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务基础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

2010-02-13田亦毅曾庆彬

中国水利 2010年14期
关键词:数据资料信息资源管理水务

田亦毅,曾庆彬

(1.广东省深圳市水务局,518036,深圳;2.广东省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518036,深圳)

一、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含义和管理要求

水务基础信息资源泛指在水务工作中产生和获取的,可供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基础性数据资料。如水文信息、水质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等。这类数据资料是水务系统、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涉水工作的依据。从水务系统外部获取的,开展水务工作必需的数据资料,比如城市空间地理信息,也应列作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看待。对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准确掌握基础信息资源的特性和内容

明确水务基础信息包括哪些门类,每一类信息包含什么样的结构和内容;这些信息如何产生,如何验证,如何传输,如何使用,如何保存;这些信息如何发展变化,变更频率和变更幅度如何;信息由谁负责管理。还要明确各类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实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和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方便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这些标准规范包括信息的命名和编码规则、信息存储、传输和交换的标准规范,关于信息内容的标准规范等等。

3.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掌握信息的物理分布、内容和使用方法,建立和维护查询使用信息的技术平台,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通过综合采取各类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所管理的各类信息完整、正确、精确,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提供前提和保障。

二、水务基础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充分掌握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织的信息资源情况,才能跳出部门利益的约束,站在全系统的高度来分析和消除制约信息采集存储的各类障碍。

2.有利于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基础信息一定要准确,否则建立在此上的各类分析处理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保障信息的准确性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共同努力。从技术角度看,保障信息准确性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利用先进技术,在信息产生的源头直接获取信息。但作为信息源头的水务基层管理单位技术力量却相对薄弱,往往难以胜任各类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管理要求。在组织的高层建立专职机构,集中统一直接管理位于基层的各类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有效消除影响数据资料准确性的人为因素。从管理角度看,由高层级的独立机构来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还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责任的分解细化,确保责任落实,有利于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成效考核、实施信息失真时的责任追究等,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3.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使用

通过集中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对水务管理部门内各单位拥有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定期普查和编目,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编码规则和存储标准,约定单位之间和单位内部的信息交换方法,建设和维护整个系统共用的信息检索和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平台,监督和考核信息共享使用情况,从而保障水务基础信息顺利共享。

4.有利于降低信息资源管理成本

对整个组织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消除组织内各部门在信息管理软硬件设施上的低水平重复投资;能够从整个组织的高度来优化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输环节,提高信息使用效率;能够集中整个组织中的信息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有效降低信息资源管理成本。

三、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分类

1.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根据信息采集的频率,可将水务基础信息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两大类。动态信息是指持续发展变化的信息,例如水文、水质、水务监管、执法等信息。静态类信息是指保持相对稳定的信息,例如水利工程的竣工图、供水企业的基本情况等。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的管理要求不同。动态信息强调时效性,要求尽可能缩短信息传输和处理时间,比较适合自动化采集和管理。静态信息往往难以自动采集,通常用人工测绘、人工编写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编,信息更新和使用过程也相对复杂。

2.公用信息和专用信息

根据信息的使用对象,可将水务基础信息分为公用信息和专用信息两类。公用信息是指可同时提供给多个对象使用的信息,比如水质信息不但水务局开展工作需要,环保局等单位也需要,社会各界也非常关心。专用信息是指仅供个别对象使用的信息,如防汛部门使用的防汛物资储备信息。从管理角度看,公用信息管理强调共享性,保障向各方提供的信息准确一致。专用信息管理则强调针对性,提供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尽量满足特定用户的要求。

3.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根据信息的产生点是否在水务系统内部,可将水务基础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大类。例如规划、国土部门提供的全市涉水地域遥感图像属于外部信息,市水务局拥有的水务工程图纸资料则属于内部信息。受行政管辖权限影响,两类信息的管理环节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内部信息采集、审核和存储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自行实施。管理上要求建立有效的验证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外部信息直接从外单位获取,通常不需对这类信息再进行审核验证。外部信息要求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即由本单位指定部门统一对外获取信息,经整理归类后分发给内部各单位使用。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内部各单位多口对外,重复获取信息,或获取到的信息存在尺度不一、互相矛盾等问题。

