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2010-02-13杨柳
杨 柳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水务局,753400,平罗)
近年,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宁夏水利积极践行“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和南部开源”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青铜峡灌区、固海扬水灌区已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沙坡头灌区已列为《加快灌区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近期重点建设规划》九大项目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尽快批复实施青铜峡灌区、沙坡头灌区、固海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根据2004年水利部农发办编制完成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将宁夏还未改造的15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以及已改造但还需续建改造的3处重点中型灌区纳入修编规划。经过对全自治区18处中型灌区的改造建设情况摸底调查,提出了宁夏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该规划将为宁夏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一、宁夏重点中型灌区基本现状
宁夏现有灌溉面积5万~30万亩(0.33万~2万hm2)的重点中型灌区19处,合计设计灌溉面积10.64万hm2,有效灌溉面积 7.61万 hm2;引水能力110.73 m3/s,年供水能力9.34亿m3;现有干支渠长度 2 062.26 km(砌护长度1 200.01 km)、砌护率58.2%,现有干支渠系建筑物17218座。按引水方式,重点中型灌区类型可分为自流灌区、扬水灌区、库井灌区。
①重点中型引黄自流灌区共有2处,即跃进渠灌区与北滩长鸣灌区,合计设计灌溉面积2.04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8万hm2;引水能力30.50 m3/s,年供水能力 3.246 5 亿 m3;现有干支渠长度296.15 km(砌护长度21 km),现有干支渠系建筑物2219座。
②重点中型扬黄灌区共有11处,涉及南山台子扬水灌区、扁担沟扬水灌区、孙家滩扬水灌区、甘城子扬水灌区、玉泉营扬水灌区、黄羊滩扬水灌区、闽宁镇扬水灌区、临河扬水灌区、陶乐扬水灌区、五里坡扬水灌区、三棵柳扬水灌区。合计设计灌溉面积5.5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26万hm2,灌区总人口18.12万人,粮食产量 41 301万 kg;引水能力56.90 m3/s,年供水能力50 530.7万m3;设 1~4 级扬水,净扬程 6.6~135 m,总装机容量3.7万kW;现有干支渠长度958.36 km (砌护长度597.12 km),现有干支渠系建筑物7492座。
③重点中型库井灌区共有6处,涉及隆德县渝河库灌区、西吉县葫芦河库井灌区、彭阳县茹河库井灌区、彭阳县红河库井灌区、原州区清水河库井灌区和海原县西河库井灌区。6处重点中型库井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1万 hm2,有效灌溉面积 1.77万hm2,灌区总人口79.93万人,粮食产量 24 033万 kg;引水能力 26.63 m3/s,水源工程年蓄水能力1.08亿m3,水源工程年供水能力1.04亿m3;现有干支渠长度807.75 km(砌护长度581.89 km),配套建筑物7507座。
二、宁夏重点中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夏重点中型灌区大多建于20世纪60~80年代初期,经数十年运用,灌区普遍存在工程设施老化、效益衰减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宁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含黄河过境水)不足700 m3,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全自治区有9个城市缺水,近50万城市居民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4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按照现状用水水平预测,到2020年全自治区缺水7亿m3,枯水年缺水将更加严重。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已成为宁夏农业和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干旱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干旱频繁是宁夏的主要气候特征,特大旱、重旱年份占30%。因干旱平均每年有20万群众饮水困难、20多万hm2作物受灾。干旱引起的民生问题仍然很突出。
3.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改造配套任务艰巨
引黄灌区是在古老灌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自流灌区骨干渠道砌护率仅23.6%,骨干渠系建筑物损坏率高达40%以上,骨干沟道的治理率仅为15%,支斗渠砌护率为33.6%,农渠砌护率仅有6.5%。扬黄工程设备超期运行,库井灌区田间配套严重滞后,无法保证正常供水。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迫切需要加快更新改造。
4.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用水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宁夏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农业,核心在灌区。现状农业用水量占93%,引黄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0左右,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低,节水潜力大。1998年以来,国家平均每年安排给宁夏灌区节水改造资金0.5亿元左右,按已批复的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规划,完成该项目每年需要投资3.0亿元,投入和需求相差6倍。由于投入不足,节水型社会进展缓慢。
5.灌区管理体制僵化,自我发展能力差
重点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管理体制僵化、机制不活、责权不清,管护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管护经费短缺,水价偏低以及水费计收困难等问题。根据灌区供水成本测算,现行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的50%~70%,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起不到调节作用,同时,长期低价供水致使供水工程运行维护难以为继。
三、宁夏重点中型灌区规划
1.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①项目区的选择以农业主产区为开发重点,连片开发,先易后难,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在评价项目区现有灌排系统合理性的基础上,按照“以供定需”原则,在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提出切合实际而又可行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
③依靠科技进步,采用与推广适合本项目区实用的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④加强管理,理顺关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并坚持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2)规划目标
①北部引黄灌区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维持“塞上江南”健康生命。
②宁夏南部山区6处库井灌区加快流域治理,发展流域经济,探索水保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共赢的路子,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居品位。
2.项目区选择
宁夏有重点中型灌区19处,其中2003年以来进行改造或正在改造的有4处,即扁担沟扬水灌区、南山台子扬水灌区、中宁北滩长鸣自流灌区、平罗县三棵柳灌区等,其他15处灌区尚未进行节水改造。
