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2010-02-10肖璇
肖璇
(漯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2)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肖璇
(漯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2)
当前社会和学校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越来越倾向于宽容和理解。但对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仍是争论不已,因此,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顺利成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有正确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大学生 恋爱 心理
1 大学生校园恋爱的现状
大学时期的青年男女,就年龄上来说,正值摘采爱情之花的可能时期。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大学生产生爱情和开始恋爱都是自然的、正常的,禁止或压抑这种自然正常的心理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不利于大学生正常的心理情绪宣泄,久之,则更会导致个性扭曲和心理变态。大学生恋爱已相当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成双成队的男女生。
2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2.1 普遍性
大学生年龄多在18~23岁之间,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这时期容易产生情窦初开的恋爱心理,要求接近异性,拥有意中人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无论是大学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存在谈恋爱现象。
2.2 特殊性
大学生的恋爱一般只谈爱慕之情,交流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很少或根本不讨论结婚,建立家庭,举办婚礼,生儿育女等具体问题.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接触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带有浪漫色彩。
2.3 闪电性
青年人往往更关注外貌体态而忽视其他方面,容易“一见钟情”或相处很短就发展为恋爱关系,当发现对方不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便又很快分手。
2.4 低龄化
大学生刚入大学就恋爱的比例逐渐上升,在谈恋爱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0%左右。
2.5 公开化
大学生谈恋爱已不再顾虑他人的评价,逐渐从“地下”转为“公开”。花前月下、林荫树丛、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双双对对相依相伴,在校园里已经成了常见的风景。
2.6 开放化
传统的贞操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有40%左右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认为只要真心相爱,不必指责.
3 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内因和适当的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也不例外,归纳起来,有以下主、客观因素。
3.1 生理和心理发育,是大学生恋爱的客观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7~23岁之间,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上趋于成熟,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但是,人的心理发育是晚于心理发育的,导致身心发展不平衡,因而呈现出困惑和苦闷的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去探索,去实践。这使大学生恋爱时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3.2 社会的压力,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
(1)社会青年特别是中学生早恋,使大学生在同龄人中形单影孤。看到过去的同学多数已经恋爱,甚至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对他们不能不构成一定的心理影响;(2)部分学生家长或因早结婚、早生子的封建思想影响,或屈于社会舆论,默许或促使自己的子女早恋;(3)近年来,多种媒体过份渲染大龄女青年,特别是高文化层次的大龄女青年择偶难,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生怕将来不能找到适意的对象,故在大学里尽早涉足恋爱问题。
3.3 大学的生活、学习等客观环境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某些方便
大学生恋爱人数的激增,与高等院校的学习、生活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大学学习较之中学时期的激烈竞争由于失去了升学压力而显得较为轻松。使大学生有了较多的供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而一部分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没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因此,失去了进取心,把大部分的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之中;其次,大学的集体生活和较多的群体活动,比中学时期更增加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触,为相互了解和培养感情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再次,大学生由于离家求学,独立生活,在经济上有了较多的自主权,也为恋爱交往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4 加强大学生感情的理性教育
向学生明确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谈恋爱。(1)懂得爱情的内涵。爱情不仅包含着性的结合,也包着对对方负责。一提到爱情,应该马上想到两个字:责任。爱情具有排他性和专一性。真正的爱情是在双方忠贞不二,同甘同苦,生死相依中表现出来的;(2)价值观一致。美国家庭社会学教授大卫.欧尔森指出,价值取向一致尤为重要,几乎可在两人恋爱时就能根据这点预测婚姻能否持久。“不少人以为,就算双方有重大分歧,这分歧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消失,其实这是错误的。结婚并不等于二人之间的价值观会自动拉近。”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明了双方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生活信念、兴趣、智力等方面能协调一致时,再开启爱情的小舟。(3)具有现实可能性。恋爱双方毕业后能否分配到一起,双方家庭能否相互接纳等等,这些现实问题也都是恋爱前必须慎重考虑妥当的。(4)具有妥善处理恋爱与学业关系的能力。恋爱与学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可相互促进,又可相互干扰。如果不具备妥善处理恋爱与学业关系的能力,势必因恋爱而贻误学业。大学时期是获取知识,培养生存能力的黄金时期。爱情可以迟到,而这个失不再来的黄金时期是绝对不应该错过的。
R395
A
1674-0742(2010)10(c)-0184-01
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