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10-02-13本刊编辑部
二月春来早。在期盼中,2010年春天带着大自然关于农历虎年的讯息如约而至,轻盈走进人们的生活。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第七次通过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强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其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奏响了春之序曲,明确了水利发展任务,提振了水利人的信心。文件强调“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指出: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文件强调“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指出: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
文件强调“要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指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继续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舍饲圈养,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和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指出: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文件在强调“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时还指出: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
强基础、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服务“三农”发展,水利重任在肩、责任重大。2010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水利工作“三大任务”“四项工作”和“五个突破”中直接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的就有6项之多,水利在稳农惠农中的基础性地位显而易见,水利致力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决心显而易见。可以讲,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新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新部署,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就是水利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已经呼吸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春之生命。让我们在春天里迈开矫健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新要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迎接更加美好的水利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