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布鲁氏菌病

2010-02-12王兴龙杨艳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流产细菌

王兴龙,杨艳玲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62)

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除了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neotomae)两个种外,其余4个种包括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suis),犬种布鲁氏菌(B.canis)均可以感染犬[1]。这种由牛、羊、猪种布鲁氏菌引起的犬布鲁氏菌病,称为转移型。最早在1931年就报道了猪布鲁氏菌(B.suis)感染犬的病例。1966~1967年,犬布鲁氏菌病原体从犬流产组织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这种由犬种布鲁氏菌引起的犬布鲁氏菌病称为最适寄生型。犬布鲁氏菌不仅能感染各种犬,而且能感染其它动物和人,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犬布鲁氏菌与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具有相似的抗原物质,后来该抗原物质用于快速平板凝集试验(RSAT)。犬布鲁氏菌病多为接触性感染,一般犬摄食了牛布鲁氏菌感染家畜的流产胎儿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牛布鲁氏菌,还可以通过与带菌犬交配,口鼻接触等方式感染犬布鲁氏菌。感染后有的无明显临床症状,呈现隐形带菌状态。有的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淋巴结炎、睾丸炎、附睾炎、死胎、流产以及睾丸萎缩等。在治疗上单一的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要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然而该病在治疗后还会复发,因此,对于犬布鲁氏菌病的根除多采取扑杀的方法。对进出口犬的检疫是至关重要的,在输入和繁殖前进行血清学检测,将会降低犬布鲁氏菌病的发生[2-5]。我国上海口岸于1983年首次报道,从美国引进的32只小型猎兔犬(Beagle比格)中,发现血清学阳性1只,此后中国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从该只狗的血液及脏器中均分离到犬布鲁氏菌。近几年来,上海口岸又在出口的实验用犬中,时有发现血清学阳性。

1 流行病学

所有的犬都是犬布鲁氏菌的寄生宿主,历史上犬布鲁氏菌是在70年代中期在美国比格犬中最早发现的,随后我国于1983年尚德秋等在上海从1只进口的比格犬和1只中国草狗中也分离到了犬种布鲁氏菌[6-9]。从此比格犬也成为了最重要的研究犬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动物并用其进行临床试验。随后犬布鲁氏菌先后又在拉布拉多猎犬、德国牧羊犬、狮子犬等多个品种犬中发现。尽管纯种犬具有很高的染病率,但是杂交犬或是性成熟犬以及具有繁殖能力的犬都是易感者[10-11]。流浪犬和野生犬也是主要的传播宿主[12-16]。

一个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交配,因为布鲁氏菌在生殖道分泌物里大量寄生。有研究发现同性别的犬即使在同一笼内饲养也不会发生犬布鲁氏菌的传播[17]。然而还有的研究表明健康的雄性犬与患布鲁氏菌病的雄性犬在一起饲养一段时间后却发生犬布鲁氏菌的感染[18,19]。尿虽然在布鲁氏菌自然传播过程中不是最主要的感染源,但是在感染后第1周到3个月内尿中都可以检测到少量的细菌[18,20,21]。从解剖学上讲,尿是膀胱、前列腺和附睾等器官的感染载体。

犬布鲁氏菌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已经报道的有美国、墨西哥、英国、欧洲、巴西、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专家介绍,我国从南到北,犬群普遍存在布鲁氏菌病,南方犬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可达20%左右,北方牧区阳性率可达90%以上。目前我国犬品种繁杂,来源广泛,有来自本国的犬,也有非法入境的外国犬种,所以疫病较为复杂[22]。

无症状的犬是犬布鲁氏菌的隐形携带者。细菌从感染到定居在生殖组织大约需要3周的时间,然后开始繁殖并不断排泄,可以持续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雄犬的前列腺和附睾被认为是布鲁氏菌寄生和繁殖的最佳靶器官。对于具有生殖能力的雄性犬来说,这两个组织是细菌广泛传播的病灶区。感染后的头两个月精液里能检测到大量的细菌。

