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骨丸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症

2010-02-11毛继凯张景波毛春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2期
关键词:肾虚骨质疏松症通络

毛继凯 张景波 毛春华

(山东省东营市正骨医院,257300)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退化,引起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材缩短、脊柱后凸变形、骨折等。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肾虚、脾虚、血瘀引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骨痹”、“骨痿”、“虚劳”范畴,其病机特点为多虚多瘀、骨枯髓减。治则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我院用院内制剂补肾健骨丸(鲁药制字Z20060032)内服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症伴慢性腰痛,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05~2009年治疗的部分病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女性绝经1年以上,男性60岁及以上;②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③遵医嘱服药,能够收集到较为齐全的相关资料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内分泌疾病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囊肿或机能低下、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等);②其他严重疾病干扰骨代谢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③临床相关资料收集不全、未按医嘱服药或自行停药、服药后肠胃不适及对内服中药过敏等其他情况者。

本组患者60例,男性12例,女性48例;年龄 52~79岁,平均61.8±4.2岁。所有病例经腰椎X线检查和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均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8例,伴有腰椎骨质增生者51例。临床表现均以腰背部疼痛为主,其中因骨质疏松症和压缩性骨折引起腰椎后突者32例,合并下肢疼痛麻木者9例。

治疗方法

对本组患者采用本院制剂补肾健骨丸,每服10g,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糖尿病患者改为水丸,量酌减。

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骨密度和骨组织影像学改变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改善程度分级:优:疼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活动;良:疼痛明显减轻或偶有疼痛,能做轻活动;可: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疼痛;差:疼痛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仍需进一步治疗。

治疗结果为:优 32例,占 53.3%;良 17例,占28.3%;可 10 例,占 16.7%;差 1 例,占 1.7%;总有效率为98.3%。

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有增加。

对所有患者复查腰椎X线检查,发现所有患者骨小梁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变密。

讨论

西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非单一因素致病,遗传因素、钙和维生素的缺乏、雌激素缺乏、雄激素不足及老年退化性机制等均可致病。

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的记载,从其临床症状分析,骨质疏松症当属中医“骨痹”、“骨痿”、“虚劳”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以养骨,故骨及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肾气的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髓弱骨枯。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不断得以补充。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也可造成骨骼失养。肝藏血,主筋,筋束骨,筋骨相连,且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肾虚肝亦虚,若肾精不足,肝血亏损,则骨髓失其充养,筋脉濡养不足。“老者之气血衰”,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而致血瘀,这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也可兼有肝脾亏虚、气虚血瘀。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以肾虚为主的几种基本证候类型: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现代研究发现,肾虚患者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同龄组健康人[1]。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中医肾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认识。中医肾含有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其中与骨代谢关系密切的有:垂体的某些促生成激素,如甲状腺素、甲状旁腺激素、性腺激素等;肾脏的羟化酶系统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骨的生长发育、维持骨的正常成分和结构及稳定人体内骨代谢的内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肾脏对钙磷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维持血浆内钙磷的动态平衡。现代研究也证明,补肾壮骨方药具有类激素作用,可以改善体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2],调整骨代谢的内环境,调节微量元素,维持人体的钙、磷代谢,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和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的作用等[3,4]。

我院补肾健骨丸组方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方中淫羊藿、鹿角补肾壮阳;女贞子补肾滋阴、强腰膝;骨碎补、狗脊补肾强骨;牛膝、鸡血藤活血祛瘀;威灵仙祛湿通络;白术健脾补气;熟地黄、当归补血活血。治病求本,本方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补肾虚、壮筋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使骨有所充,髓有所化,筋有所养,故能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1]郭素华.肾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55.

[2]胡年宏,刘庆思.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中医正骨,2004,16(5):53-54.

[3]尹君,李根林,杜志谦.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9,21(4):20-22.

[4]张继东,夏群,金鸿宾.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中国骨伤,2004,17(1):63.

猜你喜欢

肾虚骨质疏松症通络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透视“肾虚综合征”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肾虚是种文化病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