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的福利和管理
2010-02-12陆承平费荣梅
陆承平,费荣梅,鲁 岩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 210095)
1 宠物是家庭动物
宠物(pet)是家庭动物(home animal),又称伴侣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主要是犬和猫。虽然宠物的叫法比较普遍,概念也与家庭动物及伴侣动物相近,但是宠物是“一厢情愿”的意愿的反映,有将动物作为人类的附属品之嫌,没有体现动物作为家庭成员及人类伴侣的现代意识,因此家庭动物或伴侣动物的含义更全面准确。在国际组织的文件中,通称为伴侣动物(companion animal),较少称宠物。
2 伴侣动物不应成为流浪动物
人们开始喂养犬或猫时,一般都是满腔热情,尽心尽力。时间一长,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宠物失宠,甚至被抛弃。于是大量的犬或猫失去依附的人类家庭,流离失所,成为了“野生动物”。他们或者丧命于无声无息之中,或者顽强地在城市之中生活下来,成为今天随处可见的流浪动物,影响市民的生活及公共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遗弃宠物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发现,在我国普通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城镇拆迁:随着城镇改建,老旧民房成片拆迁,数以万计的家犬、家猫被遗弃。第二,动物生病:宠物病了不愿出钱医治,弃而不管。第三,家庭变化:家庭住地因故变动,或家庭离异,殃及犬、猫。第四,喜新厌旧:犬、猫宠爱一时,玩腻了一扔了之。
3 伴侣动物成为流浪动物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豢养宠物的居民和遗弃宠物的居民同时增多的现象。某些人只知道豢养宠物,却缺乏善待动物的伦理道德,也缺失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流浪动物成了每个城市几乎都存在的社会问题。
3.1 缺乏宠物饲养的相关知识
不少养动物的人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上,就把动物买回了家,也缺乏饲养宠物的科学知识。比如:喂养宠物所需的空间、时间、经济条件以及饲养、管护、调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等到发现问题后,一弃了之,使其到处流浪,形成后患。
3.2 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
我国目前缺乏禁止虐待动物的相关法规,对宠物主人的遗弃行为以及民间贩卖犬、猫的不当行为无从规范。如不及时出台相关规范,流浪动物的数量还会迅速增长,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些地方出于对狂犬病的威胁考虑,组织专业捕犬队大量捕杀流浪犬。虽是出于无奈,但手段非常残忍,不可为之。虐待动物罪在很多西方国家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残忍对待小动物在美国的三十多个州已被视为与抢劫、强奸一样恶劣,轻者罚款,重者面临几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监禁。
3.3 伦理道德的缺失
近年来,在发生了数起极端的虐待动物事件后,关爱动物的话题终于在我国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以及社会的关注。
甘地曾说:“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和她道德的进步,可以用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加以衡量。”遗弃、虐待动物是社会道德的缺失,是对生命的践踏,折射出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程度。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流浪动物不仅困扰人类的生活,也在拷问人类的精神文明。
4 关注流浪动物
调查显示,北京市流浪猫的数量达数十万只,几乎所有的居民小区都随时可见到流浪猫的身影,其他大城市如广州、武汉、深圳、南京等也都有类似情形。据统计,美国现有家猫约6千万只,被遗弃而流浪的猫竟有5千万只之多。一些大城市的流浪犬、猫数量仍在上升,主要是因为这些流浪动物已经适应了野外生活,能够在野外繁殖。野外生存能力强、繁殖力高的流浪猫增长速度尤其惊人。
如何遏制流浪犬、猫的增长速度,人工进行绝育手术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有些学者认为,未遭遗弃的宠物也最好能够进行绝育手术,这对宠物本身可能有利,同时也杜绝了存在的隐患。
禁止虐杀、食用流浪动物。从伦理道德上讲,基于自保和利己原则做出的虐杀动物的举动,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理应受到谴责。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禁止虐杀动物行为。据统计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有禁止虐待动物法案,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
令人不安的是,有些地方不法分子将虐杀的流浪犬、猫充当野生动物供应食客。撇开道德伦理层面不说,仅从卫生角度来说,流浪犬、猫可能是很多疾病的传播者,根本不宜食用。
成立流浪动物关爱机构。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等关爱小动物机构已经成立,协会总部在北京,设有组织、宣传、研究、联络、开发、救护收容、医疗保健等部和办公室。协会在组织、宣传和救护动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长沙、重庆、哈尔滨、南京等其他城市或地区也纷纷成立了类似性质的协会,越来越多的动物保护人士和志愿者加入到了小动物保护的行列。