在犬饲养场,流产母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流产后4~6周,在阴道分泌物和子宫内容物仍可以分离到大量的布鲁氏菌[20]。在感染的母犬乳汁中也能检测到犬布鲁氏菌[6,23],这将会引起哺乳幼犬的感染。同时一些客观因素也可以引起布鲁氏菌的传播,如输血,阴道镜检查,人工受精以及污染的注射器等[6]。

2 病理学

布鲁氏菌通过感染后,侵入组织,并在组织细胞内增值,2~4周内出现菌血症。犬布鲁氏菌靶向定居在繁殖相关的组织(皮质类甾醇依赖的组织)。在雄性犬,主要定居的组织是前列腺、睾丸和附睾。在雌性犬,主要定居的组织是胎儿、妊娠子宫和胎盘。布鲁氏菌在雌性犬的胎儿胃内容物中也被发现[20]。

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在淋巴结内出现网状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同时在皮肤、睾丸或其他器官形成肉芽肿[20]。流产的胎盘可见坏死灶、坏死性动脉炎,并且在滋养层上皮细胞内可以检测到大量的细菌。在发炎的睾丸,可见精子肉芽肿,促使抗原物质移出,造成抗精子抗体形成[24,25]。

犬感染布鲁氏菌后的自然恢复要在感染后1~5年的时间,此时病犬无症状,血清抗体滴度在1:25~1:50[20,26]。再次攻毒,抗体滴度也不再增加,并且不会发生再次感染。

在病理学上主要表现是淋巴结和脾脏肿大、阴囊水肿、皮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萎缩等。

3 临床症状

犬布鲁氏菌感染一般多为隐性或仅表现为淋巴结炎,有的亦可潜伏2周或半年以后出现全身性的临床症状。犬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但共同症状是母犬流产和不育,公犬发生睾丸炎、附睾炎、阴囊炎。部分患病母犬在妊娠后45~55d出现流产症状,但也有更早的出现流产,体温不高。阴唇和阴道黏膜红肿,阴道内流出淡褐色或灰绿色分泌物。流产胎儿有皮下水肿、淤血、出血,部分组织发生自溶。部分感染母犬在怀孕早期即配种后10~20d,发生胚胎死亡并被吸收,不出现流产症状,但出现子宫内膜发炎,临床表现屡配不孕。感染公犬出现睾丸炎、附睾炎、阴囊水肿及包皮炎等症状。患病犬除发生生殖器官疾病以外,还可能出现关节炎、腱鞘炎等症状。犬布鲁氏菌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菌血症期长,有的犬菌血症期可持续1~2年之久。病犬偶尔出现脑膜炎、非化脓性病灶性脑炎。犬感染后还常伴有复发性眼葡萄膜炎,在眼前房液中常可分离到犬种布鲁氏菌。

4 诊断

临床症状不宜作为犬布鲁氏菌病诊断的依据。但母犬有流产史或公母犬的繁殖机能低下时就应考虑本病。流行病学、病理学也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从血液中,或是从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等材料中分离到布鲁氏菌。但因分离菌阳性率低及技术条件所限,故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血清学方法。

4.1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布鲁氏菌感染后,对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做血液细菌分离培养是最具诊断性的检测方法[32]。布鲁氏菌感染后2~4周便出现菌血症,可持续1~3年。白细胞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采集全血样本进行培养。也可采取流产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等进行分离培养。培养后,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也可用PCR方法、定量PCR方法鉴定。

4.2 血清学诊断

犬布鲁氏菌与牛、羊、猪布鲁氏菌不同的是其抗原类型为粗糙型而不是平滑型[27]。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快速平板凝集实验(RSAT或ME-RSAT)、试管凝集试验(TAT),其他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IFA)、琼脂凝胶免疫扩散、ELISA等则较少应用。

