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

2010-02-12张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人兽狂犬病病原体

张洪亮,单 虎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266109)

据WHO所分类的1 415种人类疾病中62%属于人兽共患病,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1,2]。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在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3]。已知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人兽共患病有34种,我国已证实的约有90种[4]。而宠物与人类关系亲密,密切接触机会多,由宠物带给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宠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

1 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情况

1.1 宠物数量的激增和种类的增多,使感染风险增加

我国宠物犬、猫、鸟、鱼等的数量不断上升,特别是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有犬1.5~2亿只,猫0.5~0.8亿只[5]。但据调查,90%以上的健康猫都带有病菌。我国已发现大量弓形虫病感染者,猫是传染此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在宠物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豢养宠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诸如啮齿类动物小鼠、豚鼠、金丝熊、小松鼠等作为宠物被人类豢养在家庭中。而这些动物恰恰对很多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是人兽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或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随之而来的由宠物带给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加[6]。此外,爬行类动物如巴西龟、蜥蜴,甚至蝎子、蜘蛛等节肢动物也成为都市另类宠物爱好者的饲养对象,但是这些动物也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媒介,而且目前对这些动物往往又缺乏合适的检测手段,极易成为人类感染疾病的源头。

1.2 病原体种类繁多,多数背景不清,防控难度大

宠物易感的病原体种类繁多,而且很多病原的传播途径、生物学性状、传染性和致病力等背景都不清楚。但宠物所携带的多种病原体都是人兽共患的,宠物一旦受感染就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如鸟类的鹦鹉热衣原体,犬猫携带的狂犬病病毒、钩端螺旋体、弓形体,以及由啮齿类动物传播的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咬热等[7]。在人类与宠物的接触中,这些病原就可以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的感染性疾病[8]。以狂犬病为例,2001年全国人狂犬病死亡854例,2002年死亡1003例,2004年因狂犬病致死人数高达2 600多例,位居传染病死亡数之首[9]。而据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每10万人中狂犬病发病率为0.19%,狂犬病死亡率高达96.23%。

1.3 新病原和外来病原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

近年来,一些新发的严重流行的宠物源人兽共患病不断地被发现,病种不断地增多,如由细菌引起的弯曲杆菌病、李斯特菌病;由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病;由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埃立克次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再加上不同地域间宠物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的宠物越来越多,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和宠物的进口途径不规范,进口宠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往往携带外来病原体。这些进口宠物所携带的新的病原体增加了人类新发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例如,2003年美国首次爆发的猴痘病毒感染,就是由非洲进口的啮齿类动物带入的[10]。如果此类外来病由宠物传入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技术和防治用药物,势必会引起大的流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2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种类及危害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所占比例较高[1,2]。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轻重不一,但大多数病原体的传染性和致病力较强,而且部分病原体的致死率很高。

2.1 病毒性疾病

宠物源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这类疾病较难诊治,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而且这类疾病预防较困难,致死率高,对人类的危害严重。例如,狂犬病、尼帕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等。狂犬病病毒可经携带病毒的犬等咬伤、抓伤而感染人,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感染者占80%~90%[11],发病率高,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尼帕病毒是一新型人兽共患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或感染的动物而引起,能引起广泛的血管炎,感染者有发热、严重头痛、脑脊膜炎等症状,给人及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2.2 细菌性疾病

宠物所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粪便、污染的器物、与人体的直接接触而发生感染,并且可利用外界条件进行繁殖。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细菌主要包括:引起肺炎和败血症的多杀性巴斯德氏杆菌、引起兔热病的土拉弗朗西斯菌、引起布病的布鲁氏杆菌、引起鼠疫的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败血症和胃肠炎的沙门氏菌、引起发热和胃肠疾病的弯曲杆菌等。这些疾病大多通过直接接触宠物或被其抓伤、咬伤,接触其排泄物而感染,有一些也可通过蚊虫等叮咬而传播。

2.3 寄生虫病

宠物携带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等。由于病原体的不同,其传播途径、寄生对象、发病症状等均不同。例如,接触宠物排泄物而感染的有弓形体病、弓蛔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弱,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大,病情也愈重。

