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辨治震颤研究

2010-02-11孙西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筋脉水气

孙西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 25001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医学的先河,其辨证思想至今仍广泛地指导着临床。就震颤而言,涉及条文较多,证治颇详,其辨证论治的理论思想对临床具有较大的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试就相关证治理论作一探讨。

1 虚证

1.1 阳气虚弱,肌肤失温

主症见肌肤跳动不止,畏寒,面色青黄。如《伤寒论》153条:“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病机是阳气虚弱,肌肤失于温煦。治以温阳益气,方选四逆汤。

1.2 阳虚阴盛

主症见四肢拘挛强急,呕吐下利,汗出,发热恶寒,手足厥冷。如《伤寒论》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其病机是阳气虚弱,阴盛格阳,筋脉失其温养。治当温经回阳,以四逆汤或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1.3 津液不足,筋脉失养

主症见四肢筋脉拘急挛缩,活动不便而不能伸展。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5条:“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病机是津液受伤,筋脉失养,复感外邪,治当益阴和筋,以栝楼桂枝汤加减。

1.4 阴阳两虚

主症见脚挛急,小腿肚拘急挛缩,小便数,心烦,咽干。如《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病机是阴阳俱不足,阳虚不能温养、阴虚不能濡润,治当补益阴阳,柔筋缓急,以芍药甘草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味。

2 五脏风寒证

2.1 肝中寒证

主症见两臂不举,舌燥,喜叹息,胸痛,不得转侧,食则吐,汗出。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5条:“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病机是寒邪客肝,筋脉拘急。治当温肝散寒,调理气机,以吴茱萸汤加减。

2.2 肝中风

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4条:“肝中风者,头目,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病机是风热伤肝,消灼精血,脊背筋脉失其濡养。治当清肝泄热,疏达肝气,滋养筋脉。

2.3 肺中风

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1条:“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病机是风燥伤肺,肺之宣降失职,不能敷布津液和通调水道。治当宣肺润燥,通调水道。

2.4 脾中风

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13条:“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而短气。”病机是风热伤脾,脾气郁遏,阻遏气机,水湿不化,治当清热理脾,调畅气机。

3 实证

3.1 下焦饮逆

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31条:“假令瘦人 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病机是饮停下焦,气化不利,水饮逆动。其治温化下焦,通利水道以五苓散。

3.2 邪郁少阳,枢机不利

如《伤寒论》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其证机是少阳胆气内郁,枢机不利,经气运行受阻。治宜和解少阳,方以小柴胡汤。

3.3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如《伤寒论》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病机是风寒外束,营卫筋脉受邪,筋脉失养,卫气虚弱。治法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3.4 风寒袭表,经气不利

如《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病机是风寒袭表,邪客太阳经输,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治宜解表散寒,升津舒经,方用葛根汤。

3.5 湿浊化热,筋脉失养

如《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3条:“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病机是湿热浸淫筋脉,肝阴不足不能充盈滋泽于筋。其治当清热利湿,缓解挛急,以鸡屎白散。

3.6 阳明里实,热伤津液

如《金匮要略注·痉湿暍病脉证治》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病机是阳明里实,热盛灼筋,耗灼津液,筋脉失于濡养。治当通腑泄热,急下存阴,以大承气汤。

3.7 胸膈伏饮

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11条:“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病机是痰饮久伏于胸膈,阳气不得宣通。治当温肺化饮,宣通阳气,可用小青龙汤化裁。

3.8 风寒湿痹

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1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病机是风寒湿杂至,客于肌肤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治当祛邪通经,和畅气血,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

3.9 风痰阻络

如《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2条:“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者,藜芦甘草汤主之。”病机是风痰搏结,阻滞筋脉肌肤,扰动经气。治以黎芦甘草汤因势利导,涌吐风痰,风痰除,经络通,诸证可愈。

4 虚实夹杂

4.1 阳虚水泛

主症见肌肤动,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心下悸,头眩晕,或身体水肿,或小便不利,苔白,脉沉。如《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病机是阳虚失于温养,水气侵渍四肢经脉。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

4.2 中焦阳虚,水气上冲

主症见脐上筑筑然跳动。如《伤寒论》386条理中丸用法中言:“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病机是中焦阳虚,下焦水气上冲。治以温中降冲,通阳化气,理中丸去白术加桂枝。

4.3 心阳不足,水气上冲

主症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见肾虚水气上冲证,如《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病机是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治当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4 阳虚寒凝

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9条竹叶汤用法中言:“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病机是阳虚寒邪凝滞,经气不畅,颈项筋脉失养。法宜温阳散寒,疏通经脉。

4.5 脾阳不足,水气侵渍

主症见身体站立不稳而振振欲摇动,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如《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病机是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气内停,扰动经脉之气。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4.6 气虚阳郁

主症见四肢肿,聂聂动,小便不利。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24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病机是气虚阳气郁滞,水气壅盛于肌肤四肢。治以益气通阳,化气行水,表里分消,方用防己茯苓汤。

4.7 阳气虚弱,外风侵袭

主症见四肢拘急不适,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小便不利等。如《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病机是阳气虚弱,外风侵袭,阴亦不足。治以扶阳解表,用桂枝加附子汤。

4.8 营卫失调,阳郁湿滞

主症见身体肌肉震颤,身疼重,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不能食。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29条:“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病机是营卫失调,阳郁而水湿停滞。治法为调和营卫,通阳散湿,桂枝加黄芪汤加减。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关于震颤的含义较广,超过了现代中医内科学所界定的范畴,既包括四肢的颤抖,又涵盖肌肉的跳动。简而言之,其义有三,一指头部四肢摇动、颤抖。如《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熱,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二指肌肤眼睑跳动。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13条:“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而短气”;三指四肢筋脉拘急不适。如《伤寒论》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关于震颤的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虚、实以及虚实夹杂,其阐述精辟,用方独特,验之临床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伤寒杂病论筋脉水气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知足常乐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一统天下(龙首)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