4.2.1 RSAT和ME-RSAT:快速平板凝集实验(RSAT)是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1974年在美国就开始使用,并制成了商业化的检测卡。检测速度快,2分钟就可以完成。感染后34周便可出现凝集现象[28]。ME-RSAT是在RSAT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加入了2-巯基乙醇(2-ME),增加了试验的特异性。ME-RSAT用来复检RSAT检出的阳性血清[29]。用RSAT检查犬布鲁氏菌病迄今无统一标准,墨西哥以1∶100++为阳性,美国采用1∶200++为判定标准,日本取1∶320++作为分离犬种菌的标准。我国由尚德秋提出以1∶80~100++为阳性标准。以≥1∶80++为标准剖杀犬分离菌的阳性率为47.6%,以≥1∶320++为准分离菌的阳性率为79.2%[30]。

4.2.2 试管凝集试验(TAT):试管凝集试验也是用来复检经RSAT或ME-RSAT确定的犬布鲁氏菌阳性血清。阳性反应的抗体滴度出现在感染后的2~4周。抗原是加热灭活的犬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在1∶200就可判定为阳性。当抗体滴度大于1∶200时,在血液培养时就可以检测到细菌。当检测的滴度低于1∶200时,2周后要进行一次复检。TAT检测是敏感的,但是不够特异,可能会有假阳性的结果[33]。

5 治疗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犬布鲁氏菌病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布鲁氏菌寄生在细胞内,并周期性的繁殖,时常会出现菌血症,从而给药物治疗带来了困难。单一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也不被推荐使用[26,32]。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与链霉素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治疗2~3个疗程,大约需要1~2个月的时间。抗生素治疗存在的问题是,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容易复发。

6 预防

在发情前期或发情期的血清学检测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此时布鲁氏菌数量在激素的影响下会上升。检测出的所有布鲁氏菌阳性犬应扑杀。同时犬饲养场应该至少隔离一个月以上[18,33]。检测为布鲁氏菌阳性的犬将不能用于繁殖。健康犬与感染的犬要严格分离[34]。感染布鲁氏菌的母犬能够将布鲁氏菌病传播给其后代。患病犬多数实施卵巢摘除或阉割手术,但是手术后的犬仍然可以带菌多年。布鲁氏菌病虽不能引起犬的死亡,但是因其引起的繁殖障碍,却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家养宠物犬可以通过散养犬或是野犬意外的交配而感染布鲁氏菌。目前还没有犬的疫苗可以应用。种犬场需要每年检测一次。犬舍内一旦发现犬布鲁氏菌病,所有的犬都要接受检疫。布鲁氏菌阳性犬要隔离,并且每月都要复检一次,直到无阳性犬存在。处理死亡的动物或感染的组织时要带手套并穿工作服。常用的消毒药有季铵盐、1%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强力碘溶液、70%的乙醇或甲醛。当前预防和控制犬布鲁氏菌病应做好如下工作:(1)淘汰全部阳性犬(以血清学检测为标准);(2)加强国内狗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3)加强对进口犬和种犬的检疫;(4)做好伴侣犬的定期检疫工作;(5)相关的职业人群加强个人防护。

7 公共卫生安全

自60年代末期,人们分离到犬布鲁氏菌以来,全世界已经报道了30多例犬布鲁氏菌引起人布鲁氏菌病的病例[2-5]。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对犬种布鲁氏菌有相对的抗力。感染犬种布鲁氏菌者主要是专业实验室人员、动物管理技术人员、将犬作为伴侣动物的饲养者、以及其他与犬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

人感染犬布鲁氏菌发病后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波浪热、寒战、不适、体重减轻。其他症状有头痛、恶心、肌肉以及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等。还可引起人的眼睛损伤和心内膜炎。所有的病人凝集素抗体效价高于1∶100,在病人发烧期间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犬种布鲁氏菌[35]。患有免疫缺陷病的个体更容易感染布鲁氏菌,如癌症病人、HIV患者以及接受移植的患者,同时儿童、孕妇等都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由此看来,犬布鲁氏菌病对人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检疫、净化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8 展望

