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0-02-10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惠永华
○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 惠永华 王 路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畜牧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0年三季度,济源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3万吨、2.06万吨、1.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7.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4.4%,同比增长7.0%,增幅居全省18个地市之首;全市规模场比例为90%以上,良种覆盖率为99%。
一、发展现状
1.畜牧业成为农民就业的优选产业。养殖业是广大农民最为熟悉的一个涉农产业,是农民较容易进入的一个产业。据调查,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中98%以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目前,济源市从事养殖的专业户近万户,活跃在养殖产业链条上的农民达3万余人。
2.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省内领先。全市拥有养殖小区288个,规模养殖场558余个,养殖专业户9507户。主导产业生猪、蛋鸡、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90%,分别高于全省58%、68%、80%的平均水平。
3.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畜牧业与种植业主辅换位。畜牧业产值与种植业产值之比由2000年的0.36∶1上升到1.1∶1。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猪、禽、牛良种覆盖率分别由2000年的85%、90%、47%上升到98%、99%、90%;猪、牛、羊出栏率分别由2000年的108%、35%和60%提高到178%、66%和92%。畜牧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基本形成了平原以生猪、蛋鸡、奶牛养殖小区为主,山区以生猪、蛋鸡生态集聚区和规模场为主的产业区域布局。
4.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全市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畜牧合作组织78家,经纪人500多名,全国500强双汇集团、六和集团、行业龙头青岛康大(肉兔)、柳江集团(蛋鸡)均落户济源市。目前,双汇50万头生猪基地项目、柳江300万只蛋鸡林下生态牧养项目、康大1000万只肉兔生产加工项目都正在推进。
5.畜牧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济源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了一批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全市拥有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85家,无公害生猪认证规模40余万头。
6.畜牧业产业素质增强。服务层面上,畜牧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由10年前的40余人扩增到现在的200余人;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市政府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防控大楼;生产层面上,经过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养殖户已基本具备了应对市场波动的定力和耐力,产业群体稳定,规模日益增长。
7.畜牧业投入前所未有。一方面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从2004年开始,市财政以年500万元、1000万元、1500万元递增到今年6500万元的资金投入扶持畜牧业,助推了济源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银信部门向养殖业投放贷款达7亿多元。
二、制约瓶颈
1.总量不足。近年来,济源市畜牧业纵向看,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由于历史底盘小,横向较量在全省生产总量不具优势。在地市范围内,济源市畜牧业生产总量指标在18个地市中处于下游;2009年以来济源市先后引进了柳江集团10万吨蛋品加工项目、双汇集团16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每年需要10万吨蛋品货源和160万头商品生猪供应。但目前济源市的生猪缺口达100万头以上,蛋品缺口达6万吨以上。仅仅让这2个加工项目吃饱,总量上还需要大跨步前进。
2.发展空间受限。济源市是个山区市,山区面积占88%,但由于受投资能力、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济源市的养殖业都是在占全市面积12%的平原地区上,率先完成了由庭院散养向养殖小区规模化扩张的发展过程。目前,平原7个镇养殖总量已饱和,平原畜禽承载力严重下降。7个平原乡镇拥有规模养殖场区达到163个,如果参照发达国家的饲养密度标准(每平方公里741个牛单位),饲养密度已远远超标。而山区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存在养殖项目落地困难的问题。
3.环境不美。当前,养殖业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济源市畜牧部门、环保部门也积极引导养殖场区采取建沼气池、贮粪池、污水沉淀池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但由于畜禽粪污排量大大超出土地的消纳能力。据专家测算,1头猪每年产的粪尿至少需要1亩农田才能消纳,目前济源市生猪年饲养量达200万头左右,而耕地只有60多万亩,即使耕地全部用来消纳猪粪,也只能利用猪粪的1/3,因此养殖污染很难达到根治。
4.保护体系不健全。“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市级动物防控机构、队伍、阵地得到保障加强,但基层防疫工作却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装备”三无状态,与当前严峻的动物防疫形势很不适应。2003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原乡镇兽医站人、财、物撤并到乡镇政府,各乡镇只在农业服务中心设一名畜牧专干。因为镇级没有正式设立畜牧兽医机构,为防疫工作需要,各镇临时组建了动物防疫大队,但因防疫大队不是“正规军”,只能靠打游击、租房屋开展工作,目前全市2/3的镇防疫大队办公场所没有着落。基层防疫人员素质不高,待遇不高,队伍不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5.基层技术推广体系薄弱。镇级畜牧技术人员缺乏,农业服务中心只有1名畜牧专干,主要精力用于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搞技术推广。市级信息体系已较完善,但镇级基层信息化体系建设非常滞后,缺乏基本的微机设备,网络不通,信息闭塞,难以有效地指导畜牧业生产。因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缓慢,农民科学饲养水平得不到及时提高。
6.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全面监管。近年来,动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甚至引发公众对畜产品安全的恐慌,畜产品安全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尤其是近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等也引起国民对畜产品安全的担忧。2009年以来,济源市虽然探索出了新的瘦肉精监管机制,但人员少、工作重的矛盾无法彻底解决全面监管的现状。
三、建议及对策
1.养殖用地难问题。严格的土地政策使养殖用地受到严重制约,大规模养殖项目落地困难的矛盾已明显凸现。
2.高标准养殖项目发展资金问题。退川进岭上山发展战略使得养殖业前期“四通一平”基础设施投资过大,加上突出规模发展、标准发展,带来投资资金上的困难。
3.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镇级畜牧技术人员贫乏,农业服务中心只有一名畜牧专干,并多服务于基层中心工作。
4.基层防疫体系问题。基层防疫员承担任务越来越繁重,基层镇级防疫阵地建设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