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及管理探讨
2010-02-13张咸荣
张咸荣
(浙江省浦江县水务局,322200,浦江)
一、基本情况
通济桥水库位于浙江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距浦江县城约4 k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04.5 km2,正常库容0.588亿m3, 总库容 0.8076亿 m3。通济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鱼和生态供水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水库于1958年12月开工建设,1962年4月蓄水运行。通济桥水库是浦阳江干流骨干防洪水利工程和重要的生态环保旅游水源地,也是浦江县城及多个乡镇赖以发展的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区。水库直接保护浦江县城、黄宅等6个乡镇 (街道)的防洪安全,保护人口25.26万人,农田 1.02万 hm2(15.31万亩),与下游梯级水库诸暨市安华水库联合运用,防洪保护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浙江省诸暨市等。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714万hm2;电站装机容量1 760 kW,年均发电量约400万kWh。
由于当初建设时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再加上长期以来维修加固资金不足,工程老化、退化现象严重,20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经过了多次应急处理和保坝加固,但背水坡局部已发生塌陷,干砌石护坡风化侵蚀,坝体渗漏,溢洪道无预泄设施,不能有效调蓄洪水等安全隐患一直未能根除。一到汛期,这些“病根”随时可能病变,成为浦江防汛的心头大患。
二、严格报批程序
通济桥水库的除险加固早在2001年就列入浦江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2年7月浙江省水利厅组织专家组对通济桥水库进行安全鉴定,得出以下结论:通济桥水库是浦阳江干流骨干防洪工程,紧靠浦江县城关,属三类坝;坝体心墙黏土属高分散性土,又有集中渗漏区,坝基存在渗流重大隐患;溢洪道、输水隧洞及其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等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水库已不能正常运用;建议尽早进行除险加固。2002年8月,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确定为三类坝。同年浦江县水务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设计院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2003年5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4年3月,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浙江省水利厅共同主持召开了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重新编制了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2004年4月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复核,同年11月浙江省水利厅根据太湖流域管理局复核意见对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批复。2005年12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为6 602万元。
三、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
浦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为确保工程建设管理有序进行,浦江县政府专门成立浦江县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经浦江县政府批准,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为项目法人,抽调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参与施工和管理。同时,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组建了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监督组,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帮助。水利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省水利厅以及金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专家,多次到工地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度汛检查,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积极配合,为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进展顺利。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帮助使得工程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完成。
四、实行招标投标,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施工队伍
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浙江省水利厅招标办的监督指导下,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浙江日报在国内公开招标,并通过浙江省重大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开标、评标。确定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监理公司为监理单位,资质等级为甲级,负责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主体工程监理;浙江省金华顺泰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承担土建Ⅰ标(大坝加固、溢洪道改建和加固、输水隧洞改建等)和泄洪渠整治工程施工;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承担Ⅱ标(大坝原位观测及自动化工程)施工;浦江县宏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管理房及仓库工程施工。以上单位均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二级或房屋建筑工程二级以上资质。在整个招标投标过程中,严格遵循招标投标的基本程序,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为工程的高标准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1.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划分为4个单位工程,分别是大坝加固工程、溢洪道改建工程、泄洪渠整治工程、管理房及仓库工程。其中大坝加固工程、溢洪道改建工程为主要单位工程,两个主要单位工程共分16个分部工程。工程建设项目繁多,指挥调度非常关键。为避免各分部工程相互干扰,工程建设指挥部与设计、监理、施工各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编制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工期。在施工计划安排上优先安排水下工程,尽量减轻防洪压力;同时加大人力、物力和设备供应,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并对可能遇见的洪水制订了合理的抢险应急措施,备齐备足了防汛抢险物料,确保水库安全。2006年4月,开工后仅5个月就完成了大坝和溢洪道主体工程建设,4月13日通过了浙江省水利厅组织的临时蓄水验收。通济桥水库2006年蓄水量达到了3 700万m3,满足了灌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经济效益超亿元,社会效益显著,浦江县委、县政府和浙江省水利厅专家给予了高度赞誉。
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工程建设指挥部始终把确保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狠抓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标准施工。从细微处抓起,决不放松。按照工程建设指挥部和监理部的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质量自检。同时,监理部加强现场检查、检测,严把每一个单元、每一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关,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开工后,项目监督站成员采用巡查和抽查的办法,经常到工地现场对工程实施、中间产品或原材料进行检查检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工程质量进行及时评定。
3.狠抓安全生产
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安全生产规定,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宗旨,结合创建水利系统国家文明建设工地,制定了各种安全生产措施,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落实到班组、个人。工程指挥部一班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真抓实干,以工地为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整个工地呈现出高标准施工、安全施工的氛围,未发生任何安全和质量责任事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4.搞好资金和档案管理
在搞好施工的同时,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上级文件精神,合理调度运用工程资金,实行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没有发生挤占、挪用资金的情况。按照创建优质工程的标准,建立了档案室,指派了专职档案员,从严从细做好工程图表、文件、原始记录、录像等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工程资料准确完整,为工程施工和管理运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5.注重水土保持、环境建设,建造精品工程
对美化水利工程、建造精品工程,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主要做法:①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施工,狠抓施工质量。在提高施工质量上下硬工夫,常抓不懈,毫不放松,努力打造精品工程。②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优化施工方案,注重学习兄弟单位工程建设先进经验、先进技术,使建成的工程新颖、别致。如大坝迎水面护坡整治、溢洪闸交通桥改建、大坝右坝头修整、上坝公路侧眺望台和碑记石建设等,使水库面貌焕然一新。③注重绿化、美化,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大坝背水坡面积1万多m2,通过覆土绿化,形成整齐的绿色景观带;上坝公路边坡建有颇具特色的水泥墩,种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改善了坝区景观效果;右坝头整治后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景观小花园等;建设管理房尽量保留了原有的大树;管理处办公区、大坝坝脚堆料场等,都采取了植树、植草皮等绿化措施,以及放置风景石美化环境。
六、工程效果显著
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计划工期,于2009年年底基本完成了工程建设,彻底根除了水库安全隐患。影响水库安全的问题解决后,通济桥水库实现了正常蓄水的预期目标,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从原来的106.2 m(黄海高程,下同)提高到108.6 m,汛期可恢复兴利库容1 248万m3。同时通过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增加灌溉面积5 000亩 (333 hm2), 提高了防洪、灌溉、生态、发电等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2010年罕见春汛,使水库最高水位超汛限水位0.51 m,水库溢洪道在除险加固工程后由敞开式改为3孔闸门预泄,在2010年春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济桥水库大坝安然无恙,浦江人民谈洪汛而色变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工程建设标准高,质量效果好,被主管部门评定为优良工程,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被评为 “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受到了库区周边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经防渗加固和内外坡整修后的大坝,植草绿化,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环境;上坝公路的修建,不仅满足了防洪需要,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交通便利;水库溢洪道建闸后,汛期可在适时适量预泄与蓄水之间进行灵活操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水库蓄水,降低洪水产生的灾害,保护下游工矿企业、村庄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除险加固工程后水库蓄水量的增加提高了水库的供水能力,通济桥水库作为浦江县最大水源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工程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相协调,保护了水库库区及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对浦阳江沿岸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生态效益日益显现。风景秀丽的库区成了人们休闲游览的新去处,成为浦江西郊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