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82例临床分析
2010-02-11邢付强
邢付强
河南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0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1~2010-05收治的原发脑干出血8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男50例,女32例;年龄37~86岁,平均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3例,脑出血史9例,脑梗死史25例,糖尿病史者20例,吸烟时间>10 a者32例,冠心病史34例。发病到入院时间1 h~3 d。
1.2 症状与体征 运动时发病15例,其中2例发病前情绪激动,安静状态下发病67例,其中16例睡眠状态下发病。头痛20例,眩晕12例,意识障碍20例,昏迷10例,昏睡5例,嗜睡5例,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1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26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双眼向一侧凝视9例,动眼神经麻痹9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周围性面瘫16例,交叉瘫7例,偏瘫35例,四肢瘫4例,偏身感觉障碍20例,饮水呛咳29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4例,一侧巴宾斯基阳性59例,双侧巴宾斯基阳性17例,高热21例,血压>180/120 mm Hg 46例,呼吸节律不齐或微弱9例,呕吐33例,消化道出血29例。
1.3 影像学表现 所有82例病例均经CT证实为脑干出血,出血量最少0.5 mL,最多10 mL,<5 mL 49例,≥5 mL 33例;中脑出血8例,桥脑出血65例,延髓出血4例,中脑及脑桥3例,桥脑及延髓出血2例。
1.4 治疗与转归 82例患者均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和七叶皂苷钠和(或)呋噻米,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白蛋白降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同时保护脑细胞、抗自由基、抑制胃酸、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卧床,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发热者给予冰毯降温,部分病人给予药物降温治疗,呼吸功能不全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死亡32例,植物状态16例,好转9例,痊愈25例。
2 讨论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其中桥脑出血占60%以上[2]。本组病人占同期脑出血病人总数8.5%。考虑部分病人病情危重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或未就医时已经死亡。
高血压是脑干出血最主要原因[3],糖尿病、长期吸烟、饮酒史,情绪波动是脑干出血的高危因素,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有上述疾病史。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占65%,可能是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导致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动脉血管硬化,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易于形成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等条件下可导致破裂出血。控制血压,戒烟,控制血糖对预防脑干出血有益。
脑干是基本生命中枢,脑干出血病人死亡率较高,本组病死率19.5%。网状激活系统在脑干通过,受损后导致病人昏迷,本组10例起病时昏迷者均死亡,4例延髓出血,2例脑桥及延髓出血均死亡,出血量>5 mL者均存活,提示意识状况、出血量、出血部位对于判断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及其重要。
脑干出血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成功率低,不能降低死亡率[4],故临床上脑干出血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治疗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对症及支持治疗等,呼吸功能差可及时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等辅助设施,代替或辅助患者通气,以改善缺氧症状,本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占36.6%,对提高生存率起到很大作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1995)[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2-3.
[2]叶明埕.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90.
[3]孙巧丽,邱茜茜 .脑干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61.
[4]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