一是加强布鲁氏菌病的基础研究。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布鲁氏菌病仍将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布鲁氏菌病防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客观技术条件的制约以及细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布鲁氏菌的基础研究严重滞后。有关防制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包括:不同种属感染宿主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同种属内不同菌株间生物学表型高度多样性的分子遗传基础及其机制;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机制;弱毒(疫苗)株的致弱分子基础及其机制;病原与宿主间互动机制,包括病理发生的分子机制,布鲁氏菌在体内巨噬细胞内存活、增殖及逃避免疫攻击的分子机制;免疫保护机制及保护性免疫原基因和功能蛋白等等。伴随着基因组—蛋白组相关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组随机、定向突变技术的成熟与突破,以及细菌“毒力岛”、“代谢岛”相关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组比较研究的兴起,特别是布鲁氏菌基因组工作的相继完成,为这些基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大契机。

二是加强我国犬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犬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预防研究。由于犬饲养数量的增多以及与人类的密切接触,使得犬布鲁氏菌病将成为未来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我国对犬布鲁氏菌病的分布、流行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疫苗研究几乎为零,这样既不利于犬的繁殖和饲养,也影响了人和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因此,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开展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简便快速、高通量的监测技术,研制适合犬应用的疫苗,对于犬、家畜和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Hollett RB.Canine brucellosis:Outbreaks and compliance[J].Theriogenology,2006,66:575-587.

[2]Lucero NE,Escobar GI,Ayala SA,et al.Diagnosis of human brucellosis by Brucella canis[J].J Med Microbiol,2005,54:457-461.

[3]Lucero NE,Jacob NO,Ayala SM,et al.Unusu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brucellosis caused by Brucella canis[J].J Med Microbiol,2005,54:505-508.

[4]Wallach JC,Giambartolomei GH,Baldi PC,et al.Human infection with M-strain of Brucella canis[J].Emerg Infect Dis,2004,10:146-148.

[5]Taul LK,Powell HS,Baker OE.Canine abortion due to an unclassified Gram-negative bacterium[J].Vet Med Small Anim Clin,1967,73:543-544.

[6]Pollock RVH.Canine brucellosis:current status[J].Compend Contin Educ Pract Vet,1979,1:255-267.

[7]刘苹,杨金堂,杨磊.上海地区门诊犬的犬种布鲁氏菌感染的临床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2,11:41-42.

[8]Yamauchi C,Suzuki T,Nomura T,,et al.Canine brucellosis in a beagle breeding colony[J].Jpn J Vet Sci,1974,36:175.

[9]Sebek Z,Sykora Y,Holda J,et al.Serologicky prukaz brucella canis v chovu laboratornich psu plemene beagle vceskoslovvensku[J].Cs Epidem Mikrob Immunol(Praha),1976,25:129[Small An Abstr 1977#598].

[10]Blankenship RM,Sanford JP.Brucella canis.A case of undulant fever[J].Am J Med,1975,59:424-426.

[11]Spink WW,Morrisset R.Epidemic canine brucellosis due to a new species.Brucella canis[J].Trans Am Clin Climatol Assoc,1970,81:43.

[12]Carmichael LE.Brucellosis(Brucella canis).In:Steele JH editor.Handbook series in zoonoses[M],Sect.A,v.1,1979 Boca Raton FL,CRC Press Inc.p.185-194.

[13]Nielsen K,Smith P,Conde S,et al.Rough lipopolysaccharide ofBrucella abortusRB51 as a common antigen for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B.ovis,B.canis,andB.abortusRB51 exposure using indirect enzyme immunoassay and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J].J Immunoassay Immunochem,2004,25:171-182.

[14]Flores-Castro R,Suarez F,Ramirez-Pfeiifer C,et al.Canine brucellosis:bacteri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ly infected dogs in Mexico City[J].J Clin Microbiol,1977,6:591-597.

