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2010-02-10李群冯春虹
李群 冯春虹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密度室 新疆喀什 844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导致的主要病症,是由于高血压患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起病急促,且病程长,治疗时间也场,一般出院后仍需在家中长期治疗。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例,现就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平均55.9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2例,5~9分8例,>9分2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方法:由护士和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社区护理干预计划。护理干预内容:(1)肢体功能的康复:众所周知,高血压与脑出血病人早期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可减轻机体水肿和炎症的发生,防止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性病变与关节患者。为此本护理干预方法从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维持肢体功能位,保持足高髓低位,起始角度0°,终止角度20°,2d内完成1次屈伸,每天4h。术后第3~4天:给予颈椎无痛状态内被动运动,起始角度0°,2d内完成1次屈伸,每天2次,每次2h,逐渐每天增加10°,1周内屈曲角度达到或接近90°。(2)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各自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方法。比如穿衬衣的顺序是先患侧,后健侧。穿套头衫的顺序是先患侧,后健侧,然后套头,最后整理。同时指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日常生活行为,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同时对患者和家属定期家访,教会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与观察脑出血的症状,并保持与患者及家庭日常的联系和指导,及时准确做好家访记录,经常打电话询问。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10例效果不显著,2例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2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原则是稳定血压、降颅压、防止脑疝现及营养支持治疗。通常应用20%甘露醇每次125~250mL,每6~8小时1次,甚至在危重患者纠正脑水肿预防脑疝会临时加量。国外文献及国内文献报道,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较多[1]。我们认为,在积极的治疗同时应加强护理,我们知道,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使机体免疫机能处在最佳状态,对抵抗病毒、细菌及肿瘤至关重要。
同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本身脑组织或肢体有疾患,易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陪护人员的一些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患者,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2]。急性期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早期发现、处理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因素,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为此我们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晚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安全的姑息性诊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3];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营养、药物治疗、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使人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还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开展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知识讲座,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法。同时在康复干预中,护士要积极运用护理程序把教育工作纳入有计划、有顺序的系统框架中[4]。通过确定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形成科学的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提高了急症患者教育质量,发挥了护理的独立功能,扩大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反映出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的过程[5]。本组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本组20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10例效果不显著,2例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25%。
总之,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合理进行治疗与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死亡率。
[1]刘泉坤,许贻白,王亚仙,等.脑出血急性期并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397~398.
[2]冉春风,董秀兰.现代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6~27.
[3]张晓玲.早期康复对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影响[J].现代康复,2000,4(4):586.
[4]王维治.神经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2.
[5]梁月香,严翎,步红兵,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