四、当前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状况

1.对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认识不足

①认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附属工作,不必作为一项单独业务来研究和实施。如果信息资源本身的基础性整理、验证工作没做好,计算机系统就会因为缺乏工作对象而形同虚设。认为只要建设好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实现信息共享的观点也是基于同样的误解。无论有没有计算机系统,都需要信息共享,都需要对基础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只是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手段,只有对信息资源管理到位,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有效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②认为集中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就是要把各单位的信息全部集中起来,统一采集、存储和管理,这样做工作量大,难以实现。这种观点是对基础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片面认识。集中管理并不意味着数据资料一定要在物理上全部存到一起,而是更多的是强调逻辑上的集中,即对用户而言,是通过单一的平台使用和管理各类信息资源,并不关心信息实际存放在何处。在综合衡量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分布式或集中式存储,甚至两者结合的数据存储方式,都可实现逻辑上的数据资料集中管理。统一管理主要是指标准、规范的统一,强调要有明确的机构来开展相关标准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督查验。虽然承担具体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工作的机构也许不止一个,但严格落实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标准规范,就能保证各个单位信息可共享互通。统一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同类信息资源的统一采集和存储管理,比如全市的水文数据资料统一由水文部门来采集和管理,水利工程图像监控系统整体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来承担维护任务等等。这类统一管理能够发挥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基础信息资源相对分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深圳水务局还未开展全局范围内的水务基础信息资源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工作,现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全局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统一规划,还存在同类信息分别由不同部门自行收集管理的现象,容易导致信息内容互相矛盾。如果水务系统内各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料内容不一致,又缺少权威的数据资料对外发布渠道,就容易造成水务部门对外发布的水务基础信息不准确。这种信息资源管理状况既不利于水务工作开展,也会对水务系统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滞后于水务事业发展

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水务工作的范围快速拓展,排水、治污、城市供水等方面的业务纳入水务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量大大增加,但相关管理和共享工作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各项传统水务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精细,使得现有信息资源构成也越来越复杂,数量不断增长,内容变动更加频繁,靠目前这种侧重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很难达到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

五、集中统一管理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议

1.明确责任单位和责权范围,集中统一开展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关系水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且工作对象复杂,动态性强,涉及面广。只有指定专职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管理职权和责任划分,才能保证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长期稳定有效开展。由于此项工作与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建议由水务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来具体承担本单位的此类管理任务。这些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常态性工作:

①制定和发布水务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全系统基础数据资料管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②建立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定期对本单位水务基础信息资源进行详细摸底调查,调研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制定和完善水务基础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标准规范。明确各项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采集、审核验证和更新的责任。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监督和考评。

③建立和维护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的软硬件平台。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规划,建设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和水务基础数据库,为采集、传输和共享使用各类水务基础信息提供安全、稳定、快速的通道和存储管理平台。

④统筹协调对外提供水务基础数据资料。由本单位的水务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政府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和信息公开要求,向政府其他部门、上下级单位及社会各界提供水务数据资料。

⑤统一管理从外部获取的涉水基础信息。明确由本单位水务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从外部获取各类水务基础信息,并统筹协调这些信息在水务系统内各单位的共享使用。

2.加强档案管理,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

工程档案和行政文书档案资料是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加强档案管理也是提高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①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类工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制订水务工程档案资料数字化的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开展数字化档案资料的移交检查和入库登记。资料按要求进行数字化归档的工程才能通过竣工验收。确保各类水务工程的竣工资料能及时、完整、准确地纳入水务基础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

②建立数字档案资料内容审核机制,确保电子数据的准确性。审核应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审查移交的数字档案与书面图纸、文件材料是否对应,内容是否完备。二是对数字档案资料的内容进行验证,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性。由于此项工作专业性较强、业务量大,建议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承担,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主管部门根据第三方审核意见决定某项工程档案的电子资料是否符合条件,能否纳入水务基础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

③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尽快实现档案资料网上查询共享、实现档案系统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根据标准规范,将现有的档案资料全部数字化并集中存入水务基础数据库。建设网上共享使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档案的报送、审核、归档、分类、查询等各项业务,面向水务系统和社会各界提供高标准的水务档案服务。

3.加强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建设和管理

①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源水、地下水、供水、污水水质等在线监测系统和水文自动化测量系统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丰富监测参数,提高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覆盖率。通过完善监测监控网络和实施监控数据资料共享,使水务主管部门完整掌握水的自然循环和人工循环全过程的水文、水质数据资料,更好地开展水务一体化管理。

②改造现有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一是对部分没有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水利工程进行改造,以满足远程监控要求;二是对已经实现远程监控的工程,按照统一的标准将重点运转参数实时写入水务基础数据库,实现工程运行信息的共享,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运行状况。

③统一建设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提高大坝安全监测效率。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辖区内水库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并将大坝监测信息纳入水务基础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

④统一开展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管理。由于各类监测系统涉及的技术领域不同,难以全部由某个单位来开展运行管理,因此可按照水质监测、水文监测、视频监控、工程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类别划分,将每类系统整体打包,统一开展此类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

六、结 语

将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从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抽取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经常性事务来组织和实施,这一思想既是水务信息化工作本质的反映,也是水务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集中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基层单位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信息采集质量的问题,消除水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降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促进水务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水务基础信息资源,才能够为科学开展各项涉水决策提供丰富、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满足水务工作精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管理要求。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与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2]万超,潘安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J].北京水务,2007(4).

[3]王道席,梁剑辉,马辉.“数字黄河”工程信息资源共享策略[C]//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6).

[4]陈筱云.深圳水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J].深圳水务科技,2008(1).

猜你喜欢

数据资料信息资源管理水务
做好普查数据资料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以“七人普”数据资料开发为例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浅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H公司电工产品战略上的应用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羌年”的文化数据与命名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方案在基层党校中的实践运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