[15]Ramacciotti F.First isolation of Brucella canis from a man(veterinarian)in Argentina,using hemoculture[J].Rev Med Vet Argent,1978,59:69[Small An Abstr 1978#28].

[16]Tsai IS,Lu YS,Isayama Y,et al.Serological survey for Brucella canis infection in dogs in Taiwan and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r canis[J].Taiwan J Vet Med Anim Husb,1983,42:91-98[Small An Abstr 1984#190].

[17]Carmichael LE,Kenney RM.Canine brucellosis:the clinical disease,pathogenesis and immune response[J].J Am Vet Med Assoc,1970,156:1726-1734.

[18]Serikawa T,Muraguchi T.Significance of urine in transmission of canine brucellosis[J].Jpn J Vet Sci,1979,41:607.

[19]Carmichael LE,Joubert JC.Transmission of Brucella canis by contact exposure[J].Cornell Vet,1988,78:63-73.

[20]Serikawa T,Muraguchi T,Nakao N,et al.Significance of urine culture for detecting infection with Brucella canis in dogs[J].Jpn J Vet Sci,1978,40:353.

[21]Carmichael LE,Greene CE.Canine brucellosis.In:Greene CE,ed.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Dog and Cat[M].3rd ed.Philadelphia:Elsevier Saunders,2006,369-381.

[22]周桂兰,李秀敏,郑瑞峰.犬布鲁氏菌病防检工作不容忽视[J].中国兽医杂志,2001,11:60.

[23]Brown CM,Pietz DE,Ranger CR.Experimental Brucella canis infection in the dog[C].In:Proceedings of the 20th World Veterinary Congress,1975:1795-1800.

[24]Serikawa T,Muraguchi T,Yamada J.Spermagglutination and spermagglutinating activity of serum and tissue extracts from reproductive organs in male dog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Brucella canis[J].Jpn J Vet Sci,1981,43:469-490.

[25]George LW,Carmichael LE.Antisperm responses in male dogs with chronic Brucella canis infections[J].Am J Vet Res,1984,45(2):274-281.

[26]Wanke M,Delpino M,Baldi P.Use of enr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nine brucellosis in a dog kennel(clinical trial)[J].Theriogenology,2006,66:1573-1578..

[27]Carmichael LE,Bruner DW.Characteristics of a newly recognized species of brucella responsible for infectious canine abortion[J].Cornell Vet,1968,58:579-592.

[28]George LW,Carmichael LE.A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canine brucellosis[J].Am J Vet Res,1974;,35:905-909.

[29]Wanke MM.Canine brucellosis[J].Anim Reprod Sci,2004,82-83:195-207.

[30]尚德秋,李元凯,李兰玉,等.我国犬种菌布鲁氏菌病的调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1,1:24-28.

[31]Lucero NE,Escobar GI,Ayala SM,et al.Diagnosis of human brucellosis caused by Brucella canis[J].J Med Microbiol,2005,54:457-461.

[32]Greene CE,Carmichael LE.Canine brucellosis.In:Greene CE,editor.Infectiousdiseasesofthe dogand cat[M].Philadelphia:WB Saunders,Co.2006:369-381.

[33]Lewis GE.A serological survey of 650 dogs to detect titers for Brucella canis(Brucella suis,type 5)[J].J Am Anim Hosp Assoc,1972,8:102-107.

[34]Johnson CA,WalkerRD.Clinicalsignsand diagnosis of Brucella canis infection[J].Compend Contin Educ Pract Vet,1992,14:763-772.

[35]Wallach JC,Giambartolomei GH,Baldi PC,et al.Human infection with M-strain of Brucella canis.Emerg Infect Dis[serial online]2004 Jan http://www.cdc.gov/ncidod/EID/vol10no01/02-0622.htm.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流产细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细菌大作战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细菌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