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业在建设新农村中大有“用武之地”

2010-02-11湖北省宜都市畜牧兽医局彭陆华

中国畜牧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大户公益性畜产品

○湖北省宜都市畜牧兽医局 彭陆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畜牧业肩负着重大使命。畜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60%;我国山东、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畜牧业也同样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畜牧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畜牧业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抓好四个重点:

一、服务生产发展,以规模养殖为重点,以流通和加工为抓手,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

2008年,湖北省宜都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2.46亿元,占农业中的产值52.1%,畜牧业是该市农村四大优势产业。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畜牧业要在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中挑重担、扛大梁,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支撑。规模养殖集科学饲养、现代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于一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规模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今后五年,湖北省宜都市要下大力气发展家庭养殖场,尽快形成新的畜禽养殖主体,实现畜禽生产的“小群体、大规模”,彻底改变目前家家养猪、户户养猪的分散局面。

一是要在千家万户养殖中培植一批专业养殖大户,并对其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资金扶持,使之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成为家庭养殖场,实施畜牧业大户工程。全市计划发展畜牧业大户7000户,其中,生猪出栏20头以上大户3500户,达到“3251”标准山羊大户2000户,家禽出笼1000只以上的大户1000户,出栏3头以上肉牛大户500户。

二是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大力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努力形成畜牧区域经济特色。力争1/3的乡(镇)建设成专业乡镇,专业乡镇年出栏优质猪10万头,优质禽100万只,肉羊2万只。

三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形势,鼓励吸引非农企业、私营业主、机关转岗干部等社会各界投资畜牧业,发展家庭牧场、私营牧庄和公司制畜牧业。力争2012年全市20%的农户成为家庭牧场,畜禽饲养总量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通过小区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带动农户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提升全市畜产品集约化生产和质量档次,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质优量足的原料保障。大力发展畜牧业中介组织,突破畜产品加工。

二、服务生活宽裕,以“放心肉”为重点,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该市乃至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宜都市畜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大障碍。因此,要下大力气实施畜产品安全工程。畜产品安全的控制与管理要贯穿动物饲养、动物保护、屠宰加工和销售等整个过程,做到环环紧扣,全程监控。因此,要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饲料安全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的实施。

一是在饲养环节上推行标准化生产,把住饲养源头,防止内源性污染。要搞好圈舍卫生,改善动物生存环境,饲喂“绿色饲料”,保证饲料安全。

二是在动物疫病防治上要实行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制,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提高畜禽免疫率。要求猪、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分别达95%、90%以上。猪、禽、牛、羊发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7%、1%、3%以下。

三是要加强动物检疫、强化监督管理,把好的畜禽及其产品产地、运销、市场及屠宰检疫关,严格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外源性污染。

四是健全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督检验监测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要加大对动物疫病、药物残留监测设备的投入力度,完善监测监督手段。同时,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的监督,加大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的力度,控制药物残留,使之达到国际标准。

五是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产品标识制,强化监测监督把关。要对畜产品实行认证管理、标志管理。逐步在市和乡镇实行市场准入制和产品标识制,逐步推行动物食品分级包装上市。无包装的动物食品上市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和验证标志。

三、服务村容整洁,以治理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污染为重点,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宜都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畜禽粪便的排放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促进该市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要下大力气在全市对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一是粪便治理。按粪便产生量,建设相应容积的储粪池,并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防止污染周边水环境,同时,在其上面搭建雨棚,防止降雨(水)的进入。在满足进出料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将储粪设施封闭建造,切断畜禽粪便中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的传染途径,减少来自粪便中病原体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播风险。

二是畜禽污水治理。对年养殖500头以上的猪场,建沼气池不少于100立方米及生态微灌设施建设,对规模较少的散养户,积极做好粪便低成本发酵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是彻底解决畜禽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治理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污染,改变农村因为养殖脏、乱、差的状况,营造山清水秀、村容整洁的人居环境。

四、服务管理民主,以“以钱养事”和公益性畜牧业服务合同为抓手,不断创新畜牧业服务新农村的运行机制

“以钱养事”的核心在于公开、竞争,公益性畜牧服务项目的确定、财政公益性性资金的使用管理、公益性服务的监督和考评等环节实行公开、透明。在确定公益性畜牧服务的主体时,实行竞争投标;在选择公益性畜牧服务人员时,实行竞争上岗;这样才能达到政府、从事公益性畜牧服务的人员、农民群众“三满意”。采取全市公告、集中发包、双向选择、合同管理的办法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和管理公益性畜牧服务的主体。

一是公开公益性畜牧项目。公益性畜牧项目服务确定后,必须及时、全面地向农民群众公开,让他们知晓哪些是“政府买单”的项目,哪些是自己付费的项目。不仅要公开服务的项目,还要公开量化指标、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以方便农民监督。

二是财政资金的管理公开。财政资金的筹措与拨付、使用与管理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要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实行专户管理,服务人员的报酬要按照合同考核情况,多方签字后由财政部门直达个人账户。

三是监督与考评公开。公益性畜牧服务项目公开后,还要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并及时公开。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时,要事先征求群众意见,事中让农民监督项目实施,事后让农民参与考评。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细化服务合同和考核办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畜牧业服务新农村的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大户公益性畜产品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船祸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