的水体自净,可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提高地下水水位1.59 m,调节温度1℃~2℃,相对湿度10%~15%,每天可制造氧气2400 t,吸收二氧化碳3400 t、二氧化硫近300 t,被誉为“城市氧吧”。

二、生态水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临沂大水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呈现出“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滨水生态特色。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工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沂河上游大中型水库尚未加固完成,不能满足建设大水城的水量和防洪安全需要;现状梯级开发的拦蓄水量还不能满足建设大水城需要;部分防洪堤与现状桥梁或道路交汇处,受现状情况影响,尚未达到防洪封闭;柳青河左岸防洪堤尚未实施;南涑河尚未进行疏浚治理,其排涝能力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临沂市尚未开展编制城市洪水风险图,无法利用其进行风险管理和调度洪水;城区沿河加工厂和居民小区污水的排放,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河道的水质,与城市的发展需要不协调;小涑河、陷泥河、青龙河、李公河、柳青河等在恢复自然河道、开展生态治理、集中保护两岸湿地和城市水土保持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水上游览观光、水上运动项目、水上民俗活动相对较少,水城的水文化得不到充分体现;满足城市跨河发展的跨河交通设施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滨河景区建设规划滞后,部分建筑物与大水城建设不协调;水利管理工作仍有薄弱环节,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大量拦蓄水工程建设增加了沂河洪水调度的难度。

三、生态水城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根据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2020 年临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219 km2,2020年以后城市建设用地按300 km2控制。到2020年把临沂市建设成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现代化气息浓厚、经济快速发展、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商贸城、滨水生态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水城的规划建设要围绕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交通、水管理等建设。

1.保证生态水城水量需要的水工程建设

临沂城上下游修建的刘道口、小埠东、桃园、柳杭、角沂、花园、小葛庄等7座拦蓄水工程是大水城水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水源工程不仅是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用水的水源保证,而且整个城市工农业用水也依赖于这些水体,从水资源供需关系上分析,尽快在临沂城沂河、祊河上游建设保证大水城需要的新的拦河蓄水工程十分必要。

沂河、祊河河道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枯水期径流量很小,河川径流量的80%集中在汛期6—9月。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及年际年内分布不均,现状沂河、祊河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用水效率低,致使近远期水平年下存在较大的用水缺口,这个缺口在临沂城区段体现更为明显。为满足生态城市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一方面对临沂城上游25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另一方面建设梯级拦河蓄水工程。规划在沂河柳杭坝、祊河小葛庄坝以上再建6座拦河闸(坝),可一次性增加拦蓄水量近6200万m3,形成既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又满足大水城建设生态景观的需水量。另外,对上游大中型水库进行优化调度,尽可能多地拦蓄地表水资源,为大水城水量作储备。

2.生态水城水安全工程建设

沂河、祊河是两条大型的山洪性河道,源短流急,洪水来势凶猛,峰高量大,暴涨暴落,防洪任务十分繁重。沂河、祊河、小涑河、柳青河防洪堤工程及分涑入祊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临沂城的防洪能力,但城市的整体防洪标准仍不足50年一遇。临沂大水城的建设,始终要把城市防洪放在第一的位置。目前,临沂城在防洪方面城区段沂河、祊河的防浪墙工程及柳青河左岸防洪堤尚未实施,部分防洪堤与现状桥梁或道路交汇处,受现状情况影响,尚未达到防洪封闭,应尽快列入计划实施。陷泥河综合治理、南涑河河道疏浚治理也应尽快完成,以提高临沂城的排涝能力。城市洪水风险图是洪水科学管理调度的重要依据,应尽快开展并完成临沂市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

3.生态水城水环境建设

临沂大水城水质包括沂河、祊河大水量水体的水质和小涑河、陷泥河、青龙河、柳青河、南涑河输送水体的水质。大水量水体水质一般较好,其纳污能力较强,通过沿河污水收集,基本上在城市中心区段切断了污染源。但由于沿河污水排入使其成为大水城建设中水质改善的焦点和难点,即受城区建成区雨污不分的条件限制,难以从改造城区管网和集中收集角度彻底治理,我们也试图从汛期和非汛期的划分上来寻求处理措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水污染河道的问题。为此,加强点源和面源的治理才是根本,即零排放目标是彻底解决穿城河道水质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减少污水进入环城水系,尽可能减少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在污水处理厂规模降下来的同时,使穿城输送水体的水质得以彻底改观,实现小水量输送水体的水质穿城后不污染。穿城河段集水面内以居民小区和加工厂家为单位,引进先进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实现全面处理,真正达标,尽量回用中水。同时对沿河面上的污染,通过集雨处理系统,切断马路及其他面污染源。枯水季节采取自流引水,使穿城河道形成长流水。在采用以上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出台居民小区改造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政策,开展小型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建设试点,引导居民自发利用中水。

