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牡丹山水林城 建生态宜居洛阳

2010-02-11王治军邵安领

中国城市林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洛阳市洛阳牡丹

王治军 贾 妤 曹 鑫 邵安领

1 河南省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洛阳 471002

2 河南省洛阳市绿化工程管理处 洛阳 471002

3 河南省洛阳市国花园管理处 洛阳 471023

结合洛阳市所特有的“牡丹花城”“千年帝都”等特点建设森林城市,强化“四项措施”,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体现洛阳在建设森林城市时组织领导得力,总体规划严谨且别具匠心,宣传力度大,创建深入人心,为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的成功奠定基础。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因处洛河之滨而得名;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昔日的繁华从这里开始延伸;这里是13个王朝的建都地,建都史长达1 529年,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岁月沧桑,洛阳城兴兴废废。如何焕发洛阳名城风采,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洛阳要发挥其竞争优势就必然要将历史特色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城市森林是最具生命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市选择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构想,选择了让绿色辉映历史文化的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效益,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出创建富有洛阳特色的森林城市经验。

1 突出“四个特色”,努力提高森林城市建设魅力

1.1 突出“牡丹花城”特色

洛阳牡丹观赏历史悠久,从1983年起,洛阳市已成功举办了27届洛阳牡丹花会,成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目前,洛阳牡丹已达1 100多个品种,栽培面积近1 066.7h m2,牡丹从深墙大院走向田间地头,走向街道小区,盆栽牡丹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牡丹基地,并于去年在中南海用2 008株牡丹建起了牡丹园,让牡丹走向全国。商品牡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突出“千年帝都”特色

洛阳是一座“千年帝都”,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文化古迹数不胜数,我们结合文物保护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比如:面积100hm2的周山森林公园,是在保护四个周朝王陵基础上建起来的;面积300hm2的隋唐遗址植物园,是在保护隋唐东都城遗址基础上建成的;面积4hm2的周王城广场绿地,是在保护东周王城遗址基础上美化起来的。我们对北邙地区占地面积超过0.06hm2以上的140余座古墓进行绿化,既缅怀古人,又保护了文物。

1.3 突出“文化名城”特色

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历史上曾经出现了白居易、王铎等16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如今名城风采不减,名家辈出,生态文化也蓬勃发展,除牡丹花会外,我市每年还举办汝阳杜鹃节、洛宁苹果节、洛宁绿竹风情节、新安樱桃节、孟津荷花节、白云山红叶节等,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使全社会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

1.4 突出“水韵城市”特色

洛阳境内流域面积100k m2以上的河流有39条,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水库152座,水域面积3.6hm2,居河南首位。流经市区的河流有洛河、伊河、涧河、河等,成为市区最重要的生态走廊,也是市区的景观线和生命线。近年来洛阳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强力打造水网城市,引洛河、伊河之水入城,兴建和修复了通津渠、古洛渠等21条水系,景观水系达60km,水域面积达1 000hm2。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城的流动水网,努力再现“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的生态风貌。并结合水系资源,沿河打造绿色长廊,最典型的应为洛浦公园,她依洛河而建横跨洛河两岸,纵贯洛阳市5个区,总面积近1 200h m2。集河堤、阶堤、滩塘、河道为一体,融园林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文化为一炉,种植各类乔木近200个品种30余万株,灌木200余万株,牡丹3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绿地230多hm2,使洛浦公园形成了北岸景区、南岸景、河道水面景区。大面积绿地与宽阔的水面自然融合,呈现出了碧水蓝天,绿树成荫,花艳草绿的自然生态效果。

2 强化“四项措施”,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2.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推动力

2008年2月,洛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立了由郭洪昌市长任组长的创建指挥部,从相关部门抽调20人组成创森办公室。同时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奖惩办法等,并与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督察室还把创建工作列入周报,定期督查。市创森办不定期到相关单位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检查,给各单位打分,并把相关情况及时汇报,或在媒体公布检查情况。

2.2 实施增绿工程,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承载力

近年来,洛阳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区位优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特别是2000年以来,启动了通道绿化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乡级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先后在城市周边建设了4个万亩森林公园,在城市北部植树1300余万株,建起了面积1.4万hm2的生态屏障。2008年我市编制了林业生态建设五年规划,计划投资30亿元,实施11项工程,实现宜绿尽绿,强力打造林业生态市。2008年以来,我们按照市级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1%,县级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1.8%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各级财政两年累计投入9亿元,完成造林7.2万hm2,森林抚育和改造3.2万hm2,绿染洛阳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2.3 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参与度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意见》、《洛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意见》等文件,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补助地租、无偿提供种苗、无差别待遇等措施吸引社会各类群体投资林业建设,鼓励发展6.7hm2以上的造林大户170多户,完成非公有制造林12.3万hm2。为减轻山区森林资源消耗压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市财政每户补助300~1 000元,发展沼气45万户;2000年以来我们还陆续转移安置林业企事业单位人员2 300多人,减免林业企业债务3 200多万元。

2.4 搞好宣传动员,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影响力

为提高全市人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营造良好氛围,我们结合洛阳实际,制订了创建宣传方案,推进各个层面的宣传活动,采取版面展示、万人签名、散发资料、文艺表演、摄影比赛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知识,并编印《洛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问答》数万册发放到机关干部和群众手中。各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通过制作标语、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宣传。洛阳日报社、洛阳电视台开设专栏,宣传创建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作法。各大商场的彩屏广告也定时播放创森宣传片。尤其洛阳电视台制作多个公益广告在黄金时刻循环播出,洛阳市公交公司及出租车公司的车身广告宣传,大大的加快了我们的宣传进度,并让洛阳的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得到迅速提升。

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2010年1月,我们完成了创建各项指标,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验收组的验收。虽然我们通过了验收,但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尚需不断提高、努力建设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现代化的森林城市,让世界记住绿色洛阳。

[1] 丁荣耀.中国洛阳[M].洛阳市洛龙区旅游局,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

[2] 董莹莹,邵安领,刘红凡,等.洛阳牡丹园向规模化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10,8(2):49-51.

猜你喜欢

洛阳市洛阳牡丹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正大剧院
花开富贵
“三不够”牡丹节
洛阳市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