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
2010-02-11贾振魁贾玉冰
贾振魁 贾玉冰
1)河南滑县中心医院 滑县 456400 2)河南省卫生院学校2009级 安阳 455000
2006年以来我院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并进行对照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脑梗死患者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岁。2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所有被入选的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1],治疗组为发病至治疗时间在12 h以内的患者;治疗适应症和禁忌证严格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执行;对照组为发病至治疗时间>12 h或非溶栓适应证的脑梗死患者。
1.3 方法 治疗组:生理盐水100 mL+20万U尿激酶静滴,1次/d,按照《指南》中注意事项进行检测。对照组:按照《指南》应用降纤或抗凝治疗。2组均采用降低颅压,降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等药物等内科综合支持治疗。观察指标: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价所有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疗程10~15 d。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SSS为56.6±10.2,对照组为49.1±1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该病亦可能不断增多,因此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当今重要课题。《指南》认为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栓塞引起的颅内动脉闭塞,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治疗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本文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经SSS评分,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认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脑血流阻断30 s脑代谢即会发生改变,1 min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脑动脉闭塞致供血区缺血超过5 min后即可出现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 mbra)组成,中心坏死区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但脑血流的再通存在一个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ti me window)问题,如果脑血流的再通超过再灌注时间窗的时限,则脑损伤可继续加剧,即再灌注损伤(reperf usion damag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点在于对缺血性半影区的治疗,当缺血性半暗影区脑血流量低于25 mL/100(mg·min)时,梗死周围的组织成为可逆性缺血性损伤组织。如果治疗及时,半影区神经元组织可以恢复功能,这个治疗时间窗反映了从缺血性损伤到神经元死亡的变化过程,治疗时间窗从几分钟[当血流量低于10 mL/100(mg·min)时]至6 h不等,所以《指南》将溶栓治疗的时机定为6 h,此时为复流时窗期,为改善脑血循环,重点是缩小梗死灶的缺血范围,减轻和(或)消除脑功能缺失的征象时限。发病6~12 h后进入脑水肿期,已不宜溶栓复流[2]。有资料选择为12 h,认为发病数日后开始溶栓并未见不良反应增加,且同样有很好的疗效。如果把治疗时间窗统一固定在某一段时间,势必使一部分可救治的患者丧失治疗时机[3]。我们选择12 h也取得了类似疗效。
尿激酶能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既能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起内纤溶作用,部分药物又能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到表面纤溶作用,从而使血栓溶解,梗死血管再通,抢救缺血组织,恢复损害的神经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放宽至12 h,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0.
[2]贾云盛 .溶栓治疗脑梗死必须个体化[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5
[3]石青,马伯扬,余尚贞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7,10(3):3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