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护理几点体会

2010-02-11钟俊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
关键词:低血糖胰岛素饮食

钟俊

(四川省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金堂 610404)

目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作者在多年护理工作中总结了几点护理工作体会,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再加上环境因素,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为了让患者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护士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小讲座、个人示范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予以耐心详细的指导。

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异常心理是对自己患糖尿病持否定、怀疑心态,因而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及必要的饮食控制。也有患者对糖尿病存有恐惧心理,认为本病会终生不愈,早期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上采取消极态度。因此,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谈心、交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有的患者由于饮食控制,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恼,对并发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并发症防治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表现悲观失望、烦躁易怒、因而,护士应针对以上性格特征,多关心体贴,加强沟通,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以良好的心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饮食指导;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2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饮食是使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及代谢平衡的有力措施。

2 饮食控制

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降低血糖。每日所需的饮食总热量,成人在休息状态下每千克标准体重给予105~126kJ,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进行估算。1型糖尿病中青少年比例较高,考虑其生长发育所需应酌增10%~20%,肥胖者酌减。将计算出的总热量换算成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约占总热量的50%~60%、15%~25%、25%~30%。三餐热量分配可分为1/5、2/5、2/5,参照食物营养素含量及替换表进行合理配餐。膳食调配注重点;限制糖摄入,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提供食用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南瓜、山药等。少食油腻煎炸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3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使轻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适当的运动也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要在相对固定饮食及日常生活前提下辅以运动疗法,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中止,出汗过多时及时适量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应注射非运动部位,以免吸收过快产生低血糖,对老年人要有监护或随身携带有关姓名疾病资料卡片,防止意外。而糖尿病并发坏疽、严重冠心病、眼底出血、严重糖尿病肾病等不宜运动疗法。运动形式:运动形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糖尿病类型、有无并发症酌情选择。如平路快步行走、太极拳、下楼梯、轻微家务劳动等低强度运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及妊娠患者;慢跑、上楼梯、擦地板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仅适合于轻度糖尿病且无并发症的患者。以餐后1h开始运动为宜,运动前做5~10min的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5~10min的放松运动或伸展运动,可有效防止运动性低血糖[1]。

4 糖尿病的监测

4.1 血糖监测

耐心告知患者学习和掌握血糖监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监测血糖,可迅速获得血糖信息,使血糖水平量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减少酮症的发生。在进行指尖血糖监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性能可靠,操作简单的血糖仪,熟练掌握血糖仪的使用功能。(2)选择指端两侧消毒(因该区皮肤神经末梢分布少,痛感较轻),待干后点刺,轻压指腹,利用试纸的虹吸将血吸入试纸即可。(3)血糖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注意保存,避免潮湿,注意避光。(4)血糖要按计划进行多点监测,即进行不同时间的血糖监测。指导患者即使是出院以后只测空腹血糖是不够的,不能满足治疗要求,而应该是1周内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既可以在1d内不同时间进行4点或7点血糖测定,也可以在数天内完成不同时间的多点血糖监测,如周五完成白天,周六完成夜间的。(5)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记录中应包括每天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值和饮食量、进食时间以及用药时间,特别是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一些特别的事件,如发热等。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指标之一,其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和可靠的指标。一般认为<7%为控制良好,<9%为一般,>9%为控制不良,每3~4个月测定一次即可。尿液的监测; 尿糖测定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现在常用的测试尿糖的方法是尿糖试纸法,此法简便、准确、携带方便。但在应用时应注意试纸的防潮和有效期限,测定时试纸浸入尿液的时间应在40s~1min,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诊断治疗意义。低血糖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与进食量不够、运动量加大、药物剂量不准确有关。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医生协商制订用药方案,使用药时间与患者的工作、生活不产生较大冲突,培养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状和掌握低血糖预防措施。一般来说,症状较轻者常出现头晕、饥饿感,较重时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低血糖昏迷。为防止其产生,应让患者掌握所用药物的作用高峰时间,勿擅自停药或改量,保持药物、饮食、运动三者之间相对的恒定。保证饮食定时定量、营养均衡、避免空腹及药物作用高峰期运动,宜在餐后1h开始运动。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高糖食物,如糖块3~4块、饼干5~6块,一旦发生低血糖,及时自救并咨询医生及护士。

4.2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及观察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创伤、妊娠和分娩及突然中断胰岛素而诱发,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正规胰岛素治疗,合理安排饮食;做好口腔、皮肤、足部及会阴部清洁 护理,注意日常起居,防止感冒;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或伴烂苹果味等早期中毒症状时,及时就医。

4.3 小结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如脑卒中、尿毒症等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糖尿病及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可见,良好的护理及必要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2]。

5 健康教育

5.1 健康教育方式

由于个体间存在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因此,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应因人而异。(1)口头宣教: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层次的患者。文化层次低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应用医学术语。(2)书面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如发放健康资料、开办健康教育专栏等。(3)形象化教育:用于技术性操作,如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注射技术等。(4)讲座形式:请糖尿病专科医师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请营养师为患者做饮食指导。(5)座谈会形式:请糖尿病病史较长,具备较好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且已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介绍经验,谈切身体会,使患者在活动中获得信息,互相交流和鼓励,以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5.2 健康教育内容

(1)入院常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床头呼叫器的使用等,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2)做好家属的工作:使患者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确保患者回家后饮食、治疗及护理措施得以实施。(3)教育患者认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帮助患者掌握与糖尿病终身相伴的知识和能力,稳定控制病情,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4)了解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式及注意事项。(5)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做好饮食指导,为患者提出好的饮食建议及方式。(6)教会患者自测尿糖的方法,掌握血糖仪的使用,并能做好记录及结果评价,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7)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注射部位,时间的选择,胰岛素的贮存,并告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8)教育患者了解低血糖发生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掌握预防和紧急处理方法。(9)教育患者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早期症状,预防原则。(10)教会患者足部护理的方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11)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12)出院指导:教育患者认识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如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或及时来医院就诊,以保持血糖稳定和防止病情恶化。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加强自我保健能力,及时避免许多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其它

糖尿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含有丙酮,如烂苹果味等症状,应高度警惕酮症酸的发生,在设法通知医生的同时,要迅速建立二条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尿液送检,然后按医嘱有计划地实施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冬季流感对糖尿病人危害很大。当天气突然变冷时,糖尿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虽然能够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但同时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还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会使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另一方面,糖尿病人本身就是胰岛素不足或抵抗,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身体产热不足,常常怕冷,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在冬季遇气温下降时,较易患感冒,这也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寒冷天气还会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这是糖尿病人患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此外,寒冷造成的冻伤还是发生糖尿病病足等并发症的重要诱因。糖尿病人最易患的疾病之一就是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合并的各种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糖尿病人上呼吸道感染后更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还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另外,还容易加重糖、脂肪、蛋白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各种危重症。感染时,患者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预防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远离流感。

[1]马丽娅.糖尿病护理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88.

[2]龚红英.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6):856.

猜你喜欢

低血糖胰岛素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何为清淡饮食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健康饮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