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的特点及健康教育
2010-02-10张忠珍
张忠珍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77100)
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发生改变,导致皮肤及附属器发生一些生理或病理改变,皮肤瘙痒是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 发生于妊娠7~9个月,表现为以躯干部为主的弥漫性的剧烈瘙痒,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妊娠期特有的瘙痒性皮肤病的特点及健康教育内容报道如下。
1 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的特点
传统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疱疹(PG)、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疮、妊娠期结节性红斑(PFP)、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PFP)、妊娠期多形疹(PEP)、妊娠痒疹(PP)、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瘙痒症(PP)、环形痒疹等,但由于对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分类存在重叠现象,因此,Roger等(1994年)建议将妊娠期特有皮肤病分为三类:①妊娠疱疹(PG);②肝内胆汗淤积症(ICP)又称妊娠瘙痒症;③妊娠期多形疹(PEP),包括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PFP)、环形痒疹、妊娠早期瘙痒(PP)及迟发瘙痒(PP)、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团块(PUPPP)和妊娠中毒性红斑。
1.1 PC是一种罕见(发病率约1/40000)的发生在妊娠期和产后的红斑、丘疱疹或疱疹样皮疹,本病最早可于妊娠头3个月发病,但多数发生在妊娠4个月之后至足月,分娩后缓解,于产褥期消失者居多,最晚于产后8个月消失,且再次妊娠时又复发[1]。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知道本病与疱疹病毒无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皮疹常出现于四肢,尤其是手和足,也可累及躯干前表面,头和颜面,但很少累及黏膜,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红色荨麻疹样红斑,以后成为丘疱疹,直至形成疱壁紧张,排列成环形的大疱,常伴有严重的烧灼感或瘙痒,致使孕妇坐卧不安,大疱破溃后结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皮损常新旧并存。本病对胎儿的影响,与正常妊娠相比,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比例增加,但原发流产和胎儿死亡的机会并未增加,对患病孕妇的治疗,病情较轻,瘙痒重者,可选用对胎儿无害的抗组胺药或镇静药,严重者可选用口服泼尼松,但长期服用对胎儿不无影响,皮损局部可涂擦外用药,如止痒水、止痒酊或芦甘石洗剂等,糜烂面可涂1%龙胆紫液。
1.2 ICP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孕妇产雌、孕激素作用及遗传因素有关。不同种族、地域其发病率有明显差异,ICP高发国智利的发病率约为4%,其他国家约为0.1%~0.2%再次妊娠复发率47%[1]。临床特点如下:①伴或不伴黄疸的全身瘙痒,常起病于28~32周,亦有早于12周者,常最先发生于手掌和脚掌,可波及全身,无原发性皮疹;②黄疸:发生在瘙痒后2周左右,发生率20%,黄疸程度较轻;③符合胆汁淤积的生化异常,AST、胆汁酸、胆红素等均可出现轻到中度升高;④分娩后缓解。皮肤瘙痒的程度与血清胆酸水平并不平行,低胆酸水平的患者也可出现严重的瘙痒,而在血清胆酸水平很高的情况下,瘙痒也可得到缓解。本病不引起孕妇死亡,但严重病例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对胎儿的影响[2]:早产率高达30%,胎儿病死率可为0%~37%,胎儿未成熟率为29%~33%,新生儿体质量<2500g者占30%,可能因为ICP时,在胎盘绒毛间隙狭窄致胎盘氧储备力降低的基础上,由于宫缩、羊水胎粪污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而致胎儿急性血氧灌注不足,发生严重缺氧而死亡。未见胎儿异常报道。治疗上本病尚无有效疗法,新近有报道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良好[2],对严重皮肤瘙痒病例可试用抗组胺药较安全,若无效可改用离子交换树脂消胆胺,但停药后瘙痒易在复发,同时予对症处理,改善胎盘的微循环、降低雌激素水平等。同时,应加强胎儿的监护,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应以剖宫产为宜,经阴道分娩会加重胎儿缺氧,甚至死亡。1.3 PEP 妇女妊娠后3个月或直接在产后突然发生。其中:①PUPPP的发病率为1/130~1/3001[2]。多见于初次妊娠,妊娠7~9个月发病。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PUPPP与初产妇妊娠期间体质量增长过快和多胎妊娠有关,腹壁的过度膨胀造成了腹部结缔组织损伤,从而引致了炎性反应。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水疱和靶形损害,数天内可发展至大腿、胸部、臀部,但面部及掌趾一般不受累。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a.荨麻疹性丘疹和斑块型;b.非荨麻疹性红斑、丘疹或水疱型;c.混合型。治疗上,必要时外用止痒剂、皮质类固醇及口服抗组胺药能控制病情,严重病例可短期口服泼尼松。②PP病因不明,发病率为1/300,可见于妊娠任何时期,表现为四肢伸侧红色丘疹及结节,表面有抓痕及血痂,亦可见于腹部,病程长,可持续到分娩后数周甚至数月,再次妊娠时复发率不一。对孕妇及胎儿健康无影响。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可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中效皮质类固醇。③PFP发生于妊娠4~8个月,损害为分布广泛的红斑性毛囊性丘疹,病因不明,与PUPPP不易鉴别,许多学者认为PFP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不是一种特有的妊娠皮炎,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PFP预后良好,分娩时或产后可自行缓解,本病能减轻胎儿出生体质量,对孕妇和胎儿病死率没有影响[2]。治疗上,外用皮质类固醇、过氧苯甲酰类药物治疗有效。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应涵盖心理指导、疾病知识、皮肤瘙痒的应对方式、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2.1 心理指导
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病,常突然发病,患者多无心理准备,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神经因素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以增其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疾病知识指导
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学习接受能力选用适宜的宣教方式,重点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及转归,主要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对理解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通过办墙报、专栏等形式进行宣教,并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让其仔细阅读,不理解的地方为其解答,对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知识直至患者完全理解。
2.3 皮肤瘙痒的应对方式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向患者说明有可能引起和加重瘙痒的有关因素,如不以热水或盐水烫洗患处,穿棉质、宽松的贴身衣物,瞩患者尽量避免搔抓,应耐心说明搔抓与瘙痒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让患者自觉克制不良的搔抓习惯。
2.4 用药指导
要做到正确用药,一定要在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取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较长,相对安全,对胎儿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并让患者知道所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2.5 饮食指导
合理的营养是增进皮肤健康和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根具妊娠不同时期发病情况及营养成分需要的不同,为孕妇提供科学、合理、富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营养评估和指导,以降低母亲孕期营养不合理对胎儿及疾病康复的影响。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护、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受到各国护理界的普遍重视[3],让孕妇知道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健康行为的应对方式,安全用药,合理饮食以及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等知识的重要性。对培养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努力防止孕期各种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曹锐峰.妊娠期皮肤病[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2):74-75.
[2] 孙荃荟,何艾.妊娠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5):77-79.
[3] 胡忠华.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2.