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0-02-10赵海艳刘恭辉

中外医疗 2010年30期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赵海艳 刘恭辉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赵海艳 刘恭辉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做好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提供指导,为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 心理健康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应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为社会输送具有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才是广大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挑战。笔者根据医学院校研究生辅导员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高校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感情问题等其他压力,并结合实例提出相应对策。

1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问题成为目前高校各专业研究生的头等大事。许多应届本科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考取了研究生,结果发现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严重,而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2004年前医学院校毕业研究生可以容易地进入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或者在高校任教,而目前只有少数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才可以直接进入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或者在高校任教,大多数毕业生将进入基层医院或者选择其他领域就业。如何应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笔者认为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应当做好如下工作:(1)提早准备。在新生入学时应当做好新生教育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指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合理高效地安排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许多学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对研究生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只要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与论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辅导员应当指导学生树立紧迫的就业意识,在完成学校要求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满意就业提供保证。如医科类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在临床实践的机会,通过老师的指导与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临床诊断水平,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应当仅仅以通过考试或者取得执业资格为目的而学习。(2)长期准备。协助学生建立自身职业规划,使学生明确要想在事业上取得长远的发展需经历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许多学生毕业后将在非理想岗位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有许多人放弃了自己的最初梦想,而有的人却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辅导员老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及通过职业规划而实现自身理想的大局观。(3)树立灵活就业观念。研究生专业划分较细,医学类研究生专业已划分至三级学科,读研阶段接受本专业的知识比较深细,而其他方面的知识却接触较少。如影像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几乎接触不到市场营销等知识领域,同样市场营销领域的研究生也不具备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但目前许多工作岗位倾向于招聘兼具多学科知识的人才,比如医疗设备的销售工程师,既需要有医学专业知识又需要有市场营销知识,而目前没有哪个学校或者专业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辅导员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知识,建议影像医学研究生到财经院校充实市场营销知识,这样学生毕业后相比单纯具有医学知识或者市场营销知识的学生来说更会被大公司选中,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可建议基础医学和生物工程的研究生学习专利法、公司法等方面知识,为以后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实现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2 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及对策研究

目前研究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学习压力,相对而言后者,即提高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逐渐成为辅导员应关注的问题。

(1)教育指导。对于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辅导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目前研究生辅导员大多数对研究生学习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技巧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因此,辅导员应当配合专业课教师把学习经验与学习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让高年级优秀学生传授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心得,减轻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心理压力。

(2)培养良好沟通能力。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亟待提高,许多研究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与其学习生活有关的相关信息,仍停留在被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例如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登陆学校网站或者与同学沟通获取相关考试、培训以及就业的信息,还有的学生对于学校明确规定的办事流程不去主动了解,而是“事无巨细”地给辅导员一遍遍打电话,询问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流程。辅导员往往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厌其烦地给其答复,但常此以久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对于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极其不利。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指导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简单地针对个别问题给予回答。

3 研究生的情感压力及对策研究

对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情感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少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进入此阶段学习前已是已婚,而对于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将面临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是作为研究生辅导员不可回避的责任。

(1)鼓励学生珍惜情感。研究生作为新一代年轻人而富有朝气,同时随着资讯的发达,学生能够接收到许多信息并且会受到各种诱惑,辅导员应当协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使其懂得美好向上的感情能够激励自身,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的挑战。

(2)协助学生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为导向发展感情。和谐稳定的家庭对学生个人意义重大,同时对社会和谐安定也至关重要,研究生作为拥有高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其行为具有社会导向。辅导员应当客观地指导学生全面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建立一定的经济基础,端正婚姻态度,树立与伴侣共同奋斗创建美好生活的意识。

4 其他压力力及对策研究

对于研究生除以上主要压力以外,还可能面临其他压力,诸如有的学生由于身体健康情况欠佳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辅导员老师需要多关心他们,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安排积极就医,防止其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由于经济问题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而这部分学生又不符合特困学生条件,也不能够获得奖学金等资助,对于这部分“夹层”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协助学生通过助学贷款或者安排打工等方式缓解经济问题;有的学生在各种压力下会产生悲观情绪,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等疾病的发生,辅导员老师要通过走访寝室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异常行为,并与心理专业老师合作共同协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理疾病的恶化。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其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实现自生的人生价值,需要从事一线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辅导员老师应不断努力,运用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的教育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不仅为学生提供在学校就读时期的全方位服务,更要争取成为学生终生的良师益友,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R395

A

1674-0742(2010)10(c)-0180-02

2010-06-10

猜你喜欢

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