①对没有进行节水改造的15处重点中型灌区,因其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有效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值,将15处灌区列入节水改造规划项目区。
②已进行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平罗县三棵柳灌区,需要进行改造的工程内容基本与批复的工程改造内容一致,经节水改造后不需再次续建,因此不再列入节水改造规划项目区。
③已进行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扁担沟扬水灌区、南山台子扬水灌区、中宁北滩长鸣自流灌区,设计工程内容与需要改造的工程内容以及批复的改造工程内容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将这3处灌区还需进行的续建改造的内容列入改造范围,3处灌区列入节水改造规划项目区。
由此,共有18处中型灌区被列入规划项目区,其中,位于粮食生产重点县内的灌区7处,南部山区的库井灌区6处,引扬黄灌区周边的重点中型灌区5处。18处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2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7.29万hm2。规划的骨干工程内容为水源及渠首、干支渠工程,及流量大于1.0 m3/s的斗渠、干支渠系建筑物和相应排水骨干工程。
四、保障重点中型灌区发展的措施
1.科学制订规划,指导水利建设
提高全社会对水利规划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做好宁夏重点中型灌区规划论证,注重对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按照保粮食安全、保社会稳定、保民生需求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宁夏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近期和中期规划,统筹考虑全自治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明确各市(县)一定时期内的用水总量,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划用水。规划工程性节水、非工程性节水和其他途径节水的措施。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充分利用自流、扬水和库井,合理配置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解决宁夏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2.切实强化宁夏重点中型灌区建设保障措施
近年宁夏重点中型灌区水利建设得到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低水平徘徊的局面,投入明显不足,投工投劳锐减,使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凸显,因此必须加大宁夏重点中型灌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加强宁夏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结合支斗渠的灌排体系和田间工程,实行畦田建设,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宁夏已实施的4个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项目工程,节水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泵站建设是宁夏农业节水潜力最大的项目,是后续效益最多的工程,对“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保障粮食安全作用尤其明显。
3.加快推进农业节水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节水改造工程投入机制,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助的多元化节水改造建设机制。二是科学合理、分期分批地进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并不断建立和完善建管体制,形成灌区合理的用水分配制度和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三是制定鼓励节水效益与工程管理相配套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四是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五、几点建议
1.大力支持民生水利建设
宁夏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性战略措施,同时对于保障黄河用水安全和改善黄河生态与环境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可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批复,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请求国家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批复实施青铜峡、沙坡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建设项目,早日将宁夏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省(自治区)。建议国家设立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投资渠道,并在科研专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减免水利工程地方配套资金
1998年以来,国家在下达项目建设资金计划时,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宁夏是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地方财力薄弱,配套资金无力解决。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给项目审批、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恳请国家免除宁夏南部山区的库井灌区5个县 (区)水利工程项目的配套资金,引黄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控制在工程总投资的10%以内。
3.建立稳定长效的水利投入新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和“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节水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灌区节水改造列入同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形成工程管理单位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和民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新格局,真正让农民成为民主管理者、受益者、投资者。
4.建后运行管理及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工程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准确核定工程或用水性质,积极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和管养分离为主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以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为重要内容,在抓好灌区管理单位“定编、定员、定岗”改革的同时,积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管护机制。加快水权改革的步伐,建立节水补偿和激励机制。不断改进收费方式,形成规范的水费收缴机制。适时适度地推进水价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机制。
[1]宁夏水利志[S].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2]宁夏水利新志[S].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S].2008.
[4]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S].2005.
[5]水利部农发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