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

2010-02-10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加工业金融危机加工

○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史 芹

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对于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促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长确实明显放缓、减速,国内经济增速也放缓,我国农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扩散,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日益显现,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着市场萎缩、需求不足、风险加大、经营困难的局面。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特别是非必需品的消费需求锐减,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订单减少。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增值、200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支付信用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都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不少农产品加工行业面临亏损。

在新形势下,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下行,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农民工就业困难。

据农业部监测,2008年9月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2009年以来,价格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比如,2月,稻谷、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9月下降了5.1%和11.5%。猪肉比2008年2月(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比下降21.1%。2009年1月,受节日因素影响,全国农产品的价格有所回升,节后部分农产品价格一度回落。其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春节后曾经连续三周下跌。

据分析,由于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生物燃料用粮大幅减少,以及国际投资资本的撤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进一步显现。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

在需求萎缩导致价格全面下行的同时,也导致优势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其中包括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倒闭。同时,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少的中小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局面。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乡镇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乡镇企业,订单的金额和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幅度,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滑坡。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幅度逐渐加大。据农业部对各省年末预报数汇总统计,第四季度,全国的乡镇企业月平均出口交货值为2650亿元,比全年的月平均数低了8.9%。2008年,全年的出口交货值是34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回落了7.46个百分点。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农民工是最多的,可以说几乎全部是农民工。但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群体正是农民工,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就业困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沿海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这些企业的许多农民工在春节前,不得不提前返乡。

尽管如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还是小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金融危机对金属加工、建材等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农产品加工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市场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强大的内需。以木地板为例:中国目前最终消费率为42%,而发达国家平均消费率是70%,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8%的增长空间,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始终是“民以食为天”,因此,投资农产品加工是金融危机下的创业首选。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差在加工水平和规模上,农产品深加工只占30%,而国外发达国家为80%左右;差在加工专用原料上,一些优质加工专用的原料需要进口;差在加工技术装备上,80%左右的技术装备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差在加工标准上,部分标准陈旧,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标准;差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很多加工后的下脚料基本没有开发利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的中央1号文件、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已达3.13万亿元,有5000万农民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总的来看,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是农业丰收的“平衡器”,是农民大户的“孵化器”,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是农业效益的“放大器”,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器”,是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器”,也是一、二、三产业的“连接器”。

二、应对措施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突出大宗和优势农产品加工,提高精深加工程度,做好综合开发利用,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功能,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转变。

1.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建设稳定的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示范基地,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加工信息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着力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体制机制,调整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及龙头企业,使农民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参加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实现利益最大化。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形成“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植什么”的发展模式,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同时,抓好农民培训和素质提高的工作,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率。要搞好公共关键技术的研发。组织实施一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攻克一批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开发一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建立一批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3.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研发能力。实现企业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更主动地与国际市场和消费需求接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突破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尽快缩小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通过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能够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发出健康营养、方便快捷、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国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能够不断攻克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拉动投资的较快增长。

猜你喜欢

加工业金融危机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