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大事记
2010-02-12
(1)
2006年以前
2003年1月17日,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的毛坝1井在长兴组测试,获天然气日产33万立方米,实现了南方海相勘探的重大突破。
2003年7月30日,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的普光1井长兴组测试,获日产42.37万立方米高产气流。其后,2004年8月~2006年1月,又分别在普光2井、普光4井、普光6井、普光5井的长兴组、飞仙关组测试获得日产6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产工业气流。
2005年4月22日,河坝1井在飞仙关组试获天然气日产29.60万立方米,不含硫化氢,这是通南巴构造飞仙关组首次钻获高产气流。
2005年8月~10月,毛坝3井、双庙1井分别试获天然气日产22.32万立方米、32.76万立方米。普光构造外围甩开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2005年12月28日,普光气田第一口开发井普光302-1井开钻。
2006年
3月5日,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破土动工,标志着普光气田产能建设全面铺开。
4月3日,中国石化对外宣布:中国石化发现了国内丰度最高、储量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
7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自将普光以及川东北天然气开发建设及管道外输工程定名为“川气东送工程”。
9月15日,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指挥部扩大会议在集团公司机关召开。时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周原宣布集团公司成立川气东送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指挥部及领导班子。党工委书记周原,副书记曹耀峰(兼),副书记张旭,指挥部指挥曹耀峰,常务副指挥何生厚。
9月21日起,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指挥部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机关人员按照总部要求,陆续进驻达州,拉开了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序幕。
10月26日,齐鲁达州化肥厂破土动工。
11月22日,指挥部与达州市召开第一次工作联席会。
12月6日,大湾2井飞仙关组测试获日产58.6万立方米高产气流,实现了普光气田主体与外围大湾构造连片。
12月27日,普光气田第一个地面集输工程黄岭隧道通过竣工验收。
12月20日至2007年1月3日,清溪1井发生溢流险情,经过三次抢险施工,压井封井取得成功。
(2)
2007年
1月21日,普光气田发现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排名第二。
2月10~11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定普光气田普光8井区和大湾1井区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净增含气面积41.17平方公里,新增未开发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50.02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773.92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611.57亿立方米。至此,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到3560亿立方米。
2月14日,普光气田开发及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得到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复。批复内容包括普光气田开发工程、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工程、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三部分。
2月27日,勘探南方分公司组织完成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研究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负责人马永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3月15日,川气东送管道第一、第二、第六、第八山区线路试验段正式打火开焊,标志管道山区线路工程正式开工。
3月18日,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元坝1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7170.71米,钻井周期325天,创川东北深井施工新纪录。
4月9日,川气东送建设工程获得国务院正式核准,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
5月12日,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川气东送工区内全面建立推行HSE管理体系启动会。
5月13日~7月15日,中国石化开展川气东送建设工程中期评估,确定了川气东送工程总投资为634.95亿元。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对工程项目开展中期评估,在国内重大工程建设中也是首创。
5月25日,长输管道安徽试验段在
(3)
2008年
1月21日,河坝2井飞仙关组酸化测试获天然气日产204万立方米(不含硫化氢),这是川东北探区又一重大成果。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川气东送建设工程部分工区有强烈持续震感,部分井队出现一定程度灾情。党工委、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