4.生态水城水生态建设

目前,临沂城沂祊河水景观、水环境已初步显现,构筑了大水城中心大水域的水景观。水域开放空间是临沂市作为跨河建设城市中最具自然特色的空间,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水体的功能,使河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注重生态,确保城河共融,需要将小涑河、陷泥河、青龙河、李公河、柳青河等全面纳入自然河流的生态恢复,包括恢复自然河道、开展生态治理、集中保护两岸湿地。

在水体恢复方面,要避免侵占河道空间,杜绝填埋污染水体和占河行为,积极恢复原有洼塘。借鉴历史水体再生的经验,尽量恢复临沂城原有水域,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水陆空间,从水生态水景观角度使城市环境和谐。同时打通景观河并与小涑河水系游览通道相连,实现景观河与小涑河、沂河、祊河的游览通航。城市水土保持也是水生态水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大水城建设治理城区的内容,对推动大水城建设,减少面源污染,提升城市档次都具重大意义。

5.生态水城水文化建设

水是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象征,大水城的标志之一是大水域,而大水域可增进开放空间的活力,沂河、祊河宽阔的水域为水文化的建设提供独特的自然条件。一是开展水上游览是较为有效的措施。据统计,巴黎1999年接待8000万外国游客中,有5000万人次有乘船从水上体验巴黎风光的经历。借鉴其经验,推动水上游览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水域空间的利用率,还可以使游人通过独特的角度领略水域特色。特别是在整个中心城通过沟通旧有水系,包括打通小涑河到陷泥河和青龙河,柳青河到沂河,李公河到沂河等水系,组织实施水交通,重现宋代兴盛的环城水路游览活动。二是在滨河景区举办文艺节目,引入赛龙舟、放花灯等民俗活动,也可以布设全年的节庆活动,以促进水域空间的活力,加强两岸与河流的互动,使跨河发展的临沂城水域空间既充满生气,又独具魅力,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三是开展高水平的水上运动项目活动,打造“时尚临沂、动感水城”。纵贯南北的沂河从城中穿过,优越的位置,开阔的水域,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塑造出“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人文、自然景观,非常适合举办水上运动项目比赛。2010年10月,被称为“新极速运动的开拓者”的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沂河上举行,使临沂城市形象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将进一步促进临沂的国际化进程,带动临沂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6.生态水城跨河及沿河交通建设

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城市建设格局,表明临沂市已经步入了大规模跨河发展时期。两岸滨河防洪工程的标准提高,为城市跨河发展提供了安全,而城市化加速带来的对城市用地的大量需求,两岸滨河大道、跨河交通和航运开发的巨大潜能,更为全市跨河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滨河城市的发展只有同时具备完备的跨河交通设施,才能转化为跨河发展的具体实践。临沂市作为临水城市用地拓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囿于跨河交通设施的稀缺,没有能力充分跨越河流。近年经过加强跨河桥梁建设,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跨河交通需求。

7.生态水城管理建设

一流的工程要靠一流的管理,才能发挥一流的效益。“重建轻管”不但影响了河流特色的保护和长久延续,进而会削弱河流与城市特色,因此加强工程管理已显得十分迫切。河道管理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既应从污染源控制、河道清污方面加强水质的保护,又要关注破坏河流突发事件及其处理,也要注重日常的维护管理、疏浚清淤,为保护河流特色作出持续努力。同时还应针对不同尺度、不同水体的河道设立水土保护标准,指导河流的保护与开发,并针对不同功能河段,研究污水总量控制方案和管理办法。临沂大水城面临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水利、规划、城建、环保、园林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要进行防洪评价。河道内拦蓄水工程的建设,为临沂大水城提供了水源条件,同时也给防洪调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要积极探讨并制订科学的调度运用方案,并服从流域洪水的统一调度。

[1]杨春侠.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何冰,王延荣,等.城市生态水利规划[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3]刘延恺.论城市水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R].

猜你喜欢

青河跨河沂河
沂河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生态恢复对策
舟桥兵:跨江跨河搭大桥
饲猴人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跨河特大桥悬灌梁合拢段施工技术
风吹过沂河淌(组诗)
沂河临沂站洪水预报影响因素分析
夜访天青河
文艺女青年之歌
城市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