5 注重伴侣动物的福利
福利如今不再为人类专有,动物也要讲福利。动物福利在当今社会已不仅仅是概念化的一般性号召,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出版的动物卫生法典对伴侣动物的福利都有专门章节的阐述,一些发达国家如新西兰出版的动物法典对犬、猫的福利也有专题阐述。法典不仅规定主人要给犬、猫佩戴电子标识,还对其食物和水、围栏、拴系与住所环境卫生、繁殖健康、行为运输以及安乐死等作了具体规定,同时提出最低标准和最佳方案。以下仅就犬的食物饲喂、饮水及犬舍要求为例,作一介绍。
5.1 犬的食物饲喂
犬主需要提供均衡的日常饮食,以保证犬的健康和福利以及保持理想体重。自制饮食不能包含犬所需的全部营养。长时间以瘦肉为主食会造成犬营养不均衡。对于出现特定健康问题的犬可饲喂特定食物。
品质优良、营养全面、平衡的商品化狗粮通常可以提供健康犬所需的一切营养素。如用上述食品,一般不建议也不需要在食品中补充添加营养素(如钙)。宠物零食一般不适合作为唯一的饮食,大部分零食营养不全面、不均衡,但可作为均衡饮食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商品化狗粮提供饲喂指南。犬主需要知道犬个体是有差异的,建议的用量可能不适合自己的犬。因此,应密切观察幼犬的增长率、体重以及与成年犬的身体状况。
5.1.1 食物与饲喂的最低标准:犬必须得到足够数量的营养食品,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满足其生理需求,包括体育活动、生长、怀孕、哺乳和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需营养;避免代谢和营养失调。
最低标准涉及身体状况。如果犬的身体状况评分为“瘦弱”,并出现其他指示为营养不良的生理或行为指标,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或者改善饮食。如果犬的身体状况评分为“严重肥胖”,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增加能量消耗、减少热量摄取,以降低体重。
5.1.2 推荐的最佳方案:断奶至4月龄的幼犬,应少量多次喂食,每天3至4次。4至9月龄的幼犬每天喂食2至3次。超过9月龄的犬,每天至少喂食一次。但是,最佳喂食次数取决于犬的品种和活动水平。为了保持最佳体重和健康,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饲养方案。如果有任何关于饲养方案的疑问,应从正确来源寻求建议。
如果犬的体重和状况评分不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尤其是出现超重情况,专家建议应采取体重控制方案。处方类食物应在兽医或其他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
5.2 犬的饮水
饮水是重要的,所有犬必须定期获得优质水。
不同犬对饮水的需求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工作量、天气条件(特别是温度)以及哺乳期的需求。一般情况,犬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50至70毫升水,当天气炎热、工作量大时需要更多的。
吃干燥食物的犬比吃罐头食品的犬需要更多饮水。牛奶不是犬所必需的,不应作为液体的唯一来源。犬在断奶后可能会失去消化牛奶的能力,继续喂奶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和腹泻。
饮水的最低标准:犬必须拥有可以经常接触的水源,以满足其饮水需要。水质必须可口,饮水内不能含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应提供足够量的饮水以维持犬的身体机能。
5.3 犬舍条件
犬需要温暖、无风、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住所,还需要一张干爽的、有足够空间躺下、站立、转身的床。
犬可以住在家里,或者住在犬舍、纸箱或木箱里。犬舍应安置在较大的安全区域以便犬随时进出,也可将犬拴在犬舍内。
一般来说,建造犬舍时应考虑下列因素:有毒物质,如铅基油漆会导致中毒。虽然金属材料的犬床易于清洗,但这些坚硬的表面可能会造成压疮,引起关节炎。而且金属笼子或带有金属屋顶的笼子在天热时会变得更加炎热,因此需要有效的通风及阴凉区。犬舍地面应无缝隙以防腿部受伤。地面应有良好的排水和除粪便设备。
5.3.1 犬舍的最低标准:必须给犬提供庇护和干燥的睡觉环境。必须采取措施,让犬在寒冷的天气保持暖和。住所必须大到足以让犬站立、转身和舒适地躺下。犬必须有地方大小便,并且远离睡觉区域。必须给犬提供通风和遮荫,防止其热应激。
5.3.2 推荐的犬舍最佳方案:犬舍应建造牢固,使用无渗漏材料。犬不应睡在混凝土或金属表面。在寄宿犬舍或宠物商店应控制通风,减少潮湿、恶臭以及经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宠物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加强宠物福利与管理,制定并规范遗弃虐待宠物的相关法规,提升全民伦理道德规范,使我国宠物业能健康稳步发展。
[1]陆承平.动物保护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6-219.
[2]National Animal Welfare Advisory Committee.Animal Welfare(Dogs)Code of Welfare 2010,C/-Animal Welfare Directorate[S].MAF Biosecurity New Zealand,PO Box 2526,Wellington 6140,2010:6-39.
[3]Kevin Stafford.The Welfare of Dogs[M].Springer.2007:83-100.
[4]Irene Rochlitz.The Welfare of Cats[M].Springer.2005:22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