5月13日,指挥部派出普光应急救援中心和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共123人的救援队伍赶赴地震灾区,帮助地方抗震救灾。由于任务完成出色,两个单位均被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安监总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6月30日,《普光气田大湾区块开发(优化)》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查。优化后设计产能由33亿立方米/年增加到37亿立方米/年。
7月11日,新清溪1井飞仙关组裸眼测试获天然气日产106.78万立方米,创川东北地区常规测试单层日产量最高纪录,不含硫化氢。
7月28日,刘家坡隧道竣工。至此,普光气田主体集输工程中的5条隧道全部竣工。
7月30日,普光气田第一口试气投产井普光302-2井完成投产作业。本次施工创出多项国内同类施工之最。
8月8日,大湾402-2H井开始钻井施工,普光气田大湾区块正式开发建设。
8月16日,普光气田一期集输工程5站3线土建工程全面开工。10月26日,集输酸气管道焊接工程正式开工。
10月28日,川维2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11月2日,普光气田220千伏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
12月26日,齐鲁达州化肥项目装置中交。
12月29日,川气东送天然气利用项目川维30万吨/年醋酸乙烯开工奠基。
2009年
2月20日,达州支线顺利投产,总长近60公里。
3月1日,长输管道高家坝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总长92.7公里的72条山体隧道全部贯通。
3月18日,双庙102井嘉陵江—飞仙关组测试,获日产20.36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普光气田向西南方向进一步扩大了含气面积。
3月22日,重庆支线顺利投产,管道总长近300公里。4月11日顺利实现向四川维尼纶厂供气。
4月13日,普光气田前期2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集输工程中交。
4月29日,管道工程南京长江定向钻穿越工程顺利完成,管道穿越长江距离3910.17米,创长输管道同类施工世界新纪录。
5.融入企业文化。在融合宝胜原有文化、航空工业文化、核安全和军工质量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编撰《胜之道》等一系列宝胜文化读本合集,以公司核心价值观体系凝聚团结广大员工。
4月30日,元坝12井长兴组经酸化测试,获天然气日产53.14万立方米,取得了元坝地区礁后浅滩领域的重大突破。
5月5日,普光105-2井顺利完钻。至此,普光主体38口开发井钻井工程全部完成,钻井总进尺22.7万米,平均井深5974米,平均单井钻遇气层338.7米,平均建井周期285天。
5月26日,马101井须一段常规测试,获最高日产60.11万立方米工业气流,这是川东北地区陆相勘探常规测试获得的最高日气量。
7月5日,元坝4井雷口坡组测试,获日产68.37万立方米高产天然气流,这是元坝雷口坡组岩性圈闭的新突破。
7月16日,川东北—川西联络线东段普光首站至平昌分输站77.94公里干线、草池首站至平昌分输站43.03公里支线全部贯通,10月6日注氮封存备投。
7月25日,国内首口川西海相超深科探井川科1井成功钻至井深7560米顺利完钻。
8月10日,普光气田前期20亿立方米/年集输系统工程完成酸气联动调试。标志着气田一期集输工程已经具备生产条件。
8月30日,川气东送管道青弋江穿越工程完工,这是管道干线最后一条河流穿越。
9月6日,普光气田后85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集输系统第二批工程中交。至此,普光气田产能建设集输工程主体建成。
9月20日,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工程从建设阶段正式转入投产试运阶段。
10月9日,长输管道普光—武汉段主干线成功投产。
10月26日,长输管道工程武汉—上海段管道主干线顺利贯通。
11月2日,天然气净化厂产出合格固体硫黄。
11月20日,元坝11井长兴组测试,获日产51.61万立方米高产天然气流,这是元坝地区礁滩复合体—礁后浅滩过渡带取得的勘探突破。
12月3日,长输管道普光—上海末站主干线全线成功投产。
(4)
2010年
1月10日,十字镇分输站—扬子石化、仪征化纤总长196公里的南京支线建成。
1月1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对“川东北地区勘探开发建设工程系列标准修订及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成果鉴定,给予“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鉴定意见。
1月16日,元坝27井长兴组测试获日产120.2万立方米高产天然气流。这是元坝地区产能最高的一口井,验证了元坝Ⅱ-2礁滩复合体良好的储集性能和含气性。
1月20日,齐鲁达州化肥厂投料开车一次成功,产出合格氨和尿素。
3月29日,苏树林在香港宣布: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
4月5日,川西深层川科1井马鞍塘组测试,获日产86.8万立方米高产天然气流(不含硫化氢)。
4月30日,从黄梅分输站至九江末站总长53公里的江西支线建成,6月16日投产,实现向江西省管网供气。
5月30日,普光3011-5井完成试气投产作业。至此,普光主体36口井试气投产作业全部完成(另两口受地震影响严重套变井暂无法施工)。
7月5日,指挥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川东北地区第四批先导试验项目立项。至此,川东北地区2006~2010年度共组织了63项勘探开发先导试验项目立项攻关。目前,已完成47个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攻关研究,培育了一批先进实用的研究成果,占领了超深高酸性气田开发建设技术高地,有力地支撑了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投产。
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在集团公司总部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题词,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分别发来贺信、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