2.4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在宠物体内寄生着多种此类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往往造成多种病症。如犬埃立克体,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的各类白细胞和血小板引起埃立克体病;贝氏柯克斯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会引起Q热,造成人体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可发生肺炎及胸膜炎;鹦鹉热衣原体会引起家畜、家禽和人的衣原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2.5 真菌病

除了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感染外,由于接触犬猫等宠物而出现的真菌性皮肤传染病也是常见的宠物相关性人兽共患疾病,每年约导致200多万人感染。猫比犬更容易感染并传播真菌病[12]。

3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3.1 制定宠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秩序

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宠物市场、宠物医院、宠物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宠物行业的秩序。例如对宠物市场建立疫病监测和监管制度,市场中交易的宠物不得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宠物市场应远离副食品、水果蔬菜交易市场和人口密集的生活区,还应科学划分摊位、配备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对于宠物医院设立管理条例,审查从业人员的执业资质,严格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

3.2 加强相关人兽共患病诊断技术和防治手段的研究

不断摸索掌握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发病规律及特点,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对于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是相当关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发的和外来的严重流行的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根据我国目前宠物疾病的防控现状,可主要侧重于重要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规律的研究,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动物用和人用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消毒药物的研制与筛选和治疗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等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使我国在重要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病原快速诊断技术和疫苗等生物制品生产技术水平上跨出新的一步,实现防控关键技术逐步规范化,为我国宠物业的发展,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提高与完善各级宠物防疫检疫机制,建立综合防控体系

目前,国内的基层兽医站、防疫检疫站、宠物医院是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的前沿阵地,但存在设备差、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等众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基层防疫制度。应建立健全、完善和配套各种制度,强化各级卫生和兽医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疫病综合防疫体系,对各种宠物源人兽共患病进行及时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和传播。

3.4 强化全民生物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

宠物从业人员与饲养者要有良好的自我防护、保护意识。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从动物感染上病毒或病菌;宠物饲养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兽共患疾病的防治知识,要做到在正规的地点购买健康的宠物,定期对宠物进行重要疾病的预防接种和定期驱虫;不要过分亲昵犬猫,禁止与宠物同吃同睡、共同洗澡,应尽量与宠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在被动物咬伤时要立即就医救治;严格控制人的食品和饮水不被宠物接触,同时确保食品和餐具的清洁卫生;日常要注意宠物环境、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及时清理宠物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要防止宠物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污染环境;同时还要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积极采取主动防护措施。社会都要关注人兽共患病的防治,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将宠物源人兽共患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防止其带来更大的危害。

[1]Ate EJ,Nikkita GP,Marc AL,et al.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Nature,2008,451:990-994.

[2]Cleaveland S,Laurenson MK,Taylor LH.Diseases of humans and their domestic mammals:pathogen characteristics,host range and the risk of emergence[J].Phil Trans R Soc Lond,B,2001,356:991-999.

[3]丛国顺.人兽共患病的种类、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9,7:109.

[4]张保平,李治海,赵秀萍.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及防制[J].中国动物保健,2009,4:71-74.

[5]张振兴,陈闻,李玉峰.狂犬病现状、危害与防制思路[J].经济动物报,2008,12(2):97-101.

[6]林树柱,张连峰.宠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4):80-86.

[7]Bruno BC.Zoonoses of house pets other than dogs,cats and birds[J].Pediatr Infect Dis J,1992,11:479-487.

[8]Peter M,Zimra G,Lynda O.Pet-related Infections[J].Am Family Physician,2007,76(9):1314-1322.

[9]才学鹏,景志忠,窦永喜.人兽共患疾病的流行现状、危害及其防控对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2):1084-1089.

[10]Kile JC,Fleischauer AT,Beard B,et al.Transmission of on key pox among persons exposed to infected prairie dogs in Indiana in 2003[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5,159(11):1022-1025.

[11]星晨.宠物,宠出一身祸来[J].健康博览,2003,4:40-40.

[12]徐璐,刘梦园,译.宠物相关性传染病[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6):43-45.

猜你喜欢

人兽狂犬病病原体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打败狂犬病
微信素材征集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人兽表演
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及流行原因分析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