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个水土流失治理案例特点研究

2010-04-25赖永辉

中国水利 2010年14期
关键词:龙泉水土保持流域

赖永辉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510635,广州;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30072,武汉)

一、几个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

案例—:广东省惠东县乌塘小流域

1.治理前基本情况

广东省惠东县乌塘小流域面积16.99km2,属滨海低山丘陵区,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群众生活能源短缺,导致对森林过量砍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该流域作为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在1987—1991年期间进行了治理。

2.治理措施

①修筑水土流失防治建筑物。治理期间,建谷坊1座,拦沙坝2座,沟洫0.82万m,完成土方量25.32万m3,石方 186m3。

②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丘顶、丘脊及部分坡地的强度侵蚀及崩岗流失地选用耐旱、耐瘠、速生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5年来共营造水土保持林390.43 hm2,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林木生长,使林地迅速覆盖。

③营建经济果林和果基鱼塘。

3.治理成效

①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5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7 km2,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已由治理前占总面积的36.1%下降到3.35%,治理程度达到 94.3%,造林 576.67 hm2,其中人工林265.47 hm2,改造疏幼林203.27 hm2,种果 107.93 hm2,植被覆盖率由29%上升到53%,森林覆盖率由22.8%上升到41%。

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人均粮食产量从治理前(1986年)的338kg提高到498 kg,人均收入从403元提高到1072.4元。

③初步建立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护和开发体系。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把治理水土流失和经济开发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充分调动普通劳动群众的开发积极性,建立起了开发与防护一体化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案例二:福建省兰岗溪小流域

1.治理前基本情况

福建省永定县兰岗溪小流域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城西南部仙乡境内,流域总面积15.9 km2。兰岗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期为1984—1991年,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为5.5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8%,其中强度流失面积 216.47hm2。

2.主要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共完成封禁治理558 hm2,强化治理 468.53 hm2,修水平梯田75.06 hm2,挖鱼鳞坑 30.67 hm2,开竹节沟60.67 hm2,修谷坊3座,蓄水塘9口,开机耕道18km。

②林草措施。造水土保持林69.73 hm2, 用材林 236 hm2, 丛生竹1.67 hm2,种草灌 58.93 hm2,同时栽种经济果树102.2hm2,其中杨梅30 hm2,蜜柚 35.6 hm2,双华李 17.07 hm2,余甘19.53hm2。

③发动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治理。共有农户550余户参加治理,总投工25.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3.4万m3。

3.治理成效

治理后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充分控制,土壤结构性能得以改良,与此同时,流域内各地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案例三:河北省龙泉庄小流域

1.治理前概况

龙泉庄小流域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属低山丘陵区,流域总面积12.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4km2。治理前土地瘠薄、生产条件差,再加上常遭受旱灾、水灾的侵袭,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水平很低。

表1 各地建立的水土流失防治综合体系

表2 各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措施及成效

2.主要治理措施

龙泉庄小流域于2004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到2006年,该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 km2。具体治理措施主要有山区综合开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

3.治理成效

①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0%提高到90%,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5万t,新增蓄水能力25.75万m3。

②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本村山场面积大、坡耕地多和地处京东板栗产业带这一优势,集中发展板栗栽种,使这一优质高效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③治理后,龙泉庄小流域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600元。项目区内的龙泉庄村和小河营村真正成了以生态、高效农业为依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共性规律分析研究

由以上列举的3个不同地区的成功治理案例可以看出,三地均主要采用了以下共同的治理模式和方法:

1.建立了科学合理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土流失防治综合体系

水土流失防治综合体系主要由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体系构成。三个案例中建立的水土流失防治综合体系如表1所示。

2.实行水土流失治理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只有在治理的同时能够为地方和普通民众带来经济效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能深入、彻底、全面地开展。三个治理区的治理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的措施方法及其效果见表2。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水土流失治理和维护工作,单一地依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其力度并不足够,甚至成效甚微。只有全面调动水土流失防治区内以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考虑他们的想法和需要,才能促使其主动参与并协助完成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也能使他们今后自觉地维护地方的水土保持成果。

[1]李智广,等.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2008(12).

[2]王越.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1(11).

[3]王礼先,孙保平,余新晓.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王礼先,朱金兆.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王汉存.水土保持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6]田国纯,闰淑娟.龙泉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与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8(4).

猜你喜欢

龙泉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龙泉青瓷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