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0-06-12王立慧

中国水利 2010年14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渣场料场

王立慧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430064,武汉)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防止堤防沿线的水土流失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覆盖率较高,属轻度水土流失区。然而,堤防工程建设主要以土方施工为主,工程所需土方量大,涉及的取土场、弃渣场范围广,对地表的扰动剧烈,如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因此,堤防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一、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特点

长江堤防工程线路长、影响范围广,沿线地貌类型多,工程建设对地面的扰动类型也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所难免。根据堤防建设的特点,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产生部位主要位于堤身开挖面、填筑面,料场开挖面,弃渣场及新修道路等,产生时段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和施工后期。

1.堤防主体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特点

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土堤加培、吹填、水下抛石、混凝土和砌石工程、堤身锥探灌浆、拆除工程、涵闸重建加固等工程。主体工程在修建时需要平整场地,即根据地貌的不同需要回填或开挖土方,这时会产生一定的土壤侵蚀。

2.土料场水土流失特点

长江干堤土料场大部分为草灌地,开挖边坡较陡,但开挖平面大部分较为平整。料场施工完毕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开挖面上已自然恢复植被,有些开挖面被当地居民复垦或恢复植被,但仍有部分料场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在试运行期,由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防治效果的滞后性,开挖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土壤侵蚀。

3.弃渣场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调查资料,干堤项目弃方主要来源于堤身加培清基、堤基处理清基、护岸削坡、穿堤建筑物改建和征地拆迁等施工项目。弃方用于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的场地平整用土,对没有另设专门弃渣场地的堤防工程,无需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4.施工场地治理区水土流失特点

项目施工场地基本上是征用堤外平台或堤内压浸平台部分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均恢复成主体工程平台,无需新增水保措施。施工区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设前期,场地平整过程中会由于表层植被破坏、土石方开挖等产生土壤侵蚀,在试运行期因植物措施防治效果的滞后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土壤侵蚀。

5.施工道路区水土流失特点

施工结束后,堤外便道恢复成与堤防连接的上堤路;堤内便道部分留作村道和镇公路,部分拆除。施工便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方开挖和地表的破坏会产生一定的土壤侵蚀,产生的土壤侵蚀量较小。

二、防治目标

湖北长江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总目标:控制项目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并在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重建新的、更好的生态与环境。具体目标:对因工程施工扰动、占压的土地分区合理安排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计划,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对弃渣场布设合理的防护措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益,有效控制现有弃渣的流失,对现有弃渣拦渣率达到98%以上;项目区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实施完成后的项目区内水土流失要得到有效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5%以上,现有水土流失量控制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1.5以下。工程完工后,项目区宜林宜草面积绿化率达到98%以上,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通过绿化美化建设,使项目区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为当地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是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湖北长江堤防建设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主要是移民安置区。

1.水土保持分区

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土壤特性、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项目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防治类型区分为5类,分别是主体工程防治区、土料场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场地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

2.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体系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体系中以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评价和复核为主,具体防治措施布设见图1。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已经结束,主体工程区大部分区域的水土流失已经得到控制,堤顶公路硬化,堤外边坡硬化,堤内边坡草皮覆盖,平台内植树等已经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但据现场调查发现,主体工程区还需要补充部分排水沟工程、内平台防护林篱笆防护措施以及管理区和哨所绿化工程。

图1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体系图

2.土料场防治区

根据现场调查,各区域所需填方土料受到地段地形条件限制,各施工单位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取土方式,如一些标段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利用建设场地平整弃土;多数标段采用协议取土,结合当地情况将土料场改建成鱼池或自然水面,或复耕,将岗地改建为平地等。对目前没有得到恢复的土料场,应及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据现场调查,土料场治理措施的指导思想为稳定边坡,理顺排水,恢复植被。

(1)堤内平地土料场

堤内周边地形平坦的土料场,其开挖面是自我封闭的汇水地形,可根据挖深和附近水源情况,将有水源保障的土料场改建成水面,发展水产、水禽等养殖业,或种植水生经济植物。对当地降水丰富,但蓄水设施不足的地方,可将挖深较大的土料场改建成水塘,完善周围的集水沟,蓄积降水用以农业灌溉。对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开挖深度基本一致的土料场,取土结束后,根据当地需要,恢复耕种或栽植速生林,提高土地利用率。

(2)堤外滩地土料场

位于堤外滩地、汛期容易被水淹没的土料场,土质肥沃,自然植被恢复较快。对汛期不易被水淹没的土料场,根据当地需要,开挖面经平整后,复耕或栽植速生林。

3.施工场地治理区

施工场地是以布置在大堤内外永久性征地和租用周边村组空地为主,施工结束后,所占的永久性征地均已按主体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对少量未恢复的施工场地,其水保措施为清理施工废渣,平整场地。清除后的场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与其周边平台绿化保持一致。

4.施工便道治理区

根据现场调查,随着土料场取土结束,分布在外滩土料场的临时道路基本已自然恢复植被,高程低的外滩已成为自然水域。分布在堤内土料场的临时道路,基本保留作为乡村道路使用。目前,有的区段还在施工,分布在平台和堤坡的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按平台和堤坡的设计标准予以恢复。

5.弃渣场治理区

长江堤防建设项目弃方主要来源于堤身表层清除、护岸削坡、涵闸改建、土料场清表及房屋拆迁等施工项目。在堤防建设过程中,按照“充分利用,就近填洼,讲求经济”的原则,对弃方进行了合理处理。对还没有达到水土保持要求的弃渣需继续进行治理,治理措施为:

①对随意堆放的少量弃渣进行清理,集中运至附近的土料场,用于平整取土坑,并恢复植被保护地表。

②对堤身清表、护岸削坡、涵闸改建开挖形成的土石方,结合堤段周围地形和工程设计进行回填利用,主要用于回填低洼地,平整施工场地,平整施工道路等。

③房屋拆迁沿堤线分布,拆迁产生的弃方以混凝土渣和砖石为主,能利用的砖石由户主或当地利用,剩余的废渣就近填埋于低洼地。

五、建议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要贯彻到堤防工程建设的始终。不仅要对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还要对堤防工程建设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在堤防工程建设完工后,对水土流失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达到长江堤防工程的建设目标。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水利工程和其他开发建设项目一样,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唐萍,翟立,柳七一.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J]. 人民长江,2002(1).

[2]高宝林,高武林,郭晓亮.湖北中小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对策[J].湖北水力发电,2009(5).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渣场料场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五一水库工程平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不同防治措施对弃渣场土壤侵蚀的影响
——以四川杂谷脑河古城